1851  — 1883

赐斐德

R. Harold A. Schofield

十九世纪英国“中国内地会”医疗传教士。曾服务于欧洲和中东地区不同的医院和诊所。

一、早年生活

赐斐德(Robert Harold Ainsworth Schofield)于1851年生于英国伦敦高尔顿广场(Goldon Square, London)附近的一个名门富户;7岁时随家迁往都尔魁(Torquay)。短暂居住后,全家又迁居英格兰北部。他从小在家中受教于母亲;稍长,受教于家庭教师。赐斐德9岁时,就已经感受到自己的重生得救,并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神。12岁时,他开始进入私立学校读书。赐斐德天资聪颖,又努力用功,在学生中出类拔萃。他又爱好广泛,热衷于体育运动,划船、骑马、赛跑,样样皆能。

15岁那年,赐斐德进入曼彻斯特的欧文斯学院(Owens College in Manchester, 今之维多利亚大学【Victoria University】)学习。不久他当选为学院的准会员并在古典文学方面荣获维多利亚奖学金。1870年,他再次获得一笔可观的奖学金,得以进入牛津大学林肯学院(Lincoln College in Oxford)住校深造。1873年,他在自然科学领域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

从林肯学院毕业后,赐斐德离开牛津到伦敦去,因为他获得一笔奖学金到圣巴多罗买医院(St. Bartholomew’s Hospital)从事科学研究。在这所医院里,赐斐德先后获得多项奖学金和金奖,在解剖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同时他也投身于基督徒学生会的许多活动。在圣巴多罗买医院工作三年后,他被奉派到塞尔维亚,服务于当地红十字会,并主管贝尔格莱德医院。不久他回到家乡小住一段,然后赴巴黎再次进入医学院进修。当他从牛津完成医学士学位后,又回到伦敦,不久被全国救援会选派到土耳其战地医院服务,救治那些在俄土战争中受伤的士兵。1878年8月,赐斐德又回到伦敦圣巴多罗买医院担任驻院主治医师和手术师,甚得院方所器重。六个月后,他随团到德国和奥地利,然后到土耳其、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旅行游历。他无论在哪里工作和考察,都深得同事们所敬重。

二、赴华宣教

赐斐德自少年时代起,就立志一生为基督而活;学生时代时曾阅读过一位医疗传教士的传记,深受感动。从医后,他更从“中国内地会”的报导中,得知中国的内地对医疗和福音的巨大需要。后来在1880年的一次祷告会上,赐斐德内心深受感动,上帝的呼召也同时临到他。他立刻顺服上帝的呼召,申请加入中国内地会,要到中国去宣教。获准后他不顾亲友的惊愕和劝阻,辞去令人羡慕、待遇优厚的工作,开始为赴华宣教做准备。在他离开英国之前,29岁的赐斐德与伊丽莎白·杰克逊小姐(Elizabeth Jackson)结婚,随即偕新婚妻子同赴中国。

1880年4月3日,赐斐德夫妇和蓝戴尔先生(Mr. R.J. Landale)一道, 搭船从英国启航,经过14天的海上旅行,抵达美国。在那里他们参加了一个主日学工人之培训;同年6月,他们再次搭船离开美国前往日本,于15天之后到达。逗留期间,他们参观了多个教会和教会医院。然后他们继续旅行,最后到达上海。他们在那里逗留到7月19日,接着就去了烟台。在烟台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和预备后,他们就奉派到地处华北的山西省会太原府工作。

落脚之后,赐斐德一面学习当地语言,一面开始了医疗宣教工作。他语言天赋颇高,进步神速,令那些先他来华的传教士们称羡不已。不久,他就可以参与街头布道工作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快乐。在医疗工作方面,赐斐德和麦肯齐医生(Dr. Mackenzie)一起,建立了药局和新医院。在太原府第一年中,赐斐德医治了50位住院病人,和1500位门诊病人。其中包括三例通过氯彷麻醉而施行的手术。第二年,他医治了6631位病人,其中许多人是被狼咬伤的。他亦做过292例手术,其中有47例是在麻醉情况下进行的。赐斐德在太原府工作期间,努力使他的医院和诊所能照顾到一般百姓的经济能力,并尊重中国人的文化习俗。他也是帮助人们戒除鸦片毒瘾的先驱者,设立了戒毒所并尝试先进医术帮人戒毒。当时山西省吸食鸦片之风很盛,毒品对人民健康造成的损害极大。所以赐斐德觉得负担十分沉重,盼望有更多的传教士来山西工作,早日使山西人民脱离鸦片的捆绑与贫苦的困境,并从福音得到新生命。因此当“中国内地会”会长戴德生在1881年底发出征召70位传教士来华的挑战时,他立刻写信表示愿意每日为此事代祷,直到目标达成。他还经常写信回英国,向亲朋好友、医护人员传递中国的迫切需要。他尤其希望第一流的人才——像牛津、剑桥的毕业生——能够献身到中国来,因为中国的需要与挑战都太大了。最后在1884年,征召70人的目标不仅仅达到,而且超过了7人。赐斐德所祈盼的大学生成群结队来华宣教的愿望,也在1885年“剑桥七杰”的身上得到实现,宣教之火遂成燎原之势。在接下去的30年中,出现了中国宣教史上又一次的高峰期。

三、英年早逝

遗憾的是赐斐德没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祷告蒙应允。他在1883年的炎夏,为一位患者看病时不幸被感染。在其1883年7月19日的日记中,他记到自己身感不适,并怀疑是感染了猩红热。到23日时,其症状越来越显出是感染了伤寒。到31日晚,他已高烧到华氏106度,第二天早上就死了。时年仅32岁,来华仅三年零一个月。赐斐德去世后不久,他的妻子带着年幼的一子一女返回英国。心里虽然悲伤,却也带着安慰,因为赐斐德在其临终前表示“今生无悔”,并对妻子说:“请代向戴德生先生与同工们道别,告诉他们,在中国的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戴德生先生得悉赐斐德病逝的消息是在1883年8月1日这一天;在同一天里,他也收到“剑桥七杰”之一何斯德(Dixon Hoste)要求加入“中国内地会”的申请表,从而使他的心大得宽慰。真可谓:一粒麦子落在地裡死了,就结出许多籽粒来。1885年3月,“剑桥七杰”接过福音的火炬,步赐斐德之后尘,来到中国。

资料来源

  • Schofield, A.T., Memorials of R. Harold A. Schofield. London, England: Hodder Stroughton. 1898.
  • Spence, Jonathan, Chinese Roundabout. New York,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Inc. 1992.
  • Alvyn, Austin. Chinas Million, The China Inland Mission and the Late Qing Society 1832-1905. Great Rapids, Michigan: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2007.
  • Graves, Dan. “Dying Harold Schofield Prayed Grads to China”. Retrieved 14 October 2013.
  • 魏外扬著,《中国教会的使徒行传》。台湾:宇宙光文字部,2006年出版。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