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  — 1978

道德贞

Alma Dodds

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医疗传教士。1910年来华至山东登州;1912年到滕县。此后30年间,她秉持基督之爱,先后创办了福音医院、女孤儿院、痳疯病院等医疗慈善机构,造福山东人民。

道德贞(Alma Dodds)于1881年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作为北长老会女医士,于1910年秋到达山东登州,曾用中文名道阿玛[1]。大约在1912年到滕县(今滕州市),此后30年间,她秉持基督之爱,历经艰难,扶弱济困,先后创办了福音医院、女孤儿院、麻风病院等医疗慈善机构,并为此日夜操劳,终生未婚。

20世纪早期的中国,卫生条件差,麻风病发病率高。据统计,当时每四百人中就有一位麻风病人[2]。滕县是麻风病的高发区,1915年5月,滕县传教站的报告对当时全县的麻风病情况作了如下陈述:“滕县有如此多的麻风病以及如此多的糟糕案例,来自个人或其亲人的求助络绎不绝,我们必须用心帮助那些绝望无助的人。3月份,第一次来求助的人中每33人就有一位麻风病患者;4月份,每32人中有一位麻风病患者;5月则是每35人中有一位麻风病患者;……一个人说他所在的村庄有10位麻风病人。如果每个村庄中有一个麻风病患者,那将意味着共有上千个麻风病患者”[3]。由于具有传染性,一旦患病,家人躲避,社会歧视,不少人选择自杀或流落街头,处境非常悲惨。

面对一幕幕人间惨剧,极富人道情怀的道德贞寝食难安。1918年在北长老会和时任滕县商会会长徐文涌等人的支持下,她发起兴办了山东省最早、最大的一家麻风病院。医院建成以后,道德贞经常亲自把流落荒野的麻风病人接到那里,给他们擦拭伤口,利用西方先进的防治方法予以诊疗。在道德贞的协调下,1923年,麻风病院的业务由基督教福音医院兼管,后来齐鲁大学毕业的于道荣、徐寅亮等医护人员定期到麻风病院巡诊,每周打针一次;华北神学院的道雅伯教授和滕县北关教会张崇道牧师经常到麻风病院讲道,解除病人的精神痛苦与折磨。数据显示,1935年男子麻风院有病人117人,其中48名是基督徒;女子麻风院有病人27名,其中19名是基督徒[4]

为感谢道德贞等人的救助大恩,1935年夏天,麻风院全体养病者集资在院内设立“癞感救恩”塔碑一座,碑的背面请著名乡绅、书法家黄以元丹书《道女士张长老道牧师纪德碑》,全文如下:

“天下苦人,吾等为最。贫矣而病,病矣而麻风,形既可丑,气难触人,人纵怜吾,而吾已拒人于千里之外,夫何望哉!美国道德贞女士,哀吾之贫而病也,饮食之,衣服之,医药之;哀吾之易于传染也,宏其宇,净其地,洁新其床被,使吾聚于一处而不复与人接近;哀吾之无依也,举安邱张瑞春长老为院长,经纪之,训诲之,而张长老风雨寒暑昼夜无稍间,数十年如一日;哀吾之体有养而灵无以培也,举美国道雅伯牧师祈祷研经,而道牧师口讲指画,务为道吾于重生称义成圣之地。是吾不幸于前,今由不幸而得此大幸,岂非上帝之特恩哉!虽然,道女士、张长老、道牧师之尽心尽力尽意尽志,而吾等不能生死忘也,爰立碑以纪之。滕邑男女麻风院养病者全体醵金立。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月,邑人黄以元敬书,时年六十有五。”

在道德贞的精心照料下,人见人恶的麻风病人过上了重生成圣一般有尊严的生活。

1940年前后,华北神学院全面接管了麻风病院的院务。麻风院组成新的董事会,神学院院长张学恭兼任董事长,董事有道雅伯、申乐道、道德贞、吴道泉。道雅伯是该院的牧师,道德贞负责国外经费接洽事宜,吴道泉是代理院长,具体负责管理院务。进入1941年,因国内外战事吃紧,来自英、美、加等国的捐款锐减,麻风院一百三十多位病人的生活和治疗费用无以为继。董事会一度决定暂时遣散所有的病人,病情较轻者当日即回家休养,病重以及无家可归者依然留在医院内。神学院师生不忍心看到这些人遭受冻馁之苦状,负责在麻风院布道的李承恩、高应嗣、谭雅各布、周兆棠、谢模善、陈达农等同学,随即向广大校友以及各地教会、神学院发起劝捐救济活动。募捐倡议引起大家的积极响应,捐款数超出预期的数倍,不仅救助了尚在医院的病人,已经出院的五十多位患者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美日关系恶化。1942年4月,道德贞等外籍传教士面临被关押的危险,他们必须尽快撤离。“麻风病人知道道德贞要走了,在她即将离开的那天,在大家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她合影时,给她穿上了一件大伙忙活了一夜为她赶制出来的衣服。那件衣服是用很多布条缝制的,每一片布条上,都写着一位麻风病人的名字”[6]。道德贞走后,外来经费断绝,当地几位乡绅遵嘱,用她留下的银元买下医院附近的一大片土地,靠土地租金、募捐以及养鸡取蛋和培植菊花出售为收入,维持麻风病人的治疗和生活开支。他们还在门诊楼正门上方窗户两边分别写下“德母遗爱”字样,以资纪念。在外国经费断绝的情况下,麻风病院一度陷入困境。1943年麻风病人由抗战前的129人下降到40人。幸有院长吴道泉、林伯玉和董事长张学恭等积极筹措资金,靠着多方周济,医院才坚持了下来。据统计,1919-1951年间,麻风病院共收治1000多名病人[7]

1942年8月,道德贞乘瑞士客船回到她的家乡——美国芝加哥市惠顿,从此她远离了为之付出大量心血的滕县麻风病院。回到故乡以后,道德贞也一直热爱中国,关心着普通中国人的命运,她在芝加哥大学附近成立中国研究生中心,帮扶来此就读的中国留学生。1949年,她在家中为不断增长的中国学生组织了一个教会;50年代中期芝加哥大学收购了她的房子,中国中心停止运行。1956年,道德贞退休[8]

在查阅有关道德贞的材料时,笔者深深地感到,就其内在的博爱、无私、坚毅、谦卑、隐忍的精神品格以及由此而取得的令人由衷爱戴的光辉业绩来说,道德贞和同为北长老会女传教士的狄邦就烈[9]非常相像,或者不妨说,她们其实就是一个人——虔诚的基督徒。狄邦就烈六十岁生日那天,文会馆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为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呈献给她一个漂亮的丝质披风,上面绣上他们所有人的名字,并制作一个大额匾挂在她家门上方,上书镀金大字“育英寿母”。狄邦就烈在中国生活多年,对于单身女传教士在工作和心理上可能遭遇的艰难处境有着深切地体察,她曾满怀温情地总结说:“有些妇女轻率匆忙地决定到中国去,遭遇了失败,了解一下她们所做的工作,她们所承受的磨难,令我惊讶不已。这使我感到内疚,当我有机会在故乡同年轻人谈的时候,我不怎么强调从事海外布道的庄严责任,而是把这项工作描述为一场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没有光荣的退役,只有死而后已。我没有忘记每一个真正的妇女都渴望有个家,因为我曾经是一个没有家的孤儿;也不会低估婚姻生活的幸福——没有一个幸福的妻子会这样。我也知道对于一名妇女来说,离开朋友、家庭和一个基督教国家的赐福,独自一个人到中国去做传教士,要忍受劳苦和忧思,承受责任、失望、疲倦和孤独。但是,即便如此,上帝还是会赐福给每一个他征召去做这项工作的人。那些能够坚持到底的人将会在这一工作中找到广远、持久不变的幸福”[10]。限于数据的匮乏,我们无法更具体地了解道德贞在滕县工作时,承受着怎样的劳苦、忧思、疲倦和孤独,我们知道的是,她收获了来自滕县人民永久的爱戴与敬仰。近百年来,小城滕县一直传扬着她悲悯疾苦、亲力亲为的感人事迹。2013年10月,滕州人民决定对原麻风病院门诊楼的断壁残垣进行修复,修旧如旧,保存原貌,以展现当年的风采,缅怀先贤的伟绩,铭记使徒的盛德。2015年6月,该建筑群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月,该区域被升级改造成“弘道公园”[11],面向大众开放。

道德贞把她一生最宝贵的光阴全部奉献给了挣扎在死亡边缘的滕县下层百姓,她的博爱与辛劳,在给人们带来无限温暖的同时,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位圣徒的高洁修为,见证了耶稣基督来自天国的耀眼光辉。

脚注

[1]. [美] 方伟廉(William P. Chalfant)《山东美国北长老会(1861—1911)》,载于郭大松译编《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第122页。

[2]. 邬志坚《铲除中国之麻病》,载于《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7年第9期,台湾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第71页。

[3]. 滕县传教站《美国长老会外方传教会第78次年度报告》,1915年5月,王德利供稿,姬朦朦译。

[4]. 连警斋《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上海广学会,1940年,第638页。

[5]. 《节录华北神学院布道组来函报告滕县麻病院救济近况》,载于《真光》第四十卷第七号,第45页。

[6]. 李海流《远去的滕县基督教会医院》,《中国民族报》2010年8月3日。

[7]. 参见滕州市卫生局编《滕县卫生志》,1990年,第221页。

[8]. 参见《道德贞女士——美国长老会差派的传教士》,载于http://blog.sina.com.cn/s/blog_bead38c60101773b.html。

[9]. 狄邦就烈(Julia Brown Mateer,1838—1898),狄考文原配夫人,1863年和丈夫一起来到登州,是登州文会馆主要创建人之一。

[10]. 狄乐播《中华育英才:狄邦就烈传》,郭大松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第119—120页。

[11]. 2015年2月6日,滕州市委政策研究室组织关于公园命名的座谈会,赵曰北在会上首提“弘道公园”的主张。“弘道”的主要寓意是缅怀和弘扬道德贞的博爱情怀。

资料来源

  • [美]方伟廉(William P. Chalfant),《山东美国北长老会(1861—1911)》,载于郭大松译编,《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和桥梁——近代山东早期来华基督新教传教士及其差会工作》,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
  • 邬志坚,《铲除中国之麻病》,载于《中华基督教会年鉴》1927年第9期,台湾中国教会研究中心、橄榄文化基金会联合出版,1983年。
  • 滕县传教站,《美国长老会外方传教会第78次年度报告》,1915年5月,王德利供稿,姬朦朦译。
  • 连警斋,《郭显德牧师行传全集》,上海广学会,1940年。
  • 《节录华北神学院布道组来函报告滕县麻病院救济近况》,载于《真光》第四十卷第七号。
  • 李海流,《远去的滕县基督教会医院》,《中国民族报》2010年8月3日。
  • 滕州市卫生局编《滕县卫生志》,1990年。
  • 参见《道德贞女士——美国长老会差派的传教士》http://blog.sina.com.cn/s/blog…
  • 狄乐播,《中华育英才:狄邦就烈传》,郭大松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9年。

关于作者

赵曰北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语文教师,著有《历史光影中的华北神学院》,《岁月深处的华北弘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