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

高金城

甘肃地区中国医疗传道之先驱者。

高金城约于1888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府附近的农村。七岁时曾在街上见过西方宣教士布道的情景。由于家境贫寒,高金城16岁时就离家到城里谋生。有一天,他跑到内地会宣教士毕斐然夫妇(Mr. & Mrs. Edward G. Bevis)的家叩门找工作,于是他就成了毕斐然家中的男仆。数月后,毕教士见他聪明伶俐,工作勤奋,就和师母商量决定送他去读书,接受教育,课余时间才做家中杂务。1905年5月下旬,毕家来了一批客人,其中有位白发银须的长者,他就是中华内地会的创始人戴德生。他的风度与慈祥,给高金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在毕斐然夫妇的影响下,高金城接受了主耶稣基督为救主。此后他凡事寻求神的帮助和引领。

到1904年1月,医疗宣教士们在开封已使逾百人得到医治,名扬四方城乡,不少病人走上50里,甚至100里前来寻医问诊,于是他们深切感到有建立一所医院的必要。金纯仁医生(Dr. G. Whitfield Guinness)藉返英述职之机,筹得一笔建院款项,1904年底即开始购地兴建医院。

1905年夏,柯维则医生(Dr. Sidney H. Carr)的医疗宣教工作非常繁忙,因此很想找个医学生做他的助手,也希望训练他将来成为医生。他先前曾在福音堂见过高金城,印象很好。于是他把高金城找来,在医务所给他一份固定的工作,并要他先做七年学生,还要经过一连串旳医学科目考试,合格后再到医院实习五年,最后再通过临床考试,才能毕业成为正式医生,整个过程需要漫长的的十二年时间。但年轻的高金城别有心志,毅然离开家,独自跟随柯维则医生工作。

1906年1月,开封福音医院正式开业。那时只有柯维则和金纯仁两位医生和几位医学生而已,然而那一年就有超过4,000个病人来院就医,光手术就做了219次之多。高金城虽然只读过一年书,但他勤奋苦读,没用七年就已完成所有医学科目的考试, 1911年正式进入医院作实习医生。他不但学业有成,而且属灵生命也大有长进。他勤读圣经,爱神爱人,成为一位福音使者。

1911年夏天,美国医疗宣教士金品三医生(Dr. George E. King)被暂时分派到开封福音医院中来。他比高金城年长一岁,二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既注重行医,也乐于传福音,常常一起出去从事医疗宣教。在短短九个月时间里,彼此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1912年3月,金品三被分派到山西省平阳的“善胜医院”服务时,即由高金城与他结伴同往的。

1915年,金品三在甘肃兰州创建了博德恩医院(Borden Memorial Hospital),急需医护人员,特别需要一位中国医生与他同工,于是他向他的挚友高金城发出邀请。当时,高金城在不到五年时间里,通过了一切临床测验,已正式成为一名医生。毕业后,年仅27岁的他可谓前途无量,多有赚大钱的机会。但他把金品三那边的需要,看作是“马其顿的呼声”。一天晚上,他在医院里跪下祷告,听到主耶稣微声呼唤与轻轻地责备:“这些年你缺少过什么呢?应许你的事,哪一件我没有给你成就呢?我呼召你的目的,是要你成为达官贵人呢?还是为了传福音呢?”于是,他深深感到自责,觉得自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扪心自问:“假如不是神的呼召和供应一切所需,今日的他,将会是何等光景呢?假如没有这么多宣教士照顾他的身体和灵魂,他哪有作医生的机会呢?”想到此,他与主耶稣重新立约,甘心为主摆上一切,作主忠心的仆人,凭主差遣。最后,他决定接受金品三的邀请,于1915年底,带着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小女儿,远赴遥远的边疆。

到博德恩医院就职后,高金城和金品三、巴乐德(Dr. Robert C. Parry)等医生一起,一面行医及训练医学生,一面分批带学生到远近各地传道,彼此配搭事奉,合作无间。地处兰州西北的大城凉州(今武威市)是当时内地会在西北地区最远的宣教站。那里有卜存仁牧师夫妇(Rev. & Mrs. W. M. Belcher)在默默耕耘,播撒福音的种子。高金城经常到那里,协助卜牧师夫妇的宣教工作。他也曾经沿着河西走廊远到边境城镇,甚至西行至西藏从事医疗宣教。

1919年圣诞节,有9位医学生成为博德恩医院的首届毕业生。随着这批人分散各地行医传道,高金城也主动要求下到甘州去,边行医,边传福音。金品三在其后的一份报告里,特别提到这件事:“这一批基督徒医学生,是我们常在祷告中记念的。我们是全省唯一的医院,因此宣教士到各地开设药房,和医院毕业出来的医生往各地开业行医,都是我们医疗宣教的延伸。这些中国医生开办的诊疗所之中,以甘州高医生所主持的最大又最完善。”

高医生初抵甘州时住在旅店里,一面行医,一面传道,倍极艰辛。他高超的医术,使他名声大噪;而他传福音,却常常招来反对,甚至逼迫。但他毫不气馁,遇挫愈奋,终于打开甘州福音之门。信徒渐渐增至二、三十人,高金城也有了自己的家,于是便在家中开始了主日崇拜。1921年,戴存义夫人到访甘州,亲眼目睹了甘州教会的成长。1924年,在她出版的《中国大西北的呼召》 (The Call of China’s Great North-West)一书中,作出如下见证:“最鼓励我的,莫过于中国信徒能独立自发地展开宣教工作。在甘肃省,看见他们没有任可机构支持和差派,只凭圣灵的引导,把福音带到更遥远的角落,这实在是一件罕见的新事!因为是高医生首先发起的,故我乐意把甘州教会的情形记录下来。……1921年8月举行第一届洗礼,有17位信徒洗礼,其中两位是妇女。跟着还有80多位慕道者,这已经是高医生所能承担的极限。他既要行医,又要牧养,经常祷告以支取属灵的能力。最近他的来信谈及他夜里醒来便起来祷告,求神使他作个虔诚祷告的人。现在,真光正照在甘州,已有超过13处基督徒工作的地方了。”

1923年6月,原在山西省霍州宣教21年之久的三位内地会女宣教士,冯贵珠姑娘(Miss Eva F. French)、盖群英姑娘(Miss A. Mildred Cable)和冯贵石姑娘(Miss Francesca L. French)转往西北边强开荒布道。当她们于1924年3月经过甘州时,顺便寻访到高金城。那时她们看到甘州教会一所会堂和书局就座落在市内大街上,每天中午都有布道会,参加聚会的约有150人,已受洗的有40人。当看到信徒有圣经教导方面的需要时,三位女宣教士商量后,决定留下来几个月,协助高金城夫妇开办短期圣经学校。富能仁教士(Mr. James O. Fraser)曾对此举高度评价说:“三位圣经教师教甘州教会的青年们读圣经,其彻底的程度令人咋舌!要他们读整本圣经,看他们那厚厚的笔记簿,以及盖小姐要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的许多问题,真不简单!一般的宣教士只要中国基督徒对圣经有点皮毛的知识就满意了,但在这里——中国一个最遥远的角落,却有一群青年人在神的话语上扎根,国内其它地方很少人这样做,这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到1924年夏季,已有98人请求受洗。每到主日,教堂中坐满了人。

经过五年多辛勤劳作,高金城在甘州建造起一座福音中心。其中一间作福音堂,一间作诊疗所,还有一所圣经培训学校,这些都是他用多年的血汗换来的。福音中心地基所用的石头,是他一块一块从河床里捡出来,又一车一车运回来的。许多信徒也付上时间和力气,才把这座福音中心建造起来。在这个充满佛、道教寺庙的甘州城里,如今有了福音堂,供过往行人进来歇息。教堂内还有中文、阿拉伯文、藏文和蒙古文等文字的圣经供人取阅;各城门口也时常有福音画报出现,使人知道耶稣基督的名。

高金城与三位女宣教士同工,经常到肃州去传福音。1926年2月,他因保护一个受屈的穷人,得罪了肃州城的监狱长,反倒被这恶吏诬陷,被捕下入牢中达42天之久。直到冯玉祥将军督办甘肃军务后,高金城才获判无罪释放。但这次牢狱之灾,使他的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高金城恢复自由后,被冯玉祥将军所看中,派他到红十字会工作。1926年9月,冯玉祥亲率国民军响应北伐,高金城则留在这位”基督将军”的部队里,随军北上。1928年初,冯玉祥被任命为河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督军郑州。高金城则在郑州主管陆军医院,期间,毕斐然教士曾把价值800元的药品带往郑州送给他。是年仲夏,戴乐仁医生夫妇(Dr. & Mrs. A. G. Taylor)和吴林德教士(Mr. L. C. Wood), 在回兰州途中经过郑州时,也特别拜访了高金城。虽然他仍在那里主管医院工作,但他内心却盼望着能尽快回到甘肃,继续从事医疗宣教工作。

有关高金城晚年的行踪,所遗史料无多。仅从《亿万华民》中找到些蛛丝马迹。1928-1930年间,中国西北和华北发生了特大饥荒。1930年春,内地会总干事何斯德(Mr. D. E. Hoste)将50万元(时值美金25万元)之赈款和物资,交与安献今教士(Mr. G. Findlay Andrew),叫他送到到甘肃赈灾。因当时从西安到兰州的路上常有盗贼出没,极不安全。安献今在天津买了一辆福特货车,在高金城的协助与同行之下,将赈灾物资平安运抵甘肃兰州。

1930年8月8日,3000多回军攻破安定(今定西县),大肆抢掠。城内宣教站的任梅清姑娘(Miss Irene Reynolds)和罗福生姑娘(Miss Ruth L. Nowack)身陷险境。幸亏高金城及时赶到,取得通行证,平安将她们带到兰州。

同年10月28日,兰州博德恩医院的护士孔宝书姑娘(Miss Emily Gomersal),陪同海万德师母(Mrs. H. D. Hayward)去北京医病途中,在内蒙古包头附近遭盗贼劫掠。高金城带领官兵前去救助,并护送她们到达北京。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推想,高金城能够自由地东奔西跑,协助赈灾和救援宣教士,想必是他于1929年时即已离开军队医院。很可能他仍以医疗传道人的身份,以甘州教会为福音据点,奔走于河西走廊、甘肃各地,以及凡需要他的地方。其卒年不详。

资料来源

  • 黃锡培著,《舍命的爱——中国內地会宣教士小传》。美国中信出版社,2006年。
  • China’s Million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by China Inland Mission 中国內地会月刊北美版《亿万华民》,1904年第21页;1922年第70-72页;1926年第110,140页;1929年第73-74页;1930年第189页;1931年第58-61页。
  • 英文版(London Edition)《亿万华民》,1902年第51,93,99页;1903年第100页;1908年第91页;1909年第23页;1922年第25,54页;1924年第119,126-128页;1925年第90页;1927年第101页;1928年第54,149页;1930年第115,118,183页;1931年第144页;1932年第5-7页。
  • Taylor, Mrs. Howard, The Call of China’s Great North-West or Kansu and Beyond, 1924.
  • Cable, A. Mildred and French, Francesca L., Dispatches from North-West Kansu, 1925.
  • Cable, A. Mildred and French, Francesca L., Through Jade Gate and Central Asia, 1927.
  • French, Evangeline, Cable, A. Mildred and French, Francesca, A Desert Journal, 1934.
  • Cable, A. Mildred and French, Francesca, The Gobi Desert, 1944.
  • MacGillivray, D., The China Mission Year Book, 1913.
  • Stauffer, Milton T.,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1918-1921) 《中华归主》,Shanghai, 1922.
  • Houghton, Frank, George King Medical Evangelist, 1930.
  •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27.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