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0  — 1640

郭居静

Lazzaro Cattaneo

明末天主教耶穌会来华传教。从1592-1640年,历48载,先后在韶州、北京、南昌、南京、上海和杭州等地传教,是最早到上海、杭州开创天主教事业的耶穌会士。

郭居静(Lazzaro Cattaneo),字仰凤。1560年出生在义大利萨尔察纳(Sarzana)的一个贵族家庭,从小衣食无缺,受到良好的教育,风度仪表极佳。1581年21岁时加入耶穌会;1588年28岁奉派到东方传教。他先在印度工作5年,1593年抵达澳门,在那里学习中文、哲学与神学。

耶穌会早期事工主要集中在中国的韶州、南昌、南京及北京。1594年,郭居静进到韶州,协助利玛窦(Matteo Ricci)传教。当时徐光啟在那里教书,因此认识了郭居静,并从他接触到天主教及西洋的科学。不久,利玛窦离开南京,遂将南京教务事工交给郭居静,同时郭居静也兼管南昌、韶州两地教务。1604年,范礼安(Alessandro Valignano)请郭居静回到澳门,替他管理教务。两年后,范礼安病逝,郭居静就留居澳门,此间他也曾前往马六甲教区视察教务。

1606年(明万历34年),荷兰人因嫉妒葡萄牙征服印度巽他群岛(Sunda Islands)和马鲁古群岛(Kepulauan Maluku),就与海盗一同侵袭印度,并企图袭击澳门,葡萄牙人於是在澳门紧急设防,以抵御攻击。此一作為引起了明朝政府的疑惑与高度关注,以為他们要图谋中国,於是从各省调动军队备战。当时且有谣言说西方教士郭居静已被内定為皇帝,民间更流传一本充满毁谤的小说,诬指郭居静联合日本人和马来人反对中国政府,密谋起事。一时流言四起,人心惶惶。由於情势危急,澳门的葡官急派使者到广州去解释误会。两广总督於是派遣官员至澳门查看局势。一到澳门后,该官员立即查访郭居静,要求检验其“武器库及兵员”,郭居静就带他去看他的“武器库”:图书馆;“武器”:书,和“兵员”:学生。官员查看过后,确定纯属虚构,这场风波才告平息。

1608年(明万历36年),郭居静与另一耶穌会士熊三拔(Sabatino de Ursis)再次从澳门到南昌。熊三拔奉命去了北京,而郭居静则留在了南京。在利玛窦的推荐下,郭居静在此期间指导并协助住在南京县城的徐光啟改善物质及精神福利的工作。是年底,郭居静离开南京去上海,徐光啟接待他在家中作客三天,以尽地主之谊。同年,徐光啟因父亲去世,由北京返回上海守孝,途经南京时,拜访了郭居静,并邀请他一同去上海开教。郭居静欣然前往,同年9月,在徐家宅第西侧建立起上海第一座教堂,并亲自主持教务,从而成為耶穌会进入上海的第一位传教士。在沪传教期间,郭居静也将西式菜(当时因中国人称别国為“番邦”,因此西式菜被称為“番菜”)带进上海。因徐光启身為翰林,知识渊博,德高望重,这也带给郭居静传教工作许多方便。為了提高教友的信仰质量,郭居静建立了“天主之母善会”,以培训信徒。在两年时间内,他就為三百多人施洗。

1610年,李之藻回杭州守孝时,邀请郭居静去杭州开教,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教士也一同随行。1611年5月8日,他们在李之藻住所内举行了第一次弥撒,為日后杭州教务的发展奠下了良好基础,而后很长一段时间,上海及杭州的教务工作皆由郭居静管理。这两个地区逐渐取代了原来韶州、南昌及南京等地的地位,成為天主教重要的传教基地。同年5月底或6月初,郭居静為朝廷重臣、科学家杨廷筠施洗。杨后来成為中国天主教会“三柱石”之一。

从1613年到1625年间,郭居静曾多次去河南省会开封,对开封犹太人社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考察,并将其考察和研究结果公诸於世,使开封犹太人為世人所知。郭居静留於后世的主要著作有《灵性诣主》、《悔罪要旨》等,并协助利玛窦标注字音,辨别声调,合作编纂了《拉汉字典》。

1621年(天啟元年),徐光啟的弟子孙元化邀郭居静到嘉定传教。同年,因杭州李之藻住宅发生火灾,郭居静等传教士迁居至杨廷筠家。1627年,杨廷筠在杭州建了一座华丽的教堂、修道院及教士住宅,郭居静在此安享其人生最后之年月。他当时虽然年老体弱,举步维艰,但头脑仍很清醒,依然继续做牧养的工作。最后两年,他身体瘫痪在床,终於1640年1月19日,以80岁高龄辞世。死后葬於杭州大方井修士公墓,杭州和上海的教友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记念这位深爱中国并為之献身的耶穌会传教士。

资料来源

  • 禤浩荣著,《图片中国基督教简史》。香港:天道出版社,2011年。
  • 沙百里著,《中国基督徒史》。北京:新华书店,1998年。
  • 王治心著,《中国基督教史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年。
  • 卓新平主编,《基督教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 利玛窦与金尼阁合著,《利玛窦中国礼记》。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 《上海宗教志》第四编“天主教”。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1999年。
  • 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张乃菱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