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  — 1966

梁小初

S. C. Leung

中华基督青年会总干事、教会领袖。

一、早年背景

梁小初,名长树,字小初。于1889年出生于广东佛山。祖上以经商起家,在松桂里聚族而居,建有梁氏宗祠。起初,家境殷实,梁父曾经一妻六妾,生儿育女共19人——8男11女;不过,存活到结婚嫁娶只有6人。梁小初排行第六,是其父二房妾侍所生。总体来说,其家室在当时可谓 “大户人家”。

幼年的梁小初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从4岁开始由主母教授三字经、千字文和诗文。后由家庭教师带领行开学礼,6岁入学塾习四书,正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但,因逢时代变迁,科举制不再成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之道,又家族生意不景气,使其求学之路几经波折。虽处于风云变幻、时代变迁之时期,但因广东的特殊地理位置,许多西方传教士来此开办学校,为众多发奋为人之士提供了一条途径。1900年,梁父决定将11岁的梁小初送往伦敦会在广州丛桂新街礼拜堂前所设的通志学堂接受西方教育,专攻英文。

二、归主经历

伦敦会传道人谢恩禄对梁家的信仰影响诸多。谢恩禄与梁小初家三代世交,他称梁小初父亲为二公。梁父因家族生意衰落,遂开始在基督教信仰中寻找人生的意义。因与谢恩禄频繁通信,梁父渐渐去到教会听道,后自己读经、祷告,不久在佛山走马路伦敦会礼拜堂受洗归入基督,成为家族信主第二人[1]。梁小初也算是谢恩禄所结的果子。当他在广州通志学堂求学时,寄宿于谢恩禄之家。除上课外,朝夕相处。谢身任传道,每朝饭前,都举行家庭礼拜。暇时,翻阅宗教书籍,还会参加主日读经班及大堂崇拜,逐渐受了薰陶,起了信仰。但决意要归主却起因于一场鼠疫,在经历过鼠疫之后,梁小初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暂,方始思考生死问题,不久即要求受洗归入基督教会。于是在1903年,14岁的梁小初在广州丛桂新街伦敦会礼拜堂,由他的老师司启荣牧师施洗加入教会。在梁小初决意信仰基督前,曾担心遭到家人的反对,所以,他受洗前并未与家中商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受洗后的梁小初当日接到家书,称梁父在一周前已经皈依了基督教。随后,曾经每日“焚香顶拜,诚心念佛”的祖母,还有曾叮嘱其切不可信教的母亲和姐姐也陆续受洗。家人信仰的转变,对于梁小初而言,不但意味着少了信仰道路上的许多阻碍,更坚定了他的信心,也为他日后的侍奉之路铺平了道路。

三、侍奉经历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青年会在全球各地纷纷建立,青年一代基督徒立志为基督发光发热。此波热潮也迅速的传递到中国,中国各地也先后建立起青年会。[2] 1906年广州西教士大会发起筹捐20万元,筹建马礼逊纪念堂,准备作为广州青年会的会所。梁小初、谢恩禄和叶梯云等有感于上海、香港等地青年会的成就与社会贡献,也有志于在广州成立基督教青年会。1907年谢恩禄、梁小初等人借叶梯云寓所(普济女医馆)作为聚会的地方,着手筹办广州基督教青年会。1908年1月,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副理事来会理(David Willard Lyon)到广州指导筹建工作,经与广州筹备组商议,选派梁小初为练习干事,赴上海青年会实习一年。当时,年仅19岁的梁小初感受到这是上帝的呼召,决意献身青年会,并视此为终身事业,服务社会,以使自己的人生有意义,有价值。次年五月,梁小初辞掉当时在美华书局的工作,去到上海受训。在沪受训的内容包括读书、听讲、讨论关于青年会的创立、青年与宗教事业,以及体育课等等。但对梁小初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他更乐于参与“实地见习,从行动去学习”:旁听每周的干事会议,负责联络上海青年会的粤籍会友,承担沪会抄账任务,空余时去事务所当值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梁小初不但了解到青年会组织运作的结构和方式,而且也结识了许多他所敬仰之人和朋友,比如当时上海青年会的董事邝富灼、宋嘉树,以及后来成为《中国青年》主编的谢洪赉等。

受训完毕后,梁小初又去到各地青年会进行考察学习。1909年,梁小初返回广州时,粤会已经成立,除了当选第一任董事外,他还当选为首任干事,主要管理财政和策划事工。具体开展的活动包括延请当地中西名人举办德育及智育演讲会,内容广泛,且无论主题是宗教性还是学术性的,都坚持两个特色:1.演讲内容尽量深入浅出,使人易于了解,避免深奥的专有名词;2.听众务须“凭票入场,终会乃散”,算是一种社会教育。每逢周日晚开办查经班;周六办交谊会、音乐会、电影会和辩论会等。在会所外进行的活动还有“游览近郊名胜,参观室内工厂,访问慈善机构,集体长途旅行等”[3]。为了能帮助青年人立足社会,青年会开设有英文夜校和英文商业学校。此外,还举办过三次重要的公开演讲,分别是当时的美国副总统查理斯·沃伦·费尔班克斯(Charles Warren Fairbanks)、丹麦青年会毛琦伯爵,全国协会总干事巴乐满(Fletcher Sims Brockman),其中后两场由梁小初担任传译,这是他工作内容的新尝试。

后因广州青年会将兴建新会所,负责干事在学识与经验,都应有更好的准备,是故梁小初奉派前往美国求学。1913年,梁小初短暂离开妻儿,赴美装备学习,到芝加哥青年会学院(Y. M. C. A. College,后更名为George Williams College)深造。期间所修课程包括青年会历史、会所行政、原理、旧约历史导论,以及篮球和游泳等体育项目。此外,梁小初还参观考察了芝加哥青年会及其各分区支部。之后,他又陆续走访了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特区的青年会。1914年,梁小初经加拿大回到中国,着手致力于发展广州青年会,并将其在美所习逐步付诸实践。

回到中国后,梁小初较之以前更为关注广州青年会宗教事业方面的发展,对宗教演讲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以每周延请岭南学院的讲员为核心,利用在粤名人,如王正廷等,作系统的演讲;并设法约请行将访粤的外籍基督教着名学者作公开演讲。宗教演讲所涉题目较为广泛,并不拘泥于宗派、神学异议,有些内容对于当时的中国基督教来说甚至还很“超前”,比如纽约协和神学院教授华徳博士(Dr. Harry F. Ward)连续几日演讲关于“基督教与社会改造”之专题,吸引了廖仲恺等人前来旁听。此外,青年会开设的查经班,既有一般性的,也有特别开设的。曾担任司法部长的徐谦特别要求专为南来的国会议员开设国语查经班,还有面向学生的学界研道团,每个小团体都特请一位宗教教席。[4] 梁小初在广州青年会宗教事业方面的努力,得到了青年会全国协会的认可与肯定,在1926年以前的青年会全国报告书中,“屡次指出广州青年会宗教事业,在全国四十个市会中,占第一位。”[5]

此外,梁小初还特别重视广州青年会的人才问题,积极推行各类干事训练计划,并鼓励青年们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也正因广州青年会在宗教信仰上有真实的实践,将基督的生命彰显于世,使得广州青年会博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

1918年,梁小初当选为广州青年会副总干事,1920年升任为总干事。从1935年至1947年担任全国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

广州基督教青年会从成立到如今已逾百载,而梁小初在该会的服务却有50年之久,他的名字和青年会是分不开的,他对青年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诚如最初他被呼召所立定的志向:他视青年会为自己的终身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忠心侍奉,用自己的生活去实践他的信仰,用生命回应上帝对他的呼召,这也正是青年会成立之初衷。

四、不白之冤

1950年代初,在新政府授意与支持下,中国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委员会在基督教界内发起了“控诉运动”,梁小初成为这场运动中最早被打击的4名基督徒领袖之一(另外三人是陈文渊、顾仁恩和朱友渔),被控诉为“中国基督教徒败类”。1951年,《人民日报》再次控诉梁小初等人为“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的间谍”;青年会副总干事江文汉还控诉梁小初为“不再是中国人”、和“帝国主义的走狗”[6]。不过因梁小初已于1949年离职去往香港,故此才幸免于难。

1966年,梁小初病逝于香港,享年77岁。

脚注

  1. 编者注:家族归主第一人为比梁小初长五岁的五兄长泌,字少初,因曾就读于省港英文学校,受了西教士的影响,成为全家皈依基督教第一人。后惜因患肠热病英年早逝。
  2. 编者注:起初各地青年会并没有联结,最后才建立起全国统一的中华基督青年会。
  3. 梁小初:《未完成的自传——七七回忆录》,第59页。
  4. 张靓,“‘信者之楷模’——记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创始人之一梁小初”,2015年。http://www.gzymca.org/Blog/pos…
  5. 梁小初:《未完成的自传——七七回忆录》,第116页。
  6. “控诉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人民日报》1951年4月24日第五、第六版。

资料来源

  • 梁小初著,《未完成的自传——七七回忆录》,基督教文艺出版社,1969年。
  • 张靓,“‘信者之楷模’——记广州基督教青年会创始人之一梁小初”,2015年。http://www.gzymca.org/Blog/pos…
  • “控诉帝国主义利用宗教侵略中国”,《人民日报》1951年4月24日第五、第六版。

关于作者

王洁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