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 2004

林葆生

福建著名基督徒艺术家、传道人。

林葆生(笔名林联基)于1915年9月16日出生在福州的一个牧师家庭,其父翁怀友是早期福州地区基督教会的牧师。翁家子女较多,林葆生是家中第三个儿子。林葆生原名翁福敦,由于舅父英年早逝,因此他在4岁那年被过继给舅母而改姓林。舅母改嫁后,林葆生在外祖父抚养下长大。他虽然改了姓,但却一直和原先翁家大家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并共同信主、侍奉主。其大姐翁玉冰、二哥翁节敦、妹妹翁玉荷等人皆在海内外从事宣教工作。

1938年,林葆生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前身之一的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随后开始了美术教育和传道相结合的多彩人生。他先后在邵武中学、英华中学(后改名福建师大附中)及福州十三中学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直至1976年退休。在50多年漫长的美术教育生涯中,林葆生精心培养出许多美术工作者,其中有些人成为著名的画家,如张懿美、秦长安、郑锡安、吴迺光、郑发祥等人,都是他不同时期的学生。

在福建省美术界,林葆生是一位公认的伯乐,在教学中他善于发现有绘画天赋的青少年学生,并将他们吸收到课外美术兴趣小组中,引导他们走上成功之路。他经常利用星期天,带这些学生到郊外写生,并对他们的画作进行认真的讲评和指导。当年粮食紧张,他还节衣缩食、购买馒头及点心送给外出写生的学生。对于爱好美术的清寒学生,他送笔送纸还送生活费,有时还亲自为学生理发或缝补衣服,从各方面帮助、鼓励他们成才。1965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中国中学生美术作品展览”,福建师大附中林葆生指导的学生中有两人的美术作品入选展出。这在文化大革命前鲜有对外文化交流的时期中,一时传为美谈。此后,林葆生曾担任福州市中学美术教研联组负责人。

林葆生在水彩画上有较深的造诣,年轻时曾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并现场表演人物剪影。他的作品清新淡雅,别具一格,先后被《福建日报》、《福建青年》、《青年博览》、《香港晚报》等多种报刊登载,也多次入选省、市的美术作品展览会并获奖,他的画作也被广泛收藏。林葆生曾编写《美术学》、《色彩图案》等著作和画册。他的业绩被编入《福建省文艺家辞典》,还被誉为“当代中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和“校园画家”等称号。林葆生还被人事部全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聘为高级顾问。

林葆生是一名虔诚的基督徒,他从青年时代就开始在建瓯和邵武等地传道,随后转到福州。即使在“文革”最为困难时期,他也没有中断传道。他讲道声情并茂,旁征博引,内容丰富而生动;尤其是发自心灵的祷告,感人至深。他热爱教会,热爱信徒弟兄姐妹。在1979年教会恢复活动之初,他就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尤其是在福州中洲基督教堂的重建和恢复活动的一系列工作中,他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并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晚期,林葆生多次应中国基督教协会之约请,将爱主之心融入画笔,连续十年为中国基督教年历作画。他精选圣经中的金句,或赞美主、或激励弟兄姊妹属灵追求,用水彩画的形式画出精美的基督教年历,受到全国城乡广大基督徒的欢迎。晚年的林葆生不顾年迈体弱,经常四处传道,将福音种子播撒于闽浙一带,直到最后在讲道现场中风时为止。

林葆生的爱妻刘锦辉也是一位热心的基督徒和出色的社会工作积极分子,她和林葆生同月同日出生,只是小他两岁。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们相濡以沫,恩爱有加,共同度过了风风雨雨的岁月,迎来了2008年结婚60年的钻石婚喜庆。林葆生夫妇育有三男三女,有孙子、孙女9名和曾孙、曾孙女11名。他们后代中不乏优秀之辈:有的荣获国际奥林匹克生物赛银奖、荣获“福建省十佳青年学生”;有的在高考中考取福建省文科第二名,成为负责重要岗位的青年干部;有的评为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的评为“厦门市十佳好媳妇”等等。林葆生的儿孙们秉承尊老爱幼家风,恪守孝道;他们参加工作后,都不忘支持家庭,赡养老人。

在林葆生生命的最后十几年间,他总是风雨无阻地、几乎每天都到教会进行早祷。对同辈,他谦恭尊重;对晚辈,他体贴入微。他自己生活极其简朴,但却能资助失学孤儿长达20多年。他历尽沧桑坎坷,却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他以情趣高雅,为人师表,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为主做工以荣耀主。2004年9月15日林葆生病逝,享年90岁。在9 月19日追思、安葬礼那一天,福州市洋洽殡仪馆中最大的、能容纳千人的吊唁厅内居然挤进了近两千人,成为本地空前的悼念仪式,足见林葆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优秀基督信徒。

资料来源

本文作者系林葆生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