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8  — 1975

彭福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信义宗名牧;中华信义会总监督。

彭福于1888年生于河南省汝南,父亲在外县担任一地方上的保安官。彭福13岁时(1901年)父亲去世,从此家境日艰。

早在1890年,就有豫鄂信义会的传教士施道格(Rev. K. S. Stokke)牧师夫妇到汝南宣教。庚子之乱后,他们在汝南设立了教堂和学校。彭福的表姐夫郭之简系秀才出身,被聘为该教会学校的老师,于是他就把自己的三个儿子和彭福等亲戚的孩子送到该校读书。读书期间,虽然他们常常被其他孩子嘲笑为“二毛子”,但二年后,他们的知识和信仰都大有长进。1903年复活节,彭福从施道格牧师接受了洗礼,成为汝南地区最早期的基督徒之一。

1907年彭福从汝南教会学校毕业后,得施牧师之助,得以进入汉口博习书院(Griffith John College)深造。该书院为伦敦宣道会所办,规模宏大,师资力量雄厚。但不久,因思乡心切,年轻气盛的彭福,不服施牧师对他的劝诫,竟负气离校出走。宽厚仁爱的施牧师将其寻回,复送他到湖北老河口圣经学校就读。二年后(1909年)从该校顺利毕业。之后,他回到家乡汝南教会担任传道,与施道格牧师一起工作。除了牧养和培训等事工外,他还经常到四周乡村去开荒布道,建立教会。此外,他还与施牧师一道,创办了汝南第一所西医院,医病救人,深受百姓欢迎。繁忙的工作使他在各方面日趋成熟,经验也更为丰富。他在汝南教会事奉达四年之久(1909-1913)。

1913年,由挪威信义会(Norwegian Missionary Society)、芬兰信义会(Finish Missionary Society)、豫鄂信义会(Lutheran United Mission)和信义会(Lutheran Augustana Mission)四个差会联合创建的滠口信义宗神学院在汉口正式开学。在施道格牧师的支援下,彭福得以成为该神学院的第一届学生。三年深造,使他在神学知识上更为精进。1916年他从滠口神学院毕业后,仍回到汝南教会工作。他常常和外国传教士一起到四围乡邑去传福音,亦时常受到暴民的袭击与逼迫。但每次他都默然忍受,为仇敌祷告。他的敬虔、忠心、以及吃苦耐劳之精神,使他深受信徒爱戴,多次被推举做牧师,但都为他谦卑婉拒。因他心愿有一天能够成为一个自立教会的牧师。他曾如此表白说:“我喜欢做个本色牧师——信仰要本色,态度要本色,工作要本色,经济要本色——就是真正自立自养的牧师。由本地教会选择、聘请,所有一切责任,统由本地教会负责,包括奉献供给牧师的需用。牧师与教友这样才能够达到合而为一。”

1928年4月,彭福服务了16年之久的汝南教会终于实现了独立自主。他被聘请为牧师,胡立美(Rev. G. Holm)和兰大德(Rev. C. W. Landahl)两位牧师为他主持了受职按立典礼。从此,彭福正式成为中华信义会、豫鄂总会、汝南公会与新察区会的牧师。同年秋天,在豫鄂总会的总会议上,他被推选为副监督;1930年出任监督。两届任满后,他更于1937年被选举为中华信义会的总监督。届时,中华信义会包括信义宗所有十六个差会,分布在全国十一个省份。

1939年,彭福应邀赴美国访问,向美国信义宗教会介绍中华信义会的发展情形。因其贡献,美国圣奥纳大学颁赠其荣誉神学博士学位。

因受抗战影响,滠口神学院于1945年被迫关闭,不久在重庆复校,彭福出任院长。1946年10月,他再度当选为中华信义会的总监督。在他多年领导下,此时中华信义会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十万会众。

1947年6月,彭福代表中华信义会前往瑞典出席世界信义宗大会。1948年回国后,带领信义宗教会应付国内动荡之局势,直到1949年因政局发生变化而转往香港。此后二十余年,他领导、服务于香港信义宗教会,直到1975年逝世为止。

彭福亦有若干著作流于后世,计有:《美国游踪》、《欧美见闻》、《教牧良助》、和《经筵三百讲》等。

资料来源

  • 查时杰,《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中华福音神学院岀版社,1983年。
  • 白洁士著,邓肇明译,《汝南人彭福》,香港:道声出版社,1963年。
  • Andrew Burgss, Peng Fu From Junan.
  • 彭福本人著作:《美国游踪》、《欧美见闻》、《彭福牧师访美日记》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