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  — 1999

张明哲

Chang Ming-Che

​台湾著名基督教学者、教育家和科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台湾大学,担任科学教育馆馆长、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台湾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张明哲于1914年出生在北平。还在小学时,父亲就在家中教他读《论语》,此后他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稍长,他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曾在梁启超和胡适哲学著述的影响下,到哲学领域寻找答案。1931年,在九一八事变前三天,他进入清华大学,就读于化学系,后进入该校化学研究所深造。当时他兴趣广泛,博览群书。1936年张明哲考取公费留美,远渡重洋,于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硕士学位。1940年学成归国后,到重庆桐油炼冶油厂担任厂长,后曾在西南联大短期执教。1946年,张明哲赴台湾,出任中国石油公司新竹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50年担任高雄炼油厂厂长;1955年升任石油公司协理。

1960-1968年,张明哲在台湾大学任教8年,后任科学教育馆馆长。1975年,担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1982年调任接掌“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全国科学发展的大计,两年后退休。

张明哲年轻时,常和几位同事、好友一起研究佛学,以思考人生问题,探索生命的意义。后来因在钻研佛理的过程中,他发觉找不着出路,人的性情脾气仍旧败坏如常,无法改变。当时他这样形容自己“做事有成果,做人十分失败;对内像个小暴君,对外也很容易与人起冲突”。大约在38岁时,张明哲受到两位热心的基督徒同事的影响和带领,开始接触到基督教信仰,进而深入探讨其教义。两年后,张明哲受洗成为基督徒。从研究科学、哲学、佛学一直到信仰基督,这是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见证;神也是藉着这个过程在宗教比较、布道及护教等方面装备他,带领他。

张明哲的原配太太一直身体不好,过世之后,张明哲转任台湾大学在化学工程系教书。张明哲的第一段婚姻充满了考验,但也磨练了他忍耐的个性。虽然人生的际遇不尽如人意,但可以让他的生命更加成熟。1960年代,一位专门负责推动东南亚学生团契工作的美国宣教士艾得理牧师(Rev. David Howard Adeney),极力邀请张明哲加入校园团契以服事学生。所以在1960-1968年八年时间里,他一边教书,一边在教会带领大专青年学生团契。这八年是张明哲在传记里所提到的“最有价值的八年学生工作”。如今,活跃在各个福音工场上、教会里的许多领袖人才,如饶孝楫、林治平、周神助、李秀全、苏义雄、郑国治、郑家常、邱志健等人,当时都是还在大学里读书的青年,他们都曾受教于张明哲。张明哲严以律己,追求完美,殷勤做主工的人生态度给这些年轻人带来非常大的影响。许多人至今仍记得张明哲的谆谆教导,他强调对神的工作要认真、忠心:“你们都太年轻,不知道“老我”多可怕,多诡诈,多么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点点偏差,一点点不合神的心意都不可以,属灵的事是谬以毫厘,失之千里。” “不要有一点私心,不要想从世界上得什么,你们要在神手中磨二十年,才能算可以为神做一点工作。”他也特别注重青年教会领袖属灵生命的培养,提醒他们“要注意生命生活工作的次序,没有生命的更新,失去生活的见证,怎么能为主作工?” “不是有总干事的职分就有权柄,在神的国里,有爱,自然有权柄。你不是需要权柄,你是需要爱。”

前台大物理系教授甘桂翘女士回忆说,张明哲会从神学入门开始,带领我们一起学习系统神学,包括神学的派别。他从不直述,多用启发的方式,刺激我们思考,以增强判别力、分辨力,同时他带领我们一卷卷查经,也教我们如何按正意分解神的道,分析经文,以及如何从神得知讲道的题目。张明哲还教导我们,服事主的人应该把握自己全人恩赐最强的部分,尽力发挥,为主所用。实际上,他也是这么训练我们的,他帮助我们发掘恩赐,并带领我们不断操练, 一个个鼓励,一个个批评指教,让我们不仅仅有一个在圣经上非常稳固的根基,也给了我们很多操练的机会。如此一来,带出了一个个牧师、教师、传福音者、带职传道者、宣教士和文字工作者。

1972年,张明哲与忻贤礼女士结为夫妻。婚后曾经患严重心脏病的他,身体日益健康,生活安定,蒙神祝福,年老时尚得二女一子。为人父后,他带领同工们敬畏神、事奉神的标准仍然十分严谨,丝毫没有改变,但是教导的方式却有了非常大的改变。他变得更加慈祥温柔,同工们深切感受到他是一位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属灵长辈。

1975年,张明哲受任为国立清华大学校长一职。上任之前,他就十分清楚,在公立大学不能以校长身份拼命传教,自己能做的就是在做人、做事上谨慎、公正,为人师表。在任期间,他安排周会,言传身教,给整个学校带来积极的影响。与此同时, 他也积极从事改革,盼望清华的理工人才也能受到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熏陶。在其主导之下,中国语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相继成立。此外,他还着手美化清华的校园环境。张明哲谦虚的评价自己说,在清华任校长的六年所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在维持清华在台复校的水准,稍有增加,并无突破性了不起的成就。

1984年,张明哲退休后,偕全家移民美国,定居在加州伯克莱市(Berkeley,California)。他退而不休,继续写作、著书和讲学。他先在New College讲授基督教与科学,后在GTU(Graduate Theological Union of Berkeley)教书。这个学校是由好几个宗派联合组成的神学院,他选择在保守派的American Baptist Seminary of the West教授圣经科。有从中国大陆来的神学生在其班上选课,皆以为张明哲的课程甚为精彩得益。除此之外,因地利之便,张明哲常应邀到伯克莱加大的学生福音团契担任日常聚会及夏令会的讲员,和青年学生、研究生以及访问学者分享耶稣基督,及基督教信仰的真谛。当时伯克莱校园有许多大陆来的学生和访问学者,这些人毕业离开学校后,无论是留在美国工作,或是回到中国,势必对海外华人和现代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张明哲内心对这些学生学者特别有负担。因此从1987年初开始,张明哲夫妇开放他们在伯克莱的家,每两个星期举行一次聚会,聚会内容主要以专题讨论为主,还包括见证和信仰分享等。此外,张氏夫妇还在他们家定期有potluck聚餐,并时有庆生聚会。藉着这些活动,引导许多人认识到信仰的真谛,进而接受耶稣为他们的救主。这样的聚会一直持续到1996年。

张明哲著有多本有关信仰与护教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世界名人宗教观》、《科技发展与人类前途》、《书中之书》、《基督教是什么》、《神的矛盾》、 《基督教与科学》和《跃过山岚急涧》等。

张明哲于1999年7月因病在美国伯克莱家中去世,享年85歲。他一生淡泊名利,经历了二十世纪的世事变迁,民国以来的家国动荡。他忧国忧民,爱国爱家,更是时时刻刻以神国的事为念。他这一生对国家、对社会有贡献,对后辈基督徒的栽培与影响亦颇为深远,相信他一生的付出在永恒里必被纪念。

资料来源

张明哲著,《生之追寻》,校园书房出版社,1996年。

张明哲口述、陈佩璇执笔,《一个人的塑造——张明哲教授的生之追寻》。宇宙光全人关怀,2006年。

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作者

洪叶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