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  — 1973

周志禹

Alfred Ts-Yu Chow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教会领袖、牧师和神学教育家。先后担任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总干事、中华万国读经会会长、上海圣经学院院长、中华基督教圣公会牧师、中华传道会国内监督,以及香港圣经学院院长、院督等职;香港《晨光报》主编。

周志禹于1889年12月15日生于浙江省诸暨县东乡大兼溪村的一个书香门第。6岁时父亲去世,由虔信耶稣基督的母亲含辛茹苦,养育成人。周志禹幼受庭训,饱读诗书,童年时入教会学校读书,嗣升学至翊中中学。1907年,周志禹得入圣公会在浙江绍兴所办之承天学堂学习,直到1912年毕业。同年,他与浙江慈溪一位有着共同信仰的虞馥介小姐结婚,婚后育有6男2女,皆受过高等教育,学有所长,贡献于教会与社会。

1913年,周志禹携眷迁居上海,开始其执教生涯,继后创办承天英华学校于上海。不久校务扩充,改名为承天中学。在其领导之下,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多达千馀人,成为当时上海同等学府中规模最大者之一。

周志禹在基督教信仰上,自幼深受母亲的带领与熏陶,打下良好之根基。1927年,他蒙受上帝呼召,立下志愿,终身事奉主,至死不变。同年,他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到威克理夫学院(Wycliffe College)攻读神学。翌年转赴美国纽约神学院深造,荣获道学士学位。

学成回国后,周志禹先后担任中华基督教勉励会总干事、中华万国读经会会长、山东华北神学院教授、上海圣经学院院长、中华基督教圣公会牧师,会吏及会吏长,以及中华传道会国内监督等职。1949年,周志禹移居香港,将中华传道会在上海出版的《真道杂志》改为《晨光报》,自任主编。由于其信仰纯正,学识渊博,且工作严谨,使《晨光报》深受各方教会所喜爱。1950年,中华传道会开始在香港开展福音工作,周志禹和宋德成牧师一起,不辞辛苦,抢救失丧的灵魂。1951年8月14日,他们建立了西头村福音堂(即今日活水堂);同年11月15日又在红磡区建立红磡福音堂,由周志禹牧师借出港币四百大元,自请工人搭建木屋,作为聚会之所(即今日红磡基督教会)。

1952年9月22日,因应教会需要,周志禹与其同工创立了香港圣经学院(即今日香港神学院),并出任院长。当时虽在经济上遭遇困难,但他以坚定不移地信心,靠着主克服各样困难,使学院逐渐完善,稳步扩展。在其任内,因工作繁重,他曾两次脑充血,均蒙主医治而脱离危险。作为院长,他对师生要求非常严格;但在生活上,他就像一位慈爱的父亲,视学生如同子女,爱护备至,悉心栽培,谆谆教导,赏罚分明,为教会培养出不少优秀人才,遍及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欧美和澳洲等地,事奉主的教会。

周志禹著述颇多,除了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等讲义,以及《上帝救赎法》外,他还写有许多布道福音书册,如《人生的由来》、《人生的归宿》、《人的灵魂问题》、《人的来世问题》、《怎样知道有神》、《不要作煳涂人》,以及《圣经是神的话》等。这些书册为国内外各教会广为采用。藉着这些书籍,许多失丧的灵魂被寻回,许多弟兄姊妹受到造就。

1965年,在周志禹访美期间,因其对教会的贡献,以及在神学教育上的成就,美国纽约神学院授予其荣誉神学博士学位。访美归来后,周志禹正式退休,此后担任香港神学院院督之荣衔,直到去世为止。周志禹在其事奉主46年期间里,足迹遍及中国、欧美、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国家,所到之处,或主领布道、培灵大会,或讲授神学课程,均蒙神大大使用,也使各地教会受益、蒙福。

早在1961年,周志禹夫人因病离世,安息主怀。周志禹于1972年10月间,晨练时不慎失足跌倒,损及心脏,求治于播道医院,周转于病榻十月之久,终于在1973年9月7日息劳归主,在世享年85岁。9月10日下午在九龙殡仪馆举行大殓并安息礼拜,由中华传道会监督桑安柱牧师主礼,何海涛牧师证道,袁鸿勋牧师述史,周宏光先生致谢。随即由八位校友扶柩,将其安葬于香港薄扶林基督教坟场。大约有三百余人参加了周志禹牧师的安息礼拜及葬礼。

资料来源

  • 袁鸿勋述史:“院督周志禹博士传略”,1973年9月于周志禹安息礼拜上。
  • 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