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  — 1985

計志文

Andrew Gih

二十世紀中國教會著名,福音派領袖、佈道家、奮興家和慈善家。

1901年1月10日,計志文出生於上海,是計家的長子。父親計友仁是位儒學家,在家裡開設書館,教導學生。計志文自幼從其父接受傳統的儒家教育。母親計陸氏信佛吃齋,賢淑達理,思想開明,在家裡供奉祖先牌位,逢年過節,祭拜祖先。計志文幼時沉默寡言,不善與人交往。年少時,曾跟隨母親去廟裡燒香,聽和尚講經,也曾有機會翻閱過基督教福音書,但對宗教毫無興趣,亦無好感。

計志文父母共生育四男三女。當他未滿十歲時,三個幼弟先後夭折。看到弟弟們僵硬的身體,被放入長方形的盒子裡抬走,看到大人們悲傷的表情和眼淚,他很難懂的死是什麼意思,但人為什麼會死,以及死後去哪裡等問題卻深深的印在他的腦海中。

十二歲時,父親身患重病,無藥可醫,很快去世。此後計志文隨母親度日,母親每天起早貪晚,耕田織布,獨立支撐家庭。計志文也時常幫助母親耕種、施肥、擔水等。看到母親如此辛苦,他立志長大後一定做個有出息的人,以孝順回報母親。

為謀生計,計志文到一家布店當學徒。置身商場,他很快染上不少惡習。 18歲那年,為學英文,他進入西方宣教士所辦的伯特利中學讀書,雖然他對學校的宗教活動和聖經課沒有興趣,但因為學校硬性規定,他不得不帶著聖經去參加。不想,聖經卻成了他學習英文的教科書。聖經中耶穌的話在他心裡產生影響,使他漸漸感受到耶穌之偉大。

一次,內地會宣教士提班先生到伯特利中學講道,講題是:“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耀”。計志文內心深處被他傳講的信息所打動,神的愛進入他的心,使他認識到自己是個罪人。當晚,他第一次跪倒在神面前,向神大聲呼喊說:“我的神,你是我的救主,求你憐憫我這個罪人。” 從此,神除去了他一切的重擔,使他內心充滿了平安和喜樂。

1924年,計志文考入上海郵政局工作,收入頗豐,且有社會地位,前途充滿希望。但他的內心並未因此感到滿足。翌年,福州王載牧師到上海佈道,計志文聽過他大有能力的講道之後,深受感動,遂請王載為他施浸(施洗)。此後,計志文更加渴慕聖經真理,熱心參加教會各種聚會。他為自己取名“安德烈”,立志做一個領人歸主的人。接著,他先後帶領自己的兩個妹妹和母親信主。其篤信佛教的祖母起初對福音非常抗拒,但後來也在親人的感召下,接受了基督。

1925年,在西教士衛克斯主領的奮興大會上,計志文響應神的呼召,決志獻身作一個傳道人。但要捨棄收入豐厚的郵局工作談何容易?但神讓他在禱告中清楚地見到異象,最終他辭掉工作,別了母親,走上傳道事奉的道路。

他先後跟隨佈道家石美玉醫師和丁立美牧師學習佈道經驗,曾多次隨石美玉到各地主領奮興佈道會。不久,由桑達士牧師按立為牧師。緊接著到廣西、廣東、福建、廈門等地教會舉行佈道會或奮興會。聖靈與他同在,使他講道大有能力,每每在佈道會結束時,都有數百、上千人認罪悔改,決志歸主。

1928年1月10日,計志文從外地佈道回到上海,在伯特利教會與張多加女士舉行婚禮,結為夫妻。僅一周後,夫婦二人就應邀到杭州浸信會佈道,他們的蜜月就這樣在佈道工作中度過的。

從1927年起,中國教會經歷了一場屬靈的大奮興,這場奮興之火直延燒到1930年代末。計志文是這場奮興運動的主要領袖之一。 1931年2月,計志文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伯特利佈道團”。該團屬衛斯理宗教會,主要成員有李道荣、林景康、聶子英、時約翰和宋尚節。計志文任團長,並和宋尚節一起擔任主要講員。他們於2月18日出發,四年間共跑了五萬公里,足跡遍及全國133個城市,舉行了3389場聚會,向50萬人傳福音,其中約有五萬人決志信主。在悔改歸主的人中間,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有工人、農民、商人,也有青年學生和軍人,甚至還有土匪、貪官、惡棍和謀財害命者。因著他們強有力的宣道和見證,所到之處,無不帶來復興。由於宣教工作的需要日增,伯特利佈道團還在全國各地成立了十個分團,傳揚福音,復興教會。 1933年,他們還成立了“戰區佈道團”,專門向同日軍作戰的國軍官兵傳福音。在他們的帶動下,許多地方的教會也成立了佈道團。

計志文和伯特利佈道團,不僅把福音之火燃遍長城內外和大江南北,也把福音的種子撒向滿洲里、內蒙古、雲南、西藏和新疆等邊陲地區。 1938年後期,計志文和歐伊文博士經云南進入越南,到河內和海防等地佈道,並在西貢舉行全國性的佈道會,同樣給越南的教會帶去極大的奮興。在宣道過程中,他們除採取個人見證、露天聚會、福音大會和奮興培靈等佈道方法外,也常有神蹟奇事相伴隨。計志文將伯特利佈道團的成就,完全歸功於聖靈的工作。

抗戰爆發後,計志文將上海伯特利教會的同工,包括石美玉和胡遵理女士,還有神學生和孤兒等100多人帶往香港,在九龍開辦教會、小學和孤兒院。戰亂造成許多孤兒流離失所,計志文響應蔣宋美齡女士的號召,分別在香港和貴州創辦孤兒院,收容戰地難童。不久,計志文到美國講道並推動救助孤兒等事工,得到美國基督徒友人的支持,他們除志願認領一千多孤兒外,還捐款支持計志文的孤兒院。計師母張多加女士隻身回到上海,在大西路租得三層樓房開辦孤兒院,並得歐嘉靈女士為其得力助手。

1943年,上海淪陷,計志文帶領100多個難童和神學生、教職員等逃難到貴州,經過千辛萬苦,最終到達他們在畢節的孤兒院。長途奔波勞累,他的肺病發作,以致吐血不止,不得不赴重慶醫病。在此期間,他仍經常應邀到教會和大學去講道。

1946-1949年間,計志文在上海發起成立了“中國佈道會”,從事佈道和孤兒院事工。到1949年時,已收容100多個孤兒。但因新政府不允許私人興辦孤兒院,不久,計志文夫婦所辦的孤兒院,亦被政府接收。

1949年2月,計志文應邀赴美,在美國基督教會芝加哥年會上擔任講員。計師母因肺病發作,赴香港醫病。不久,國內政治形勢發生變化,二人被阻香港。既不得返回國內,計志文就租借九龍佐敦道上的“快樂戲院”,作為聚會場所。每禮拜前來參加主日崇拜的都有1200多人。 1951年8月,他與沈保羅等同工正式成立教會,由於聚會人數日增,他們就發動會眾奉獻,購地建堂。 1956年10月新堂落成,取名為“中國佈道會迦南堂”。

1950年,美國俄勒岡州卡撒達大學(Cassada College)授予計志文文學博士學位。

中國佈道會在台灣的福音工作始於1948年,是由沉保羅牧師受計志文差派在台中開始的。起初他們一無所有,到1952年,他們購地建成一座可容納400多人的禮拜堂,取名“思恩堂”。 1952年2月,計志文牧師親自主持了獻堂典禮。此後,中國佈道會先後在台北、屏東、台東、義林、宜蘭、羅東、岡山、新竹等地,以及到原住民中間開始福音工作,設立教會。

1950年代初,計志文開始了在東南亞國家的宣教工作。此後數十年間,他先後應邀到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泰國、越南等開荒佈道,建立教堂,主領奮興會和佈道會,為各地教會帶去大復興,成百上千人決志獻身。計志文的宣教事工對東南亞諸國華人教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傳福音的足跡遍及全世界五十多個國家,環遊世界達十五次之多。

在宣教過程中,計志文還因應華人教會的需要,先後在各地建立了多所神學院,其中包括上海伯特利神學院、杭州聖經學院、台中聖經學院、印尼東南亞聖道神學院、香港聖道學校和泰國伯特利神學院等,造就出數以千計的傳道人。 1981年,印尼聖道神學院為了紀念他,興建起一座能容納1200人的大禮堂,命名為“計志文紀念堂”。

計志文還是位慈善家,在其有生之年,為難童、孤兒創辦多所小學、幼稚園和托兒所,其中包括澳門的兒童院“恩慈院”、印尼瑪瑯的中小學、台北的聖道兒童之家、馬來西亞的聖道幼稚園等,為那些流離失所的兒童提供衣食住行和教育,不僅挽救了千百人的生命,還使他們成長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計志文亦十分注重基督教文字工作,設立出版機構。早在1949年,他即在其中國佈道會內設立出版部,1962年6月改為“聖道出版社”,出版《生命雜誌》、福音單張和佈道小冊子等屬靈書籍。

計志文於1978年10月在美國洛杉磯中國佈道會總會正式退休。他從年輕時就患有肺病,經常咳血,但神恩待他,重用他,並藉他成就了偉大的事工。

1985年1月30日,計志文因胃癌住院手術。 2月13日早晨安息主懷,享年85歲。 2月23日下午,在南加州格蘭戴爾的樹木花草墓園(Forest Lawn in Glendale)內,為他舉行了安息禮拜,他的同工蕭振祥牧師擔任主席,林景康牧師證道,李啟榮牧師獨唱了“聖城”,以紀念這位終生事主,且果實累累的神之忠僕。

資料來源

  • 黄燈煌著,《孤兒之父——計志文牧師傳》,香港:基督教中國佈道會
  • 计志文著,《五十年來事奉主》,香港:聖道出版社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