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 1934

金雅妹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留學生;第一位女大學畢業生;第一位現代女醫生;第一位醫院女院長;中國紅十字會創建人。

金雅妹,又名金韻梅。父親金寶元是寧波基督教長老會傳道人,與1844年到寧波的美國長老會傳教士麥嘉締(Dr. D. B. McCartee)交情甚篤。雅妹2歲時,父母因染疫症雙亡,成爲孤兒,被麥氏收爲養女。麥氏在寧波傳教施醫28年,一度還出任過美國駐寧波領事。後首任日本帝國大學法律及博物學教授,即帶年方7歲的雅妹同去。雅妹天資聰穎,在日本學習勤奮,不久就熟練地掌握了日文和英文。年滿18歲時,麥氏送她去美國留學,進入著名的紐約大醫院附屬女子醫科大學學習,是該校當時唯一的中國學生。她勤奮好學,善於思考,不僅認真學習書本知識,還注重實驗和各種醫療器械的操作,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師們的器重。1885年她以班上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畢業,繼續在美研究實習,先後在費城、紐約和華盛頓一些醫院工作。她理論知識扎實,醫學技術精湛,尤其在利用顯微鏡技術方面,成績十分優異。《紐約醫學雜誌》及其他醫學雜誌上,都刊登過她的學術論文。在當時的紐約醫學界中,享有盛名。

1888年金雅妹學成回國。她懷著報效祖國的願望,立即投身於醫療事業,決心盡上一己的力量,解除同胞們身心的疾苦。她先到廈門一家教會醫院工作。由於工作艱辛,又患上瘧疾,氣候不適,以及舉目無親,只得去日本療養。病癒後,在教會從事行醫與傳教工作。

1894年,30歲的金雅妹在日本與一位西班牙籍的葡裔音樂家兼語言學家結婚。二年後得一子。但異國婚姻給她帶來的是不幸。兩人相處十年後離異。獨生子歸男方,但不久即犧牲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

1905年金雅妹回國,在成都等地開設私人診所。由於她技術精湛,醫德高尚,對病人又和藹可親,深受病患者歡迎,求診者絡繹不絕。她在祖國各地行醫20年,成爲一名深受崇敬的女大夫,在當時我國醫務界享有較高的聲譽。1907年,她被清廷任命爲剛創立的北洋女醫院院長。北洋軍機大臣袁世凱捐銀二萬元與該院,金雅妹即用此款創辦了醫院附屬護士學堂,以培養護士人才。翌年,她又主持天津醫科學校,親自執教,將自己在國外所取得的近代醫學科學知識和二十年行醫的豐富經驗,診斷技術,都無私地傳授給學生,因此深受學生們的歡迎與愛戴。

金雅妹又是國內紅十字會最早的創建人。甲午戰爭後,金雅妹與泰西醫師孫淦共同發起成立天津紅十字會,向各方募捐,集得銀元3000元,使戰爭傷殘人員得到醫治。

金雅妹身世坎坷:幼年喪親,中年離異,晚年喪子。但這位有卓越才能與稟賦的女大夫,卻將全部精力,獻給了救死扶傷的醫療事業和社會公益事業。她學識淵博,興趣廣泛,參與了許多社團活動,關注社會問題,熱心教育事業和農村衛生事業。她經常利用業餘時間,親自帶領一批人員,去北平孤兒院進行試點。既給孤兒們送醫療,送溫暖,又得以瞭解實情,從而呼籲社會給予更多的關懷。她慷慨捐助大洋3000元,幫助建立了“北平國立第一助産學校實習基地”。她還熱情支援燕京大學社會部主辦的旨在扶貧的清河實驗中心工作。她所作的最後一次演講,是在北平國際扶輪社。

1934年2月,金雅妹患肺炎住進協和醫院,治療期間,她把自己一生的財産和積蓄,全部捐獻給了教育事業。其中有:她最後在北平的寓所——二套建築及周圍空地,並現金6000元,全都捐給了燕京大學。這是因爲她是基督徒,她對燕大這所教會學校有特殊的感情。她又將外文書籍150餘卷,捐給了天津木齋學校。1934年3月4日,這位傑出的女醫師與世長辭,享年70歲。與她一起工作過的一位著名醫生馬克斯韋爾(Dr. J. P. Maxwell)在悼文中,稱頌金雅妹爲:“技術精通的顯微鏡照相專家,國際醫學界的著名專家,偉大而獨特的女性……。她是經歷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孤身一人,而又決不因此挫傷銳氣或流露於外。更爲崇高的是,她竟因而爲這個國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至生命的盡頭。”

金雅妹出生于現寧波市鄞州區東錢湖韓嶺村。如今,有關方面在建設旅遊區的總體規劃中,已把金雅妹故居列爲重要景點之一,以追念前賢,激勵後進。

關於作者

范愛侍

作者係寧波教會名牧;前浙江神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