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  — 2000

劉品金

安徽省霍邱縣主要開荒佈道者、醫生、宣教師。

安徽省霍邱縣主要開荒佈道者、醫生、宣教師。畢生在六安地區傳道、行醫,建立了霍邱教會,成為安徽六安市一代改革開放後最具有影響力的屬靈教會領袖之一,培訓和按立了包括“大別山的保羅”張永生在內的一大批皖西教會同工。

1913年劉品金出生於今安徽阜陽市阜南縣朱家寨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十歲時母親因饑荒去世,劉品金隨即跟隨父親流浪到三河尖,以賣油條糊口。

劉品金自幼就有強烈的求學欲望,當時恰逢傳教士在當地建立的福音堂開辦了學校,免費教學。劉品金幾經周折,征得家人同意,報讀了教會學校。在教會學校,除了學習文化課,劉品金在那裏也學習了醫學和基本的神學知識。劉品金如饑似渴地學習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並認識了耶穌基督。為他後來的醫學侍奉奠定了一生基礎。

1930年,在聖靈強烈的感召下,劉品金毅然回到自己的老家阜陽縣朱家寨傳道。在朱家寨,一位當地信主的老人黃效榮成為他得力的同工,在兩人共同的努力下,建立了百餘人的教會。

1931年劉品金與同鄉孫寶芹相戀結婚。孫寶芹是一位賢淑而愛主的姐妹,成為劉品金得力的助手和同工,兩人一同在教會侍奉,頗有見證。可是,婚後20個月,孫寶芹染病歸主。在那個基督信仰受到嚴重沖擊的年代,孫寶芹的去世給劉品金帶來了極大的逼迫,他在朱家寨的侍奉也受到不少的沖擊,而不得不遷徙他處。

1932年,因感受到上帝的呼召,劉品金來到霍邱河口鎮傳道。他先在在河口鎮北三里廟暫居,也以此為根據地,向周圍的人見證主道。數月後,帶領了第一對雷姓母子歸主。從此開始慢慢建立了教會。

1933年,劉品金與當地一位傳道人的女兒陳信真結婚。婚後,兩人一同來到河口鎮,租用兩間房子,一邊行醫,一邊傳道。當時大家對這對初來乍到的年輕宣教師夫婦都不認識,加之有了孩子,他們的日子過得相當清苦,忍饑挨餓成為家常便飯。

到達河口鎮時,那裏已經有了教會,劉品金加入教會侍奉的行列,每天堅持一次到街上或者農村傳道。至1937年,河口鎮的信徒已經增加到了200多人。受洗信徒有70多人。當時因為教會發展需要,教會選立了12位執事,當時劉品金只有24歲,因為熱心傳道,有美好的侍奉和生活見證,被正式按立為長老。

當時的河口鎮已經較為發達,周圍也有了十多間分堂,信徒總計超過300人。按立長老後的劉品金更加熱心侍奉。有感於信徒的需要,每日以讀經、祈禱、傳道為事。一邊行醫,一邊傳道。靠著上帝的幫助,無論是醫療,還是傳道,在當地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其後,霍邱縣一位大財主患了重病,在劉品金的精心治療下,財主的疾病得以醫治,身體康復。為了報答劉品金的救治之恩,該患者給他送來了許多禮物和金錢。慢慢地,劉品金的醫術被廣傳,小藥鋪也變成了大醫院。而此時的劉品金卻因為醫務的繁忙而漸漸忘記了蒙召傳道的初衷,每天只顧得行醫施藥,賺錢擴大規模。就在這個時候,劉品金受到當地一位惡霸和保長的陷害,幾乎在一日之間,就讓他失去了一切。經歷這場變故之後,劉品金徹底向神認罪悔改,再次堅定了奉獻傳道之路。

1941年,劉品金長老報讀了當時的蕪湖聖經學校,在那裏,他學習了兩年。畢業後,劉長老繼續深造,報讀了上海江灣神學院,從而更加堅定了他全職侍奉的決心和信心。其時的中國已經是多事之秋,抗日,內戰,繼而是解放後的一系列政治運動。這一切都增加了教會的變數,也給劉長老的侍奉帶去了諸多艱難。

1958年中國大陸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反右運動。劉品金突然被捕入獄,經歷了三年零兩個月的殘酷的身心靈的折磨。

三年多的監獄折磨,讓劉品金的身心靈都遭遇嚴重的摧殘。尚未康復,又遭遇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文革一開始,劉品金再次被捕入獄。每天五點起床,除了維持生命的那一點吃飯,每天都要面對饑餓的折磨各種各樣的酷刑。除了吃飯時間,每天從早晨五點到晚上九點,都要面壁思過——面向墻壁端正坐直。其間只要稍微動一下身子,就會遭遇毒打,捆綁吊起來等各種刑罰。饑餓、恐怖和酷刑把劉品金幾乎變成了一個半殘疾人。期間他曾經想過自殺。但蒙主憐憫,至終活了下來。

就在這人間地獄般的監獄裏,上帝居然給了劉品金一個特別的恩典。有一天,他偶然在廁所裏拾到一本《新舊約全書》,從此,在監獄裏,他天天偷看聖經,這成了他極大的安慰,讓他挺過了地獄般的監獄生涯。

在監獄中,每當公檢法和支左部隊要求劉品金寫檢討的時候,他都認真地把耶穌基督的福音介紹一遍,這成了他在監獄中的文字布道。

文革尚未結束,劉品金獲釋,由被監禁改為監視居住。條件是接受“十八條不準”(主要是不準進行宗教活動)。劉品金長老只得在暗中寫一點救贖要道的小文章,支持和堅固信徒們的信心。

文革過後,劉品金長老已經是一位66歲的老人了。歷經多年的摧殘,他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也沒有了年輕時的那種近乎沖動的熱忱。但他沒有違背自己從上帝那裏領受的異象。回到河口,重修毀壞的教堂,重建大家的信心。和弟兄姐妹一道,修建了九間草房做教堂。

1983年霍邱縣縣委書記等政府官員來到河口鎮,宣佈恢復並開放河口教堂。其後不久,劉品金被推選為霍邱縣政協委員,並擔任霍邱縣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副主席,兼協會會長。同時,作為退修醫師,被載入《霍邱縣誌》。但讓後人記住他的並非這些光鮮的頭銜。古稀之年的劉長老,每天忙碌於福音事工,同時也沒有忘記給很多人免費治病,捐建教會,用自己的收入支持年輕一代傳道人讀神學等等。其中,在皖西一帶頗具影響的是他在河口開辦的聖經及醫務培訓班。他以身作則,和學員一起吃住,手把手教導向他們傳授醫術和聖經。幾年下來,他培養出一批具備一定醫學技藝的傳道醫生。這些學員幾年後在各地行醫傳道,建立教會,為當時缺醫少藥的農村醫療事業和教會宣教,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既改變了一些農村年輕人的命運,也提升了教會的影響力。

時值教會開放初期,新興的教會在各地如雨後春筍般地建立起來。當時信徒多,牧者少。針對這一需要,劉長老每年都會在河口教會舉辦教會培訓班,並以河口教會作為交通學習的平臺。六安地區各地數百間教會,常有同工找他求教或咨詢教會事務,對當地教會抵禦異端邪說,建立健康教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河口“勉勵會”,每月14-15日兩天匯聚安徽、河南兩省近10個縣的近千同工傳道一起學習,然後把學習內容帶回各地教會,教導信徒。那時幾乎沒有傳道受過專門的神學培訓,這一形式的培訓成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學習聚會之一。

此外,在劉長老的精心牧養下,河口也是早期教會聖經書籍供應中心,亦一度成為皖西和豫東地區屬靈活動中心。劉長老的家向所有信徒開放,幾乎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教會同工信眾。師母作為長老的賢內助,默默地服侍眾信徒,常常一餐需要做幾次飯,接待前來求教的信徒。

利用宗教政策的恢復及其特殊身份的關系,劉品金幫助皖西教會培訓出一大批年輕一代的傳道人和醫護人員。頗具傳奇色彩的大別山傳道人張永生就是他按立的牧者之一。他幫助教會恢復與社會的接觸,雖然身處一個飽受爭議的政治處境中,劉品金長老基本保持了純潔的信仰,這一點,無論是在哪種教會形態中,其品格和信仰都受到了廣泛的尊重。

2000年,行完了一生的勞苦,劉品金長老安然離世,享年87歲。回首他一生的勞苦,看著他一生侍奉的果效,也許他也可以安然向主匯報: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那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腳注

在本文寫作過程中,得到了劉品金長老的子女,以及多位同工、牧者的傾心幫助,特別是當年劉長老的同工李仁良弟兄熱心幫助搜集資料。在此一並感謝。

資料來源

  • 阮本善著,《見證如雲——畢生獻給主,夕陽撒余輝》,天風編輯部出版。
  • 劉品金自傳,《走義路》。
  • 對劉品金的子女的電話訪問。
  • 對劉品金長老當年同工的電話采訪。
  • 劉品金長老當年培訓的醫生傳道人。
  • 霍邱縣教會同工群內的參與同工。

關於作者

張遠來

本文為張遠來所作,李亞丁校訂。張遠來系張永生之子,從小受教於父親,曾隨父在大別山區傳道;先後入中南神學院和金陵協和神學院讀神學,獲神學學士學位。現在廣東全職牧會,從事宣道與基督教文字事工。出版過有關聖經人物、教會體制和教會當代發展現狀等專著,發表過詩歌、散文、論文等數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