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  — 1960

劉粵聲

二十世紀基督教浸信會粵港地區名牧。先後在廣州東山浸信會、香港堅道浸信會擔任牧職,並先後在廣州東山神道學院、香港浸會神道學院擔任院長。

劉粵聲於1893年出生於東莞塘頭廈區牯村。年幼時進椰山基督教禮賢會小學讀書,受基督教信仰熏陶,14歲時即決志信仰耶穌基督。從禮賢會中學畢業後,又先後入禮賢會師範學校及神道學校攻讀。1914年,21歲的劉粵聲在廣州河南浸信會教會接受浸禮。24歲時,進入廣州東山兩廣浸信會神道學校深造,在校長因大信牧師(Dr. P. H. Anderson)和楊海峰、白顯理(Rev. H. T. Buckner)、湛羅弼(Dr. Robert E. Chambers)等名牧、教授門下受教。由於他天資聰慧,學習勤奮,且品格優良,生活虔敬,故深受師長們器重,和同學們的敬愛,實為品學兼優的好學生。1918年對劉粵聲來說是重要的一年,是年6月初,他開始在廣州河南浸信會教會擔任傳道之職;6月20日,以應屆畢業生中第一名的成績從神道學校畢業;7月1日是其大婚之日,與俞瓊珍小姐結婚。

劉粵聲在廣州河南浸信會教會傳道僅一年,便轉往台山公益埠佈道所傳道。1920年1月,他又應聘到上海廣東浸信會教會擔任傳道,一年後被按立為牧師。那時劉粵聲剛滿28歲,成為當時浸信會最年青的中國籍牧師。劉粵聲在上海廣東浸信會擔任牧職共九年,日夜操勞,甚是辛苦,即便在他結婚十周年紀念日那天,非但不得停歇,甚至比平日更忙。他所遺留的日記,記下了那一天的忙碌:

“1928年7月1日,是余結婚十周年紀念之期。回憶此十年來,蒙神恩祐,平安度過,並賜有三女二子。一家七口,本定是日在家歡聚感恩。但是日特別事忙:1.上午九時半參加主日學聚會;2.十時半主理禮拜;3.十一時半主理施聖餐。4.十二時半神道校友會成立聚餐;5.下午二時參加濟南慘案後援會;6.三時赴主日學教職員會;7.四時參加永生社會議;8.六時赴崇德畢業公宴;9.入夜八時主理禮拜晚講道。是日九次赴會,乃余最忙之日,如是過十周年紀念日焉。” 其勞碌與辛苦,從這則日記可見一斑。

1929年7月18日,劉粵聲接受美國舊金山華人自理浸信會聘請,乘船遠渡重洋,出任該教會牧師。抵達後不久,舊金山浸信會舉行了盛大的歡迎會,歡迎他前來就任牧職。劉粵聲在舊金山牧會三年,積累了豐富的牧會經驗。

1932年,劉粵聲回到廣州,擔任東山浸信會牧師。當時東山浸信會擁有華南最宏偉的禮拜堂,可容納會眾1500人左右;同時還附設規模宏大的主日學堂,可容300學生上課。自劉粵聲接手該教會後,十分注重信徒的靈性栽培工作,週間幾乎每個晚上都有各種聚會活動,皆由他親自主持。每個主日的崇拜聚會更是座無虛席。因此,教會日漸發展,至1934年,會眾增至1800餘人,主日學達到22個班。除牧養工作外,劉粵聲還經常應邀前往各地佈道。1932年5月,他曾應邀赴上海主持為期八天的佈道會;同年12月前往汕頭,共佈道16次;在揭陽佈道10次。1933年11月,他先後赴廣西梧州、貴縣、柳州和桂林等地佈道;1934至1936年間,他四處奔波,到惠州、韶關、廣州灣、雷州,以及上海廣東浸信會等地佈道。其腳蹤所至之處,都結出累累福音之果。

1933年10月,兩廣浸信會聯會從美國差會手中接辦廣州東山神道學院。受該學院董事會選聘,劉粵聲兼任院長。同年,他又被選為中華浸會百週年紀念籌備會主席。自此,他的工作更加繁忙。但他忙而不亂,事事應付裕如。1936年10月,中華浸會百週年紀念大會在廣州東山舉行,全國各地浸信會領袖雲集東山堂。作為大會主席的劉粵聲,無論在籌備工作上,還是在紀念大會上,以及善後工作上,都充分表現出他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和卓越的領導才能。

1936年,可說是劉粵聲的人生、事業的巔峰。除了繼續擔任東山浸信會牧師和神道學院院長外,他還身兼七個義務職任,計有:中華浸會百週年紀念會主席;全國浸會聯合會會長;兩廣浸信會聯會會長;廣州基督教聯會會長;廣州浸信會聯會會長;廣州宣教師聯誼會會長,以及華南聖言會會長等職。

1938年1月,劉粵聲辭去東山浸信會牧師以及所兼各職,應聘前往香港堅道浸信會擔任會牧。此後二十年,他專心在香港浸信會工作,直到退休之日。在這一人生階段,他經歷了時局動盪,親人亡故,及疾病的折磨。1938年10月,日軍攻佔廣州,難胞蜂擁到香港。香港各教會紛紛展開救濟工作,劉粵聲被推舉為香港難童院董事會主席,以及基督教聯合慰勞團主席。

1940年,劉粵聲在廣州的住宅遭日軍毀壞,其財產、積蓄損失殆盡。面對災難,他不怨天尤人,坦然處之。在其日記本上,他如此記道:“該屋1933年自建,1940年被毀,在國難中是余最大之損失,約值港幣四千元。但神賜之,神亦取之,當謝神也。” 是年,劉粵聲個人雖遭到極大損夫,但他的福音工作卻有極大的收穫。1940年聖誕節,他為64人施浸,創堅道浸信會建立以來的新紀錄。

1941年聖誕節,香港陷落日軍手中,此後數年,香港籠罩在戰爭的恐怖中。在這段時期裡,劉粵聲經歷了四姐劉潤好的病逝,經濟的艱難,疾病的折磨,以及兒女的失學等打擊,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他才得享正常的和平生活。從他的日記中,不難看出其悲喜之情:

“回憶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廿五日香港失陷於日本,因職守之所在,乃忍辱居留香港作一順民。經過三年零八個月的非人生活,無日不在恐怖中度日。但感謝主,當余經過死蔭之幽谷,神有杖有竿引導安慰,復給教會大為奮興,生活亦不至缺乏。雖見許多同胞家散人亡,及為飢寒迫死,但余全家平安,是神之厚賜也。”

“從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一日,聞日本投降,十四日簽降約,歡喜若狂,泣感主恩……。 從此祖國亦列四強之一,收回台灣、滿州,向建國復興之途邁進。而余亦得為自由之人,能與祖國相連,深信前途有無限之光明,不勝欣慶。” 從劉粵聲的日記中,可以看出他對神之誠篤,以及對祖國、對教會之熱愛與忠貞。

抗戰勝利後,劉粵聲曾先後應邀到廣州參加兩廣浸信會六十屆年會;到美軍艦艇上佈道;到汕頭主領嶺東浸信會宣教士進修會;到廣州長堤基督教青年會佈道。

1948年2月,也就是在劉粵聲與原配夫人俞瓊珍舉行結婚30週年紀念會後不久,俞瓊珍女士即因病辭世,使劉粵聲痛失賢內助。同年8月,劉粵聲赴上海主持其二女兒劉笑輝與鍾恩光結婚典禮,期間得以認識粱王釵女士,經過一段時間交往,彼此甚覺志同道合,遂於1948年11月,在上海喜結連理。婚後二人相偕返港。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共產黨執掌政權。1950年8月14日,應廣州基督教聯會邀請,劉粵聲到廣州主領培靈會,共講道六場,使千余會眾受益。這是他在中國大陸最後一次佈道活動。

1951年,劉粵聲就任香港浸會神道學院院長。1953年因患高血壓病,遵醫囑辭去神學院長職務。1954年,他當選為香港基督教聯會主席。雖然長期受高血壓病纏繞,且事務繁多,但劉粵聲不以自己的性命為念,照常處理會務,探訪教友,登台講道,直到1958年才不得不遵醫囑退休。從1938年起,到1958年退休止,劉粵聲在堅道浸信會擔任牧職整20年。

1960年6月24日,劉粵聲息勞歸主,葬於薄扶林道基督教墳場內。遺下繼室梁玉釵女士和七個兒女。其幼子劉少康繼承乃父遺志,獻身傳道。神學畢業後在香港浸信會任傳道職,不久即被按立為牧師,其講道與行事為人,頗如其父。

劉粵聲牧師的一生,誠如為其作傳的歐陽佐翔先生所言:“傳道歷四十載,處順境而不驕,處逆境而不餒,得志之時存戒懼之心,受誘之時存自省之心,遇敵存寬容之心,遇難存感恩之心,罹痼疾存忍耐之心,處窮乏存仰望之心,對難胞存憐恤之心,對亡靈存救助之心,擅長講道,任事忠誠,文筆鋒利,博學多能,待人厚道,事主忠貞。雖無遺產,遺著卻有:《信徒秦鏡》,《粵聲講道集》等; 香港基督教會史,及兩廣浸會史略,亦由他的心血渲染而成。這位蜚聲粵港的名牧,在世雖然只有68年,他的影響卻是無可限量的,他在主之慈懷所享的福樂也是無窮無盡的。主必按他的良善和忠心賞賜他。”

資料來源

  • 歐陽佐翔著,《前賢景行錄》。香港:浸信會出版社,1984年5月。
  • 吳立樂編,《浸會在華佈道百年史略》。香港﹕浸信會出版部,1970年再版。
  • 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