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7  — 1930

吳寶瑛

甘肅地區中國醫療傳道之先驅者。

吳寶瑛於1897年出生於甘肅秦州(今天水市)的一個基督徒家庭。該城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名城,是客商來往必經之地。1915年初,英國內地會宣教士金品三醫生(Dr. George E. King)在蘭州創辦了博德恩醫院(Borden Memorial Hospital),但醫護人員非常缺乏。於是他在醫院內設立醫護專科學校,栽培訓練中國基督徒醫學生。吳寶瑛有幸成為他第一屆醫學生之一,在隨後的幾年里,吳寶瑛一面跟金品三學醫,一面隨他到各地醫病傳道。吳寶瑛勤學不倦,並且真誠愛主,樂傳福音。於1919年聖誕節以優異成績畢業,並考取執照,成為正式醫生。畢業後,他被留在博德恩醫院服務,成為主治醫生之一,亦成為當時屈指可數的“中國醫生傳道人”(Chinese Doctor-Evangelist)中的一個。

博德恩醫院除醫學班外,還設有護士訓練班。吳寶瑛的妻子即為早期護士訓練班成員,畢業後成為正式護士。他們倆就是在博德恩醫院相識相愛,並結為夫婦的。他們共育有二子二女,長女蘭香,次子革舜,三女馨香,四子撒母耳。

博德恩醫院創辦之初,院內有金品三、巴樂德(Dr. Robert C. Parry)和高建成三位醫生。自吳寶瑛留任駐院醫生後,高建成為實踐金品三所主張的“醫生傳道”的事奉方式,離開醫院,深入到甘州(今張掖市)獨立從事醫療傳道工作。

1920年11月,已在中國醫病傳道近十年之久的金品三醫生,攜家返英述職,直到1922年才重回博德恩醫院。在這二年期間,院務工作由巴樂德醫生主持,吳寶瑛成為他的主要助手,分擔醫務及行政工作。金品三回來接手後不久,巴醫生輪休返英。此後,金醫生全部起用中國醫生同工,吳寶瑛擔負起更多的行政管理責任,吳師母則出任護士長。金品三如此評價吳寶瑛:“真摯、務實、能幹的行政主任;技術高超的外科醫生和搶救靈魂的得勝者!” 1925年冬,美國宣教士安樂歡醫生(Dr. Leighton P. Rand)奉派到博德恩醫院服務,從而增強了醫生的陣容,院務也得到進一步擴充,河州醫院和痲瘋病院相繼建立。

正當醫院業務蒸蒸日上之際,政局突變。1927年3月24日,國民革命北伐軍攻佔南京後,不幸發生了“南京事件”,金陵大學副校長文懷恩(John E. Williams)及幾位西方傳教士被殺。為了保障外僑的安全,歐美等國領事館下令全面撤僑。金品三院長奉命率甘肅全省50位傳教士和眷屬,分乘八艘羊皮筏子沿黃河順流而下,向中國沿海城市撤退。不幸的是,為搶救擱淺的皮筏子,金品三被卷入漩渦中遇難。噩耗傳到蘭州,博德恩醫院眾同工皆悲慟不已。當時,西教士中只有年輕力壯的安樂歡醫生留下來與全體中國同工合力看守醫院,並且盡個人所能主持醫院院務。在這段非常時期內,吳寶瑛從旁協助,在各方面給了他很大支持。安樂歡在其7月30日的家書寫道:“吳醫生是一位睿智而又能幹的醫生,常常為主作見證。對我這位剛在中國開始工作不久,甚至中文還是牙牙學語的人,實在是助益良多,深感慶幸得此良師益友。” 同年9月16日,在寫給上海內地會總干事何斯德(Mr. D. E. Hoste)的信中,他再次提到吳寶瑛:“在醫院裡,除了吳醫生常幫助我外,還有一位鄧醫生(Dr. Tang)。但吳醫生已再三延擱他的假期,過幾天他便要回鄉了,至於他能否再回這裡,目前還是一個問號。……我真實地感到將失去一位良師益友。”

1927年秋,吳醫生夫婦首次獲得休假,返回家鄉秦州探親。因見秦州尚無醫療宣教工作,其弟吳寶琇亦將從醫學院畢業,於是他們計劃在家鄉合力創辦一所醫院,發展本地醫療宣教工作。經過兩年多的努力,他們的醫院已略具規模,教會也建立起來。

1928年4月,馬仲英率其所部回軍叛亂,四處攻城掠地,鬧得人心惶惶。4月下旬,在秦州東南之徽縣,年長的賈素珍姑娘 (Miss S. J. Garland) 和年輕的丁崇德姑娘 (Miss Ivy M. Dix) 因救濟災民雙雙染上致命的傷寒,便向秦州求援。吳寶瑛立即帶著李桂香姑娘 (Miss Hilda E. Levermore) 和護士濮美瑛姑娘(Miss Olive M. Botham, S. R. N) 前往救護。但當他們趕抵徽縣時,賈素珍已病重,次日清晨即告不治而逝。兩位女宣教士留下照顧丁姑娘,吳寶瑛則立刻折返秦州,因他的診療所已成為宣教士及婦孺們的避難所,他希望能夠保護他們。

1928年5月6日,秦州城被回軍攻破。回軍進城後,大肆屠殺、搶掠。當日晚,吳寶瑛正在醫院內工作,回軍破門而入,見人便殺。吳醫生首當其衝,頭顱被刀劈開,身受重瘍倒地。其弟吳寶琇醫生 (Dr. Wu Bao-shui) 也身受多處刀傷,一只眼睛幾乎失明。兄弟倆倒在血泊中,整整一夜,無人救援。直到次日清晨被人發現時,吳寶瑛已奄奄一息,只留下最後一句話:“主與我們同在”,即告別人世,回返天家,年僅33歲。這樣一位愛主愛人的醫生傳道人,竟喪生於一場回亂中,令人惋惜不已!

吳寶瑛的次子吳革舜醫生,現居美國,年已逾八十高齡。關於吳寶瑛師母及其後嗣,吳革舜在2004年2月寫給黃錫培的一封信中作了交代:“我家是自祖父母信主後,成為數代基督徒的家庭。我姊妹弟四人。雖自幼失怙,但神賜給我們一位慈愛熱心事奉神的母親。她被選為女執事,在教會事奉神多年,幫助了許多婦女。她日夜手提助產士皮包,為產婦接生,獲得許多婦女、孩子的喜愛;從而撫育我們姊弟成長。她支持我到山西銘賢中學讀書,繼而在國立中央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隨後我一直在南京一醫學院外科工作數十年。1952年,我接母親到南京與我同住,直到1974年她老人家因高血壓、心臟病辭世。在南京期間,我們常去賈玉銘牧師牧養的山西路教會聚會。因我妻子於1962年出國,來美探親及在醫院工作,故她申請我與兩男孩來美定居。可喜的是,我們在1977年蒙批准出國,來美闔家團聚了……。”(黃錫培,《捨命的愛》,第206頁)

資料來源

  • 黃錫培著,《捨命的愛——中國內地會宣教士小傳》。美國中信出版社,2006年。
  • China’s Millions, North American edition, by China Inland Mission 中國內地會月刊北美版《億萬華民》,1919年第54-59頁;1920年第44-45,121頁;1930年第167-179頁。
  • 英文版(London Edition)《億萬華民》,1919年第35,106頁;1920年第140頁;1921年第28,44-45,77頁。
  • Houghton, Frank, George King Medical Evangelist, 1930.
  • The Register of 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內地會宣教士及伙伴宣教士名錄》。
  •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27.
  • Stauffer, Milton T.,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1918-1921)《中華歸主》,Shanghai, 1922.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