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3  — 1916

謝洪賚

Hsieh Hung-lai, H. L. Zia

清末民初著名基督教作家、翻譯家和教授。

謝洪賚,字鬯候,號寄塵,後在其寫作中常用“廬隱”為其筆名。1873年岀生于浙江慈谿一個基督徒家庭裏,在兄妹五人中居長。父親謝元芳曾參加太平天國革命,在戰鬥中被俘,幸好不久獲釋,才保住一條性命。還鄉後聽信福音,在浙東姚江長老會受洗,成為浙東長老會教會最早信徒之一。後被長老會送往杭州育英書院(Hangchow College)讀書,畢業後在自己家鄉附近開辦兩所小學。不久謝元芳獻身宣教,成為長老會牧師,在餘姚和慈谿一帶傳道、牧會。直到31歲時他才結婚成家。妻子張氏亦篤信基督,為人善良,堪為賢妻良母。

謝洪賚從小聰明沉穩,尤喜讀書。七歲即入私塾念書;年少時就熟讀中國古典名著和四書五經。19歲時進入美國監理會所創辦的博習書院(Buffington Institute)讀書。在校期間,品學兼優,深得國文老師朱鼎卿之器重,遂收其為義子。院長潘慎文(Alvin P. Parkers)也非常賞識他,經常召他協助翻譯幾何、代數等教科書。他還同潘夫人合譯動物學等書籍。1895年,謝洪賚以優異成績從博習書院畢業。1898年,由潘院長介紹,他與同窗好友史拜言之妹史淑貞結婚。婚後二人感情甚篤,共養育四男五女。

1895年秋,美國監理會上海中西書院(Anglo-Chinese College)院長林樂知(Young John Allen)因事務繁多,故聘請潘慎文來主持院務。潘慎文上任伊始,即邀请謝洪賚来上海,岀任中西書院圖書館管理員;次年昇任為教授。此後,謝洪賚在中西書院執教十餘年。他言傳身教,熱愛學生,不僅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注重學生的信仰追求和人格培養。他不愧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以致于連王明道先生都十分敬佩他,如此讚他說:“當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閱讀謝廬隱(洪賚)先生傳略,心中便十分羨慕謝先生的人品道德。我看到他在蘇州博習書院和上海中西書院任教職的事,如何訓導學生,關心學生,又如何與學生交往,以德行感化學生,心中就想到如果我有一天做了教員,也要傚法謝先生的模範。及至我在保定任了教職,便傚法謝先生那樣在課堂裏,在私人談話中,常常以敬神做人的大道教導學生”(王明道《五十年來》)。

謝洪賚教學之餘,也從事譯述與著述。他與潘慎文合作翻譯了《格物質學》、《八線備旨》、《代形合參》和《舊約註釋》等書。還應商務印書館之邀,編輯岀版了中小學教科書十餘種,如《灜環全誌》、《華英初階》、《英文進階》、以及《中英文典》等。他的文筆流暢、淺白,開白話文之先河。

因其生長於基督教家庭,從小受到福音之熏陶,形成其謙卑誠篤之品格。他雖岀身於長老會背景,卻在監理會教會受洗,並受教於監理會學校。故此,他沒有宗派觀念或門戶之見,畢生以基督仁愛之心,服務於教會與民衆。他雖然從未被正式按立為牧師,但他優美的文字和生動的講道卻影響、感動了成仟上萬的人,非一般牧師所能及。

謝洪賚也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的創始人之一,對該會在華的建立與發展功不可沒。青年會早在1898年由美國宣教士來會理(D. W. Lyon)創立於華北,且頗為成功。謝洪賚在南方與之呼應。他在上海中西書院率先創辦了“幼徒會”,後改稱為青年會。他尤其在青年文字事工上有獨到的貢獻,對啓迪青年人的心智,塑造青年人品格方面有相當的影響。

可惜謝洪賚英年早逝。正當他中年有為之時,不幸染上肺病,雖經多方醫治,終未能挽囬他的生命,於1916年去世,年僅43歲。死後葬於杭州西湖九里松,杭州青年會特地為他建一“謝公鐘塔”,以誌紀念。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年。
  •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 of China. II-100.
  • 謝扶雅,“謝洪賚與青年會”《謝扶雅晚年文錄》。臺灣:傳記文學社,1977年。
  • 姚菘齡,“亦儒亦耶之謝洪賚”《傳記文學》第22卷4期。
  • 朱謝文秋,“追述先君謝公洪賚行誼”《傳記文學》第22卷4期。
  • 謝扶雅,“紀念謝洪賚百年冥夀”《畢生囬味―――謝扶雅耆年文集》。香港:道聲,1979年。
  • 謝文秋,“謝洪賚”《民國人物小傳》(卷一),274-276頁。臺灣:傳記文學社,1977年。
  • 胡貽穀,《謝廬隱先生傳略》。上海:青年協會,1917年。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