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 1973

張光旭

Michael Chang

中華聖公會福建教區第一位華人正主教。

張光旭,又名家聰,字位輻,英文名爲 Michael Chang,清光緒24年(1898年)1月8日,出生於福建羅源縣飛竹鄉洋頭村。父親張有信,是中華聖公會古田縣杉洋鄉天一堂的傳道士,家道貧寒。張光旭是長子,其下有7弟2妹。張有信與陳永恩(聖公會福建教區華人最高級別的第一任副主教,1927年在上海祝聖)爲好友。陳把自己的女兒陳玉芝許配給張光旭,婚後二人育有3子3女。

張光旭8歲時(光緒32年)隨父到古田縣,進入其父募資創辦的衫洋村私塾讀書,因勤奮學習,成績優秀,得到教會的賞識,尤爲英籍傳教士路師姑所寵愛,視同自己的孫兒,授以英國語文,所以自少年時期,英語就說得流利,爲後來擅長英語演講打下良好基礎。小學畢業後,在教會資助下,1910年得入8年制的福州漢英書院(即三一中學前身,今福州外國語學校)就讀。1917年7月畢業後,任福州蒼霞洲基督教青年會幹事半年。1918年春,赴美國,入俄亥俄州哈爾蘭學院深造,翌年9月轉到肯揚大學,攻讀英國文學和神學,1921年6月獲肯揚大學哲學博士學位。8月回國,擔任福州基督教青年會幹事、福州漢英書院英文教師和牧師。1922年,他被按立爲聖公會會吏,翌年任會長。

1921年回國以後的30年中,張光旭幾乎每年至少一次與福建協和大學(Fukien Christian University, 1916-1951)的學生見面並向他們講道。1932年起,他被協和大學董事會特邀爲董事,並被互選爲董事會的書記,直到1945年。

1938年至1939年,聖公會福建教區選派張光旭赴英國牛津大學聖彼得學院攻讀研究生,並在倫敦聖彼得教堂擔任牧師,半工半讀艱苦學習。同年,中華聖公會接受英國教會的邀請,派遣正在英國學習的張光旭,爲英國兩大主教之一的約克大主教的“聖侍牧師”,作爲大主教在主持禮儀時的顧問。

1940年2月,張光旭學成回國,擔任聖公會福建教區教育工作部主任,並繼續在三一中學任教。1941年至1943年7月,任聖公會福建教區高級神學院主任。

1941年福建教區英籍主教舒展會督因鼠疫英年早逝,福建教區由香港教區主教何明華兼管。1942年初,中華聖公會會督院派何明華主教到福建監選,張光旭被選爲中華聖公會福建教區主教。同年9月,日軍侵占福州,他將福建教區辦事處遷往古田縣新義山。1943年10月10日,廣西桂林聖約翰堂爲他舉行祝聖儀式,升任他爲福建教區正主教。這是第一個由中國人擔任的英國聖公會在福建的正主教職務;此時他還繼續主管福建教區的教育工作。

1944年9月,福州第二次淪陷于日軍,張光旭隨教區機關遷往古田縣城。1945年3月8日,在閩清縣六都召開的福建協和大學董事會特別會議上,他被選爲協和大學董事長。6月,中華基督教會、中華衛理公會、中華聖公會負責人在閩清縣六都開會,決定創辦福建協和神學院,公推張光旭爲董事長。9月,抗戰勝利後,教區機關遷回福州施埔,福建協和神學院也在倉山麥園路成立,並招生開學,楊昌棟任院長。

1948年2月至12月,是十年一次“蘭柏會議”(世界聖公會主教會議)會期,又是聖公會對外布道150周年紀念。會議由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主持,張光旭、鄭和甫、陳見真三位中國籍主教出席。會後,張光旭應邀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講道。他每次講演都以其精辟的見解、准確的語音、優美的辭令驚服四座,有些學者竟疑他是英國的文學家。英國皇后伊麗莎白曾通知全國收聽他的演講廣播,並要爲他舉行茶會,他予以婉辭。

1949年春,“蘭柏會議”結束後,張光旭應美國聖公會邀請,於基督受難周前後在美國作一個星期的演講,獲得美國前總統、時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艾森豪威爾先生授予的博士學位。同年5月,他回到福州,主持教區會務,並著手重譯聖公會的《公禱書》,刊印了6千多冊發給各教區信徒。

1951年4月12日,張光旭代表福建協和大學董事會把“協大”移交給人民政府新創的福州大學。

1955年4月,中華聖公會全國總議會常委會總幹事鄭建業率領工作組到福州協助福建教區進行整頓;同時,經張光旭提名,教區選舉劉玉蒼和薛平西爲教區副主教。

張光旭性格和藹慈祥、溫雅熱情,對鄉下來的農民從不嫌棄,並想盡辦法爲他們解決難處,如尋醫問藥等。1948年秋,同鄉張師順到福州賣雞,被國民黨當局抓去當壯丁。家屬聞知,驚駭萬狀,趕往福州,哭訴無門,忽憶及張光旭,急往求援。張光旭即向有關部門交涉數日,據理力爭,使當局無條件釋放了張師順。

張光旭生活簡樸,冬服黑色長袍,夏著白色長衫。但嗜書如命,房中四壁書籍充棟,精心研究學問,從不間斷。

解放後,張光旭投入“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在《福建日報》上發表了“批判‘超政治’思想”一文,帶領聖公會福建教區所轄的福州、閩侯、古田、屏南、建瓯、建陽、崇安、浦城、松溪、政和、連江、羅源、甯德、福安、壽甯、霞浦、福鼎、福清、莆田、仙遊等13個支區20個縣市,約一萬名信徒參加“三自革新宣言”的簽名活動。1951年7月,他代表福建教區正式電告聖公會宗英國布道會,宣布“割斷與帝國主義在組織上、經濟上的一切關系”。

1951年10月,福州基督教抗美援朝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處成立,張光旭爲主任;同年,他被選爲福建省人大代表、省政協委員。1954年,他擔任福州市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籌備處主任、全國基督教三自愛國會常務委員。1956年6月,他擔任中國基督教國際聯絡委員會副主任;同年,福州基督教三自愛國會正式成立,張光旭任名譽主席。1958年,他擔任福建省基督教三自愛國會籌備會主任;1961年又擔任福建省三自愛國會主席。1966年“文革”開始後,教會受到沖擊,他也受到不公正的批判,他的書籍(足有一大卡車)都被紅衛兵搬去、焚毀。

1973年5月12日,張光旭因心肌梗塞辭世,終年76歲,他沒有給子女留下遺産。

資料來源

  • 由張光旭長女張秋明、張光旭三子張天佑提供。
  • 張光旭,《福建協和大學的創辦》。
  • 福建基督教兩會,《難忘的曆程》。

關於作者

黃時裕

福建神學院教師、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