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3  — 2005

周覺昧

基督徒教育家,擔任杭州教會學校“弘道女中”校長二十二年之久,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弘道女中。  

早年背景與弘道女中

周覺昧於1903 年出生在浙江寧波的一個牧師家庭裡,在家中六個弟兄姐妹當中,排行第五。她自幼聰慧且讀書勤奮,在寧波讀完小學後,於1915年進入杭州著名教會學校——弘道女校學習,後於1919年從弘道女校畢業,是為該校第八屆畢業生。任教一年後,周覺昧又考入上海滬江大學攻讀教育學,兼學鋼琴。1925年畢業後,出任浚德女子初級中學校長,任期四年。

弘道女校是杭州頗有名氣的教會學校。1844年(清道光24年),美國基督教浸禮會傳教士和北長老會傳教士相繼到寧波、杭州開展宣教,建立教會並設立學校。弘道女校之前身有三個教會女校,分別為美國基督教南長老會在杭州皮市巷創辦的貞才女校(1867);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在杭州大塔兒巷創辦的育才女校(1899),以及美國基督教北浸禮會在杭州珍珠巷創辦的蕙蘭女校(1902)。1912年(民國元年)這三所女校合併,正式定名為“弘道女校”,分中學、高小、初小三部,並有附設幼稚園。首任校長由美籍女傳教士李維義擔任。1914年(民國3年)美籍女傳教士惠而生繼任為校長。鑒於校舍分散,且房屋簡陋,惠而生校長商懇於原先創辦女校的三個差傳機構,請求撥款購地建造新校舍。隨著學校的擴展,學生人數也逐年增加。後經歷屆校長的努力,到1935年(民國24年)時,校園建設已基本完成,頗具規模。教會學校起初都由外國傳教士掌管,從三女校合併成弘道女中(1912年)到1927年(民國16年)15年間,學校校長皆由美籍傳教士擔任,共三任,分別為李維義、惠而生和裴德生,其中裴德生任校長時間最久(1916-1925)。

由於這一時期發生了“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登上了歷史舞臺,國內反帝運動風起雲湧,反映在教育方面就是反對教會學校。在這種形勢下,中華基督教教育會相應地在各教會學校實行“新學制”,調整了課程,宗教課程相對減少,教會學校自此成為獨立的教育系統。後來,中華基督教教育會又通過“將學校逐漸交還給中國人管理”,“由中國人做校長”等策略。於是從1927年(民國16年)秋季開始,弘道女校校長由中國人擔任,首任中國人校長為倪雪梅,她是弘道女校第二屆畢業生(1913)。在她任內,弘道女校由原創辦的三個美國基督教差會移交給中華基督教華東大會及滬浙浸禮會兩個中國基督教團體接管,並正式更改校名為“杭州市私立弘道女子中學”,國小和幼稚園仍附屬於中學部。

校長其人與弘道女中

1929年9月,周覺昧受弘道女中校董會之聘正式就任為校長。她首先面對的就是全國範圍內的“收回教育權運動”。作為一所教會學校,弘道要想生存,取得合法地位,就必須向浙江省教育廳提出申請,正式“立案”。周覺昧迎難而上,在較短時間內,一一解決了經費來源、課程設定、師資隊伍和教學設備等問題,終於在1931年(民國20年)順利獲得教育廳的批准,為弘道日後的發展和聲譽的提高創造了條件。這是她上任以後所做的關係學校前途的第一件大事。以後,弘道規模日漸增大,學生紛至遝來。中國現代著名女教育家吳貽芳即曾就讀於弘道女中。

周覺昧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作為一個教會學校的校長,她處處嚴於律己,以身作則,生活儉樸。弘道的校訓是:“愛勤樸誠”。她一年四季素妝淡抹,短髮齊耳,從不燙髮或濃妝豔抹。她的衣著質地雖好,但顏色淡雅,款式隨眾,顯得整潔、大方,全無豪華奢侈之感。身為一校之長,她從不享受校長的特殊待遇。按當時教會規定,在職校長可建一幢住宅,但她以節約經費為由婉言謝絕,僅在高中宿舍的二樓安排兩間房作為自己的住所,南屋為會客室兼教師會議室,北屋為臥室。

弘道女中是個教會女校,有著其獨特的特點:首先是宗教氣氛濃厚,讀經講道,早禱晚禱,唱詩禱告,餐前謝飯等等,不一而足。特別是每個禮拜日,學校師生都要到教堂去做禮拜,那些不去做禮拜者則一律到教室去集中“自修”,留校教師點名“值班”,不能私自外出。宗教課是其課程設置中的重要部分,其中聖經課必修和選修均可,皆由周覺昧自己授課。她帶領學生背聖經,查看聖經地圖,講授基督教教義,並且不定期地邀請傳道人(曾邀請過宋尚節博士)為師生傳講福音,她亦鼓勵學生業餘時間參加各種團契活動。

雖然如此,但周覺昧絕不拘泥於宗教課和宗教活動之中,除了過硬的文化課程外,周覺昧一向注重特色辦學,她不僅利用教會學校的條件,對學生開展英語、音樂等方面的培養,還積極推廣課外活動。體育運動就是弘道女中課外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弘道的辦學特色。

早在1930年代初,弘道女中就建起了健身房、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令杭州各校歎為觀止。周覺昧還組織學生們舉辦運動會,從徒步環行到籃球、排球,其規模在當時完全不亞于一些學校聯合舉辦的大型運動會。除競技類項目外,運動會上還有被命名為“黃葉秋風舞”類似於廣播操的體操表演。校園內各種體育活動的開展深受學生們的喜愛,周覺昧對此很滿意。弘道女中的學生也很爭氣,獲獎無數,籃球更是她們的強項。1931年,弘道女籃戰勝杭高女籃,榮獲全省女籃冠軍。

抗戰期間,弘道女中被迫遷校,先遷建德,繼又去上海,與華東區基督教15所學校合併成為“華東聯合中學”;後又到紹興借當地教會學校越光中學的校舍,和嘉興秀州中學、杭州蕙蘭中學等校合辦聯合中學。1938年紹興淪陷,弘道女中被迫停辦。

1939 年秋,周覺昧赴美深造二年,獲碩士學位。學成後,她謝絕友人的挽留,毅然回到華東聯中效力。後因太平洋戰爭爆發,日寇進佔租界,聯中被迫內遷。由於杭州淪陷,弘道落入日寇手中,周覺昧滯留上海,暫時進入一個棉毛廠工作,以謀生計。

1945年8月抗戰勝利,弘道女中返杭復校。周覺昧承校董會之請,赴杭州籌劃復校事宜。復校首先要索回學校財物。周覺昧趕在日軍撤離前赴杭,一進弘道校園,但見滿目瘡痍,一片狼藉。校舍雖在,卻已遭敵偽嚴重破壞。門窗殘破,四壁多處洞穿。原有課桌椅僅存200多件,殘缺不全;大部分設施損壞散失,圖書檔案儀器等,蕩然無存;鋼琴從原來30多架減至7架……。目睹此情此景,周覺昧沒有退縮,她大著膽子,在破敗的校舍中住了下來。在兩位男教職員協助下,周覺昧據理力爭,索回了弘道遺留下來的全部校產。

復校需要大筆經費,浙江省教育廳補助的十萬元,杯水車薪,其他經費只能自己想辦法。周覺昧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遍訪舊友新朋,到處尋求贊助。所幸弘道校友中有不少是在財政各界都有地位和相當實力的官員眷屬,她們出於對母校的熱愛,都慷慨解囊資助;弘道的前身貞才、育才、蕙蘭三女學的原創辦三個宗教團體也各撥美金贊助;眾多社會賢達、士紳,以及學生家長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周覺昧還爭取到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數次“贈予”的食品、衣服、木材、水泥,甚至還有四頭荷蘭奶牛。弘道就用這四頭奶牛辦起了一個小型牧場,免費或低價供給牛奶給幼稚園、嬰兒園的師生。

經費問題解決後,周覺昧立即開始整修校舍,添置設備,很快將學校修葺一新。復校後第一個學期,弘道只能借蕙蘭中學招收一個班的初一新生。到1946年秋,弘道已基本恢復,正式招收初、高中學生,鋼琴又增加到17架。到1948年夏,學校已有高中部和國中部學生400余人,教職員37人。此外,學校還有附設國小、幼稚園、嬰兒園各一所。弘道校園內很快就書聲朗朗,弦歌不輟,生機勃勃。社會各界、弘道師生都稱讚周覺昧對弘道有“再造之勞”。

周覺昧意識到,要使弘道立足於杭州教育界,辦好它,首要的是有一支業務能力強、水平高的教師隊伍,要有一班志同道合、榮辱與共的得力助手。因此她招聘的老師都是畢業於教會辦的名牌大學、國立名牌大學,以及從美國來的學士、碩士和博士生。周覺昧就靠著這樣一支教師隊伍,角逐於杭州的教育界,漸漸地博得社會的認可和好評,也贏得了學生家長的信任。周覺昧更是利用教會學校的有利條件,把弘道辦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學校。首先她聘用外籍教師來弘道女中教授英語。1946年(民國35年)前後,共有5位,她們都是獨身女教師,有的是神學院研究生,有的是“中國通”,在求學時代就是學習中文的大學生。來自西方的教師發音純正,語調自然流暢,注重會話。高中英語課教師全部用英語講課、對話,課外每學期還舉行英語比賽、表演會等。在這種得天獨厚的環境裡,學生對英語課很感興趣,英語教學質量連年列于杭州中學前茅,杭城一些上層人士均樂意把自己的子女送進弘道讀書。弘道學生畢業後,進入大學外語系深造的不少,在經貿、航空、郵電等單位任職的甚多。

弘道女中另一特點是設有家政課,從初一到高三,家政教師系統地傳授環境佈置、服裝裁剪和縫紉、中西飲食餐點和日常烹調、禮儀、兒童教養和醫藥衛生等方面的知識,為學生畢業後理家、交際、做合格的家庭主婦創造條件。

弘道繼續保持著其優良的體育傳統,在1946和1947年浙江省運動會上,弘道女中的國中隊獲得兩屆籃球冠軍,並獲得宋美齡贈送的紀念品。除此之外,在浙江全省的腳踏車比賽,以及全省童子軍大演習比賽中,弘道女中也都獲得了冠軍;高中部的學生代表還參加了全國第七屆運動會。

周覺昧為了辦好弘道,可謂嘔心瀝血,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弘道的教育事業。1948年,中共地下黨派人進入弘道的師資隊伍,組織師生成立“應變會”(又稱安全委員會)護校,以迎接“解放”。時任中共杭州工作委員會書記的陳向明(女)於1948年1月奉派來到杭州後,即以弘道女中歷史教師的職業為掩護,身穿藍旗袍,外套紅毛線衣,胸前掛著“十字架”,表面看是個虔誠的基督徒,實際上是中共地下党的領導人,在弘道女中領導杭州市的學生運動。

坎坷的後半生

1949年建國後,根據中共教育部指示,在杭州市各中等學校進行調整時,弘道女中奉命於1949年下半年起撤消高中部,併入蕙蘭女中,國中部併入杭女中。1951年秋,周覺昧因“身體原因”,自覺在新形勢下難以挑起重任,遂辭去弘道校長一職,轉到宗文中學執教英語。1952年,存世40年的弘道女中停辦,併入浙江省立杭州女子中學。從1929年(民國18年)秋季起,直到杭州解放,周覺昧是弘道任期最長的校長,前後長達20多年之久,期間經歷了抗戰和內戰,歷盡艱辛。但無論在何種處境中,她都為弘道盡心竭力,與弘道師生共克時艱。

關於周覺昧的晚年,遍查資料,所見無多,僅知她於1952年辭去教職回到上海,在一家香料廠工作。兩年後,她去北京恩典院進修一年。50 年代中期,她來到蘇州和嫂嫂、姐姐生活在一起。文化大革命期間,周覺昧因其歷史背景歷經磨難。“文革”過後,她的待遇得到恢復,由蘇州遷回上海,和侄女生活在一起。2005年2月 25 日,周覺昧在其上海寓所亳無病痛、平靜地離世,享年103歲。周覺昧終生未嫁,把自己的青春年華獻給了弘道的教育事業;晚年歷盡坎坷。她對主的忠心,她的敬業精神,贏得眾多同仁和學生的尊敬和讚揚。她用她一生的美好見證榮耀了耶穌基督。

資料來源

  • 陳偉著,《杭州基督教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6年。
  • 舒華,“愛國愛教會的榜樣——百歲老校長、杭州弘道女中周覺昧”。《基督時報》,2023年3月20日。
  • “弘道女中”《百科知識中文網》
  • “弘道女中”《百度百科》
  • “弘道女中”《中文百科網》
  • 其他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