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Burke William

1864 — 1947

步惠廉

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美以美会)宣教士,在上海松江地区从事宣教、赈济和慈善事业达56年之久。

  美以美会

  上海

早年生活

步惠廉(William B. Burke)于1864年6月12日出生在美国佐治亚州梅肯郡(Macon, Georgia),其父约翰·伯克(John W. Burke)是个出版商,同时也是一位传道人。步惠廉年少时,先后就读亨特私立学校(Hunter’s private school)和梅肯公立学校(Macon public schools);1879年得入爱摩利大学(Emory University)读书,四年后获文学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他又进入田纳西州的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 Tennessee)进修神学一年,在此期间,他担任《范德比尔特观察》的编辑,并且获得传道人资格。那时“宋氏三姐妹”的父亲宋嘉澍(宋耀如)也在那里读神学,二人成为同窗。在神学院附近有一座兵营,当时有些军官常常欺负、作弄神学院的学生,而同学们对此大多敢怒而不敢言。有一次,威廉·伯克(即后来的步惠廉)在街上受到一个年轻军官的捉弄,宋嘉澍气不过,便上去与他评理,对方举起马刀威吓他。面对挑衅,宋嘉澍提出对等较量,凭借当年他在海岸警备队练就的拳术,最后将对方打倒在地。宋嘉澍的壮行义举为神学院学生大大出了一口气,步惠廉也因此和宋嘉澍成为密友。1885-1887年间,步惠廉在监理会南佐治亚议区会(South Georgia Conference)做巡回传道人。

在华宣教生涯

1887年,步惠廉作为美国监理会宣教士,奉派前来中国宣教,抵达上海后,受到早年来华的监理会宣教士林乐知(Young John Allen)的热情欢迎,并邀请他参加在苏州举行的美以美会第二届年会。会上,步惠廉与宋嘉澍再次相逢。当时宋嘉澍在昆山传道,而步惠廉则被分派到上海附近的松江府开辟新的宣教站。那是个非常敏感的地方,宣教士常被人丢石头,甚至发生过天主教堂被烧事件。但步惠廉义无反顾地去了,这一去就是50多年。期间除了几年被派往苏州,和在上海担任慕尔堂(今慕恩堂)牧师兼上海教区长外,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松江度过的。步惠廉早年在松江建立了“同乐堂”教会;1903年8月,步惠廉先在朱泾上元塘陈姓民房设立宣教站;1905年购买丁姓地基,在西林街筹建了“朱泾耶稣堂”。该教堂直到20世纪60年代时还是朱泾镇的最高建筑。除宣教活动外,步惠廉很快使自己融入当地社会,开办义务学校、英文学塾等(后来几所学校合并,称为“乐恩初中”);还积极推动慈善事业,与当地官绅共同创办松江孤儿院并担任院长,教养兼施,工读并重;每逢战乱或自然灾害,他都全心全力投入赈济难民的工作。当20年代江浙军阀混战时,他不顾危险,亲自驾驶汽船往返战地救护伤员。凡此种种,使他在松江地区享有很高的威望。1914年,步惠廉在松江创办一所圣经学院,该校曾一度隶属于东吴大学,自1927年与东吴大学分开后,他自筹经费办学,更名为“惠廉圣经学校”,为监理会培训出不少教牧人才。1928年春,松江地方人士筹款在马路桥畔修建了“步公纪念亭”,以纪念他对当地人民的贡献。松江五十载,步惠廉先后担任过圣经学院院长、东吴大学董事会秘书、松江公共卫生协会主席,以及松江孤儿院院长等职。因其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其母校爱摩利大学授予他荣誉神学博士学位,并全美大学优秀生荣誉学会(Phi Beta Kappa)的校友会员荣衔。

步惠廉于1934年退休返回美国。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松江遭到日军的轰炸。心系松江的步惠廉再次于1938年来到松江,即使在日本人占领松江后,他仍然坚持在那里从事宣教、办学和救济工作。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不久,步惠廉遭日军逮捕,被囚禁在集中营数月后获释,但仍受日军的监视,1943年3月再次被捕。直到同年9月3日,他才在交换战俘中被释放回到美国。步惠廉人生的最后几年在美国南方度过,仍然四处演讲,为中国奔走呼号;同时在故乡梅肯市马尔布利街(Mulberry Street Methodist Church in Macon)监理会教会做牧师,直到1947安然去世,享年83岁。

在其50余载宣教生涯中,最值得称道、也是与中国近现代史颇有关系的有两件事:一是对黄炎培的救命之恩;一是与宋氏家族的关系。

营救黄炎培

著名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黄炎培自年轻时就有教育救国之志。1903年初,川沙县开办了一所“川沙小学堂”,黄炎培被聘为总理。同年农历6月,他和另外三位进步青年应邀到上海南汇县新场镇演说,当时场面被形容为“百里以内,舟车云集”,可谓盛况空前。但不幸有人向南汇县知县戴运寅密告,说黄炎培等人演说毁谤皇太后和皇上。那时候,清政府正因为章太炎、邹容案,通令各县严查革命党。戴运寅得此密告后,立即将黄炎培等四人拘捕,并在南汇县衙门照壁上贴出告示:“照得革命一党,本县已有拿获,起获军火无数。”戴运寅同时电告两江总督魏光涛、江苏巡抚恩寿请示。江苏巡抚恩寿电令“解生讯办”;两江总督魏光涛则电令于26日“就地正法”。因总督和巡抚的答复不同,戴运寅遂再打电报请示。 

黄炎培等四人被捕后,演说会组织者焦急万分,连夜赶到上海找监理会总堂主任牧师步惠廉帮忙营救。步惠廉立即找美国律师佑尼干(Thomas R. Jernigan)商量,佑尼干表示说这要通过美国领事、上海道再转总督巡抚。若按这个程序下来,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上海建筑业巨子杨斯盛知道此事后,慷慨解囊,拿出白银五百两,由步惠廉送给佑尼干,要他想办法。最后按佑尼干的主意,步惠廉立即带三位中国牧师于6月25日下午乘汽轮赶往南汇县,要求保释。步惠廉到南汇时已经是26日清晨,急忙冲进县衙门求见知县。从来没见过外国人戴运寅,战兢出来相见。步惠廉和三位中国牧师同他交涉到中午,极力要求保释。戴运寅怕事情弄僵,酿成教案,只得答应保释,但要求一定要随传随到。最后把黄炎培等四人交由步惠廉带出大堂,去往上海,时十二点一刻。十二点三刻时,总督和巡抚的“就地正法”电令到了,但这四人已于半小时前去了上海。

到上海后,三位中国牧师向步惠廉建议,乘此机会劝导这四人接受基督教信仰,成为基督徒。但步惠廉说:“我救人为的是爱人,宗教信仰完全自由,岂可要挟。”这时,佑尼干促步惠廉赶快安排黄炎培等人逃往国外,否则清政府派人追来,一切就都完了。最后在杨斯盛资助下,他们星夜离开上海,逃亡日本。半个多世纪后,黄炎培在其《八十自述》中写道:“我生最难堪,要算此时此境。”直到一年过去,从家人得知那位戴知县已遭撤职,事情已经过去,黄炎培等人才得回国。回到上海后,黄炎培仍然从事教学。1905年农历7月的一个深夜,他在蔡元培家里秘密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变成了真正的革命党人。不久蔡元培去德国留学,黄炎培接任同盟会上海干事,开始主持这个同盟会在上海的工作。1949年后,一生不愿为官的黄炎培却做起官来,先任政务院副总理和轻工业部部长,后来到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直到1965年病故。若当年不是步惠廉牧师冒险相救,若没有杨斯盛慷慨解囊,赶在“就地正法”电令到达之前将他们保释出来,黄炎培恐怕难免杀身之祸,历史上恐怕也就没有黄炎培其人了。

与宋氏家族

1903年,宋嘉澍有意送自己14岁的长女宋霭龄去美国读书,于是来找老同学、老朋友步惠廉商量,希望他能够帮忙安排。步惠廉听了十分高兴,说:“你真的要在女儿身上创造奇迹了!”并答应帮助宋霭龄进入佐治亚州梅肯郡的卫斯理安学院(Wesleyan College in Macon, Georgia)读书。该学院为美国监理会所办,是美国第一所特许设立的女子学院,也是全世界最早专收女生的学院。院长葛瑞(Judge Guerry)是步惠廉的密友,步惠廉给他写了推荐信之同时,还写了一封长信,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宋嘉澍及其家庭情况。葛瑞回信给步惠廉表示愿意接收一名中国女学生。该校过去曾收过几个印第安人学生,但还从未收过中国学生。葛瑞还建议让宋霭龄住在他家里,等她适应环境后再入学。宋家夫妇决定送女儿出国念书,实开中国风气之先。后来宋家另外两个女儿庆龄和美龄也都步姐姐霭龄之后尘,进入卫斯理安女子学院读书。

决定之后,宋嘉澍却为如何把蔼龄送到佐治亚州而担心,正巧步惠廉打算偕妻爱迪•戈登(Addie Gordon)和四个儿子回美国度假,他表示愿意偕蔼龄同行。爱迪于半年前得了伤寒,他们以为海上航行,以及回到美国会有助于她的康复。于是霭龄和步惠廉一家乘坐太平洋航运公司邮轮“高丽号”,于1904年5月底启程赴美。中途,当船在日本神户靠岸时,艾迪已开始发烧;到达横滨时,她再也坚持不住了。步惠廉一家只好下船,住入横滨一家医院治疗。下船前,他把霭龄托付另外一对宣教士夫妇照顾。船到旧金山后,宋霭龄几经周折,总算得以入境。而在同一天,爱迪病逝于日本横滨。步惠廉料理完妻子的丧事后,急忙赶到旧金山,随即带霭龄到梅肯郡的卫斯理安学院入学。

步惠廉在中国五十多年间,一直都和宋氏家族保持着亲密的关系。若没有步惠廉,宋氏三姐妹的人生轨迹恐怕会易辙,那么中国现代史的许多事情恐怕也要改写了。因此可以说,步惠廉是一位影响了中国历史的人。

婚姻与家庭

步惠廉一生经历过两次婚姻:1889年,他与来自密西西比州的爱迪·戈登(Addie Gordon)结婚,婚后育有四个儿子。爱迪于1904年回国途中,因伤寒病(一说黑死病)恶化,死于日本横滨。1913年,步惠廉续娶莉拉·杰尔丁(Leila Gerdine)为妻,二人生育一子一女,可惜女儿两岁时不幸夭折。儿子步雅各(James Burke)长大后成为美国《时代》(Time)杂志驻远东记者,著有《我的父亲在中国》(My Father in China),翔实记载了步惠廉牧师在中国的宣教生涯。为撰写此书,他曾于1941年在香港采访了宋霭龄和宋美龄。书中涉及步惠廉和宋氏家族的渊源,以及与宋嘉澍之间的交往等内容,成为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资料来源

  • Burke's Emory Alumni folder in the collection of the Emory library.
  • James Burke, My Father in China. New York: Farrar & Rinehart, Inc., 1942.
  • 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