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希光(Fan Xiguang)于1911年10月生于湖南省常德县周家店乡樊家滩的一个世代书香门第。父亲樊纯新是前清秀才,后归依基督,成为传道人。樊希光自幼耳濡目染正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又在教会环境中长大,受到良好的基督教信仰薰陶,这些为其宗教信仰、道德修养和治学精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樊希光从3岁起学习识字,5岁进入父亲所办的家塾中就读。在严父的教导下,他熟读四书五经及其他儒家经典。13岁时,樊希光考入常德城内长老会创办的峻德中学,接受西式教育,从而打下良好的英文基础。中学毕业后,樊希光立志终生事奉主,随父在常德鳌山镇教会工作,成为当时湖南宣道会中最年青的教会人才,被视为“第二代基督徒中的佼佼者”。
1932年,樊希光被选送到武昌圣经学院深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约当此时,他与华中地区名牧邵镜川牧师的女儿结婚。当时,宣道会在四川、贵州两省的宣教工作大得进展,信徒日益增多。新的地区急待开拓,新的教会急待建立,因此亟需一批富有献身精神,立志拓荒的青年传道人。樊希光响应神的呼召,自愿到川黔地区的穷乡僻壤去传福音。1935年春,樊希光携家眷从湖南常德乘船沿沅水溯流西上,历尽艰辛,到达四川龙潭,当时美籍传教士包忠杰牧师(Rev. Paul Bartel)正在那裡工作。
1936年,樊希光奉派到贵州松桃工作,那一带是苗族聚居的地区,教会亦分为汉族和苗族礼拜堂。他和当时的苗族传道人龙牧师亲密合作,除做好本教会牧养工作外,还经常深入到印江、沿河、思南、铜仁、双江、德江等地,在汉、苗各民族中间传福音。他们脚纵所到之处,多是些山寨村落,道路崎岖难行,生活异常艰苦。
抗日战争爆发后,湖南重镇常德经常遭受日军袭扰和狂轰滥炸。因此,整个城区几乎变为一堆瓦砾。此时教会处境十分困难,信徒流离失所。1938年,樊希光的岳父,时任常德教会牧师的邵镜川被调往武汉,出任中华基督教宣道会华中区委办长(即主席)之职,负责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四省,以及上海市的教会工作。樊希光遂奉调回到常德主持教会工作,可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由于日军的轰炸,信徒四散,人心浮动。樊希光一到常德,就四处查访信徒的下落,挨家挨户探访,与信徒们一起祈祷,坚固他们的信心,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常德宣道会教会渐趋稳定,成为常德城内的“五大公会”(宣道会、内地会、圣公会、圣洁会、长老会)中最为稳定的教会。1941年冬,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传教士相继撤离,以致教会经费断绝,教会处境是抗战爆发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当时樊希光全家的生活困难至极,连衣食都难以解决,常以蚕豆饭果腹。无奈中他不得不将家眷送往乡下,寄居在亲戚家,而自己则孤身一人留在常德城内教会裡坚持工作。他从不怨天尤人,常常禁食,操练过信心生活,诚为主的忠僕。樊希光对圣经很有研究,在讲道中常常联系圣经原文,言之有物,属灵感人,因此很吸引人,颇受信徒喜欢。甚至当时常德县长也常来听他讲道,并且邀请他参议县政。
1942年,宣道会决定在汉寿恢复圣经学院,为教会培训传道人。樊希光奉调到该院任教,讲授新约课程。学院刚开学不久,日军就进犯洞庭湖滨湖地区。在炮声隆隆,兵荒马乱之中,学院被迫多次迁移,与敌周旋。如此坚持上课有二年之久,直到1944年夏,日军大举南进,犯境广西、贵州,企图打通湖西,威迫重庆之时,“常德大会战”因此打响。在这种情况下,圣经学院才被迫停办。樊希光遂穿过敌军的封锁线,到常德乡下镇德桥教会主持工作,直到1947年。
樊希光学识渊博,精通外语。自青年时代起,他就感到通行的中文圣经“官话和合译本”不尽如理想。首先是多处与原文含义不尽相符;其次是语言比较陈旧,不够流畅。因此,他决心学习圣经原文,重新翻译圣经。早在四川、贵州工作时期,他就开始下苦功研读希伯来文、希腊文和拉丁文。他给自己规定严格的课程表和学习进度,每日遵照执行,毫不懈怠。无论严寒酷暑,他每日都苦读到深夜。在常德镇德桥工作的几年间,他忙于教会事务之余,更加刻苦钻研,并着手翻译了一部分新约圣经,只可惜这些手稿在战乱中不幸全部失散。由于劳累过度,生活贫苦,樊希光不幸染上肺结核病,当时没有医疗条件,因此得不到及时治疗。但他将自身安危置之度外,一如既往地研读、写作不辍。
1947年,圣经学院在武昌复课。樊希光一面精心授课,一面继续苦心研读圣经原文,为重译圣经做准备。那时他通过种种途径,搜集各种中英文圣经译本,进行对比研究,以博采众长。此外,他还多方搜集古今中外各种解经的中西文著作,林林总总,蔚为大观,所以他的藏书是当时武汉各教会中最为丰富的,他自己也成为当时教会中的圣经学者。他还翻译过若干宣信博士(Dr. A. B. Simpson)的作品,对文字事奉有一定的贡献。
1949年5月中旬,武汉解放。新政伊始,圣经学院尚照常开课。但到1950年冬,朝鲜战争爆发后,政局骤然紧张。中美交恶,导致教会与美国差会的关系断绝,经费支持无以为继。但学院仍然坚持到全体学员毕业,并把他们一一分配到湖南、湖北、安徽各地教会之后,才被迫停办。此后,樊希光和圣经学院的许多教职员工一样,生活陷入困境。由于缺乏必要的医疗条件和饮食营养,樊希光的病情日益恶化,最后于1955年7月中旬去世,年仅45岁。如此英年早逝,壮志未酬,令人扼腕叹息!
资料来源
- 罗腓力编著,《宣道与中华——宣道会早期在华宣教史略》,1997年。
关于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