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Hu lanting

1865 — 1936

胡兰亭

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先驱。武昌圣公会牧师,圣公会鄂湘教区吏总。武昌“日知会”会长。

  美国圣公会

  湖北

胡兰亭,亦名齐勋。1865年出生于湖北汉川一个船工家庭。因幼年丧父,流落汉口街头,以乞讨度日。后为基督教伦敦会福音堂所收养,并得以进入该会所办之教会学校读书。完成中学部学业后,深得英籍传教士杨格非(Griffith John)之器重,亲自为其施洗,并推荐他到武昌文华书院学习。 1882年,胡兰亭又被保送到上海圣约翰书院攻读神学。1886年毕业后被派至湖北宜昌传道。不久返回武昌,任职于文华书院。1902年调任武昌高家巷圣约瑟教堂牧师,武昌圣公会会长;后任鄂湘教区吏总。

1902年,武昌圣公会牧师黄吉亭在圣公会救主堂创办了书报阅览室“日知会”,以“日求一知,不断进取,开启民智”。“日知会”之名取自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顾亭林的《日知录》,此书原有“明道救世”之意。日知会取其名、其意以明日知会创立之宗旨。当时他们所购买的书籍与报刊多是基督教广学会出版的“泰西维新政艺书及时事报章”,摆放于教会阅览室中,任人阅读。日知会创立后,胡兰亭担任日知会司理。不久,黄吉亭被调往长沙开辟新堂,胡兰亭便接任武昌日知会会长之职。接任后,他除了更多订购新书报刊外,还经常举行公开讲座,“批评政俗,无所忌讳,一时知识分子、忧国志士咸向往之”。

胡兰亭执掌日知会后不久,聘请圣公会救主堂教友刘静庵为司理。他向胡兰亭建议藉日知会以革命救国,说:“国势诚岌岌矣!公中国人,当不忍其沦胥。下走愚妄,窃愿藉此谋革命以救国,公能许我乎?”胡兰亭对刘静庵此言深表赞同,答曰:“愿与君共为其难,即如君言,弟好为筹划也。”刘见胡至诚慷慨,遂深受感动而泣。胡兰亭就此委托刘静庵改组日知会,随即二人和曹亚伯共同策划,将之改组为革命机关。胡兰亭既走上革命道路,就努力鼓动反清,和刘静庵及一些基督徒组织了以学生为主的“救世军”,向学生抨击和揭露清廷的腐败,鼓吹革命。至此,武昌日知会从一个宣传新知识、新思想的机构,转而成为一个在教会的掩护下以推翻满清皇朝,成立新中国为目标的革命组织。有人为胡兰亭牧师担心,但“兰亭一笑置之”。当时的人形容“牧师胡兰亭有新思想,果敢有为,凡百事得其辅助”,所以“日知会工作推行极为顺利”。胡兰亭和圣公会另外两位牧师黄吉亭、刘藩候一起,相互配合,全力以赴,藉其在教会的身份地位来发展日知会,使之为酝酿武昌起义起了重要的作用。

1904年,黄兴、陈天华和刘揆一等人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创立华兴会于长沙。随即联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会党,策划起义。1904年11月,黄兴计划乘慈禧太后庆贺大寿,湖南全省大吏参加庆典之际,在会场引爆预埋炸药,以引起混乱,并乘机在湖南起事。不幸起义计划泄漏,官府衙门随即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长沙城内一片恐怖。在这危急关头,黄吉亭派人暗通消息给革命党人,帮助多人逃跑,或藏匿他们于教会中。当时黄兴被困于友人龙璋的家中,黄吉亭知道后,亲赴黄兴之藏匿处用“美国圣公会”的轿子接载黄兴,成功地将他转移到圣公会教堂楼上藏匿。十几天后,黄兴计划脱离险地前往别处。为使他安全转移,胡兰亭牧师特地赶往长沙,与黄吉亭、曹亚伯等人密谋送他出城。胡兰亭将黄兴的胡须剃掉,然后由黄吉亭和黄兴一起乔装成海关人员离城。当黄吉亭护送黄兴离城时,曹亚伯虔心祈祷上帝保佑黄兴平安。曹后来回忆说:“予……惟在宁乡中学操场默祷上帝,求上帝护佑黄克强平安出城,予且愿终身为上帝作证,无论在何人面前必相告曰:我乃信上帝之基督徒也。”是日夜晚,黄兴得以安全离城,登上日本“沅江丸”号轮船。黄吉亭亲自陪伴黄兴到汉口,直到把他送上驶往上海的“江亨”轮上后,才与他道别。胡兰亭和黄吉亭的救国救人之举是出于其基督教信仰和耶稣的爱,诚如其教会教友兼革命同志的张纯一所赞:“丹诚水火救斯民,耿耿耶稣博爱心。”许多日知会革命党人,包括那些非基督徒都惊讶于基督教信仰对这两位牧师的影响,一提起他们对两湖党人的保护与贡献,均赞不绝口。日知会志士张难先日后如此评价说:“武昌光复,党人多颂胡兰亭、刘静庵两先生功。”

1906年10月,日知会密谋策动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的革命志士联合会党举行起义。12月,孙中山派遣胡瑛、朱子龙和梁钟汉等人赴武昌,与刘静庵等人一起,准备依靠日知会的力量,策应起义。不幸因叛徒郭尧阶告密,起义行动再告流产。湖广总督张之洞随即大肆捕杀革命党人,由于刘静庵被诬告为长江会党首领刘家运,故以“匪首”之名予以通缉。当时武昌圣公会会长余文卿之子余日章是日知会成员,他在衙门中有相熟朋友,得悉清吏缉捕刘静庵的消息后,迅速通知了刘静庵。在胡兰亭师母安排下,刘藏匿于胡兰亭大姐家中,但终因叛徒出卖,刘静庵等九人相继被捕,解往武昌下狱,成为当时轰动全国的“丙午日知会谋反案”。不久,张之洞下令要把刘静庵和胡瑛等人处决。后在中西教会人士的戮力营救并美国的外交斡旋下,清廷外务部妥协,下令张之洞“从缓处理”,故免了刘静庵等九人死刑。1909年,刘静庵和胡瑛被改判终身监禁。

刘静庵等人被捕后,胡兰亭和黄吉亭等人也上了清衙门的黑名单,但当时胡兰亭正在日本。他于1906年8月赴日本留学,先后在崇文书院和帝国大学读书,期间结识了孙中山和大批革命党人。1909年回国后,胡兰亭常以传道劝化为由,到监狱中探视刘静庵,并曾设法营救。在此期间,他写出《狱中信徒》一书,并将探监时拍摄到的狱吏虐待革命志士的照片带出,公诸于世。刘静庵终因饱受摧残,于1911年6月病死狱中。胡兰亭为其料理丧事并赡养其母,并将刘静庵之言行整理成《刘静庵》一书,铅印出版发行。

辛亥革命成功后,胡兰亭不求权位。孙中山曾邀他出任政府官员,却被他婉谢绝。当时“日知会员显贵者其多如鲫,(胡兰亭)讫不与通,仍致力于社会慈善事业及布道,老而不衰”。孙中山曾书赠其“博爱”横匾,以示勋奖。

1938年,前日知会会员张难先等人在武昌日知会故址上竖立起一座纪念碑,碑文写有“故日知会者,武昌革命之源泉也”,表明了武昌日知会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而作为日知会领导人之一的胡兰亭更是功不可没。

1936年4月19日,胡兰亭病逝。在其葬礼上,张难先敬奉“吾党长城”直轴一幅,并题词予以评价:“兰亭先生,鉴清末吾鄂革命自科学补习所失败后,合城几无托足之地。其时,兰亭先生主持圣公会教务,即本大无畏之精神与刘公静庵,就日知会为机关,作大规模之运动,军学界加入本党者以数千计。吾鄂辛亥革命,实立基于是,因题此以挽之。” 胡兰亭长子胡庆生是中国首位留美图书馆学硕士,亦是一位银行家,现居武昌。

资料来源

  • 梁寿华著,《革命先驱——基督徒与晚清中国革命的起源》。香港:宣道出版社,2007年。
  • 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