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  — 1958

黃安素

Ralph A. Ward

​系由美以美会1909年差派到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传教士,服事于中国美以美会/卫理公会约50年。被誉为香港、台湾卫理公会的奠基人。

一、早年教育背景与经历

1882年6月26日,黄安素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03年,他获得俄亥俄州卫斯理大学(Ohio Wesleyan University)学士学位;1906年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同年,通过半工半读在波士顿神学院获得神学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acred Theology)。1919年,他在俄勒冈州伯里亚市鲍德温·华莱士学院(Baldwin-Wallace College, Berea, Oregon)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940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46年又获得神学博士学位。1906年,黄安素服事于美以美会教会(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1906-1908年,服事于马萨诸塞州的牧师教堂(Pastor churches in Massachusetts)。

二、来华宣教经历

1.第一次来华

1909年,美以美会差派黄安素到中国宣教。他首先来到福州,在那里先学习福州话,一年后参与美以美会创立事工。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处理教务事宜,一方面继续进修神学,以使自己有更广阔的属灵眼光。

1916年,黄安素返回美国的纽约,担任美以美会海外传教部的干事。1919-1924年,他在美以美会主教座堂担任华东地区常务委员会助理秘书(Associate secretary for Eastern China, Board Foreign Missions)。1921年,他还兼任美国中华学会常务秘书(Executive secretary China Society America)。

2.第二次与第三次来华传教

1925年,黄安素再次来到中国,担任福州鹤龄英华中学校长。该校原系美以美会于1881年创办于福州仓前山的一所教会中学,原名为鹤龄英华书院或英华书院。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台湾东吴大学的复校打下了基础。

1928年,黄安素回到美国述职。在此期间,他造访很多教会为在华宣教寻求代祷与经济支持,同时他还担任世界服务机械工程教会的执行秘书(1928-1932,Executive secretary World Servic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hurch)。

1937年,黄安素入驻四川成都的华西议会,当选为会督。四年后他又改任为总会会督,管理江西、华中、华东三个议会,并入驻于上海。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正在上海主持年议会的黄安素,被日军逮捕入狱。他最初被关押在上海,至战争结束前几周又被转到北京附近的集中营。随着战争的结束,黄安素重获自由。在他被关押的三年半时间里,遭受到日军许多的虐待与折磨。尽管如此,刚刚从死里逃生出来的黄安素却拒绝了回到美国调养的机会,决定依然留在中国。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花费6个月的时间,去看望其管理的三个年议会,关心并安慰教会的领袖与信徒。

1946年,中国内战爆发,黄安素与当时卫理公会的总干事陈文渊一同发起了为期三年的基督教奋进运动。

1947年2月,与他一同历经艰难的师母米尔德莱德(Mildred May Worley)因心脏病逝世于九江,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打击。1948年8月25日,他与一位宣教同工凯瑟琳·鲍耶(Katherine Boeye)小姐结婚。

1949年后,西方宣教士的教会工作无法在中国继续进行。1950年,年已68岁的黄安素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退休。1951年秋天,他来到香港、台湾,调查研究能否在两地推展卫理公会的事工。

三、港台宣教

1952年,刚刚退休的黄安素又受美国卫理公会总议会之命,来到香港、台湾推展国语事工。他先后在台北、台中、台南、香港北角等地建立卫理公会教堂,并在台北致力于东吴大学的恢复工作。

黄安素创办教会的过程充满艰难,一方面仅有一位中国北方年议会的王维屏牧师(76岁)与他同工;另一方面,由于美国海外宣教部没有预算,一切教会事工皆需他们自己募款。而他们所牧养的信徒来自于中国大陆,大多数人身无分文,在经济上无法为教会提供支持。但黄安素没有放弃心中的异象,仍然尽心竭力付出在教会事工上。

黄安素聪明勤奋,同时秉持卫理宗的敬虔和简朴的生活态度。他将人生近50个春秋奉献于中国卫理公会教会,晚年又在香港、台湾两地的卫理公会的建立上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76年,黄安素病逝于香港,享年76岁。

资料来源

关于作者

杨春婷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道学硕士班学生,在李亚丁博士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