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Ng Chiong Hui

1914 — 1988

黄彰辉

台湾长老会教会领袖、台南神学院院长、神学教育家。

  台湾基督教长老会

  台湾

黄彰辉牧师,大家多称呼他日文译音的名字Shoki Coe。1914年8月20日出生于日本统治下的彰化。身为基督化家庭的长子,父亲(黄俟命牧师)希望他将来做牧师,奉献给上帝。中学时对数学、哲学相当有兴趣,之后到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习哲学。由于在日本遭受种种对台湾人的歧视,以及当时台湾留学生彼此对台湾的关切,两相影响之下,使他产生了“台湾人”的认同意识。信仰也成为他生活、思想上的支柱,这是奠立他人生信仰思想的第一阶段。

1937年离日赴英,他是台湾人进入英国剑桥的卫斯敏斯特学院(Westminster College)研读神学的第一人,并于1941年毕业。1941年9月16日英国苏格兰长老教会封立他为牧师,二次大战期间留滞英国,在伦敦大学执教一段时期,并从事教会工作。1944年8月与英国小姐卫妮弗( Winifrod Sounder)在红丘结婚。1947年听到台湾发生“二·二八惨案”,许多亲友受难,加速他与故乡共患难的决心。于是,带著英籍妻子和年仅一岁多的长男大卫(David),于当年8月搭船返回台湾。这是他人生第二个转变阶段。

1948年回国担任台南神学院讲师,次年受聘为院长,为该校首位台湾人并战后第一任院长,在短短十多年间将该校建设成为当时全东南亚数一数二的神学院。此期间他积极促成长老教会南、北两大会联合成立总会,留下“合一则稳固,分裂就败亡”(united we stand, divided we fall)的名言。他也致力推动“美国基督教大学联合基金董事会”在台湾设立东海大学。1953年起他接触普世神学思潮,进而协助长老教会总干事黄武东推动“倍加运动”,并于1957年和1965年两度被选为总会议长。这是他人生在台湾事奉的第三阶段。

1965年起,他受邀至“普世教协”(WCC)的神学教育基金会(TEF)工作,直到1979年退休为止。1965年起,他虽然成为“志愿的流亡者”,人在海外,但仍关切台湾,并于1972年3月19日和黄武东、宋泉盛、林宗义以共同发起人名义,邀请欧美各地代表21名,发起“台湾人民自决运动”(Formosans for Self-determination),以唤起台湾人的自觉意识,并声援长老教会在台湾所发表的三个声明。他也于1980年与彭明敏等海外知名人士一起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协会”(FAPA),为台湾推动外交工作,拓展国际关系。他对普世教会最大的贡献,乃在率先使用并赋予丰富内涵的“实况化”(contextualization)原则,也就是强调基督教福音与生活实况之间互相充实、强化也互相批判的动态关系,特别是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心灵等层面。这是他人生在海外的第四阶段。

1980年从“普世教协”退休之后,仍然致力于做一个“台湾人的基督徒”。晚年与牧师娘皆苦患绝症,1987年7月,在许多相关人士的奔波下,他终于获得特许回到离别23年久的台湾故乡,次年10月因癌症而逝世于英国伦敦居所,享年七十四岁。

黄彰辉牧师毕生贡献给神学教育,是“本土化”教育的启蒙者,有“亚洲情境化神学鼻祖”之称。他也同时透过神学教育启蒙台湾长老教会的传道者和信徒,必须用信仰良知关怀国家与社会前途。

归属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 Dictionary of Asian Christianity, copyright © 2001 by Scott W. Sunquis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Grand Rapids, Michigan.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料来源

1. 关于黄彰辉的著作:

  • Shoki Coe. "Recollection and Reflections", Boris Anderson ed., Taiwan: Taiwan Church News, 1993, pp.9-94.

2. 关于黄彰辉的生平或传记资料:

  • 王南杰:《献身与奋斗——黄彰辉牧师生平逸事》。台湾教会公报,1965期,1989年10月,页16。
  • 吴济安:《台湾人的先觉——黄彰辉,优秀神学家爱台湾典范》。新台湾新闻周刊,第443期,2004年9月16日(网页资料: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443&bulletinid=19406)
  • 胡忠信:《焚而不毁--黄彰辉牧师访谈记》。台湾教会公报,1925期,1989年1月,页10。
  • 胡忠信:《典型在夙昔--怀念黄彰辉牧师逝世两周年》。台湾教会公报,2025期,1990年12月,页17。
  • 洪振辉:《从教育观点论本土化:以黄彰辉牧师为例》。新使者,68期,2002年2月,页19-22。
  • 郑仰恩:《献身普世运动的台湾本土神学家 ─ 黄彰辉牧师小传》。新使者,64期,2001年6月,页30-33。
  • 蔡明宪:《教会, 国家, 人民--追忆台湾基督神学教育的播种者--黄彰辉牧师》。台湾教会公报,1926期,1989年1月,页12-13。
  • 卢俊义:《一位值得怀念的台湾人──黄彰辉牧师》。台北:自由时报,2004年10月17日,第15页(网页资料: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oct/17/today-o2.htm,http://taigi.fhl.net/Aitaioan/Aitaioan23.html,http://www.ohmygod.org.tw/goodtohaveyou/good003.htm)。
  • 张瑞雄:《台湾人的先觉-黄彰辉》。台北:望春风出版社,2004年。
  • 郑仰恩:《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网页资料:2004 http://nrch.cca.gov.tw/ccahome/website/site20/contents/012/cca220003-li-wpkbhisdict003174-0934-u.xml)。

关于作者

邱家洁

作者系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研究生,在蔡丽贞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