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Mountains

1902 — 1932

金宝珍

内地会加拿大女宣教士。曾先后在中国四川彭山和邛州宣教约七年之久,最后因感染霍乱而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

  中华内地会

  四川

金宝珍姑娘(Miss M. Olive Atkinson))于1902年3月24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Toronto),早年生平事迹不详。仅知她于1920年信主后即乐于向人传福音,并有志于作宣教士到印度去。但当她在祷告中寻求神的帶领时,神却明确地指引她去中国。1925年4月,金宝珍加入中华內地会。同年10月15日,她乘船离开加拿大温哥华,于11月3日抵达中国。

金宝珍先进入江苏扬州语言学校学习中文约半年之久。1926年4月下旬,她被分派到四川彭山宣教站工作。当时该宣教站宣教范围涵盖800平方哩,却只有内地会宣教士云登夫妇(Mr. & Mrs. Gilbert Vinden),带同一位男传道和一位看门的老婆婆而已。金宝珍的到来,使他们非常高兴,也深受鼓舞。

金宝珍到达四川时,正值中国内战频仍之际。战争造成物价上涨,商品奇缺,以及连年饥荒。1926年9月在四川又发生了“万县惨案”,因英国轮船撞沉民船而被当地官府扣留,英国炮舰轰击万县城,造成一千多间民房和商店被焚毁,五千余军民死伤。“万县惨案”令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反帝情绪高涨,直接威胁到外国侨民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领事馆下令撤侨,特别要求那些身在内地省份工作的宣教士撤退到沿海一带城市。1927年2月,有60多位宣教士撤退到上海,其中大部分来自四川省,但金宝珍和部分宣教士仍坚持留守在当地。由于在云南宣教的薛牧师(Rev. Morris Slichter)和他三岁的女儿路得(Ruth)惨遭强盗杀害,导致更多的宣教士撤离。同年5月,金宝珍亦撤退到上海。在撤离途中,金宝珍与来自澳洲的内地会宣教士韦显明(Norman J. Amos)相识。韦显明于1924年11月初抵达中国,当时在四川的合江宣教。在上海等候期间,二人相处日深,彼此情投意合,遂订定终身,并于1927年8月17日在上海完婚。

1928年4月,韦显明夫妇重返四川。因当时金宝珍已有孕在身,不宜随夫远去合江,况成都又有设备完善的医院,故留在成都待产。同年9月4日,他们的长子保罗(Paul Norman)出生。

1929年下半年,他们被差派到成都西南约40哩的邛州宣教站工作。当时整个宣教站只有他们二人,而且要重建被破坏了的宣教站,重新争取当地人的好感,其劳苦与艰辛可想而知。幸好邛州离彭山和成都不是太远,方便他们与附近地区的宣教士联络和来往。1930年初,韦显明与彭山的云登教士、嘉定的顾明德教士(Thomas Cook)、打箭炉的叶长清师母(Mrs. James H. Edgar),以及成都的董辅仁师母(Mrs. John R. Sinton)和蓝保惠姑娘(Miss Maison E. Cleveland)等人联合举办了为期12天的帐幕布道大会,取得很大成功。

在其后的两年中,韦氏夫妇的大女儿海伦(Helen Irene, 1930年2月9日)和次女以斯帖(Esther Olive, 1931年4月15日)先后在成都出生。金宝珍一方面担负起照顾丈夫和儿女的责任,一方面还要在宣教工作上为丈夫分忧解难,同心协力见证神。1932年元月,韦显明再次邀请邛州附近的宣教士联合举办帐幕布道会。他们分工合作,韦显明和顾明德、云登等宣教士负责布道,韦师母和顾师母等人则负责带领妇女和儿童聚会。虽然时值寒冬,但十天的布道会中,每晚都有200多人参加,进一步打开了这一带的宣教之门。

1932年3月,韦氏夫妇将宣教站迁入邛州市中心的一座新福音堂。启用新址时,他们连续举办了十个晚上的布道会,每个夜晚都挤满了人,好些人不得不站在街上听道。因为新宣教站位于商业区繁华地段,故此他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传福音。

1932 年7月,韦师母搭乘公共汽车时遭遇意外,几乎丧命。日后她曾作见证说,经历这次死荫的幽谷后,她坦然面对死亡,心里再无半点的惧怕。不久霍乱流行,韦师母在成都不幸感染上霍乱病毒,虽经两位医生和一位护士极力抢救,但12小时后,即在1932年9月3日清晨,凶恶的霍乱还是夺走了她肉身的生命,离世时她刚满30岁。她在中国从事宣教和服务将近七年,便息了地上的劳苦,与主同在了。遗下她的丈夫和一子两女,当时长子仅四岁,小女儿只有一岁半。

熟悉金宝珍的内地会四川的副监督董辅仁(John R. Sinton)追述她时,认为她有过人的观察力,信仰坚定,是非分明,对生活充满乐观。那些与之相处过的妇女们对金宝珍的去世尤为悲痛,因为她经常与她们分享神的话,在生活上关心、帮助她们。就连一个对她存有敌意的佣人,最终也因她的爱心,悔改接受主耶稣基督。

当年金宝珍预备到中国宣教之时,神用约书亚的话激励她:“你当刚强壮胆,不要惧怕,也不要惊惶,因为你无论往哪里去,耶和华你的神必与你同在。”(约书亚记1:9)她在中国的七年,诚然是如此经历的。

资料来源

  • 黄锡培著,《舍命的爱——中国内地会宣教士小传》,美国中信出版社,2006年。
  • China’s Millions, China Inland Mission, North American Edition. 中华内地会月刊北美版《亿万华民》1925年第173页;1926年第94,155,190页;1927年第50,110,130,230页;1928年第93,110,126页;1929年第14页;1930年第94,96页;1931年第126页;1932年第45,138,158-159,188页;1933年第8,150-151页。
  • China’s Millions, 英国版(London Edition)1926年第110-111页;1928年第93页;1930年第93页;1932年第48,243页;1933年第48页。
  • The Register of 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 《内地会宣教士及伙伴宣教士名录》。
  •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27.
  • CIM List of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tations,1925.
  • Stauffer, Milton, T., 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 (1918-1921)《中华归主》,Shanghai, 1922.
  • Stanford, Edward, Atlas of the Chinese Empire for CIM, 1908.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