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4  — 1934

金雅妹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留学生;第一位女大学毕业生;第一位现代女医生;第一位医院女院长;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人。

金雅妹,又名金韵梅。父亲金宝元是宁波基督教长老会传道人,与1844年到宁波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麦嘉缔(Dr. D. B. McCartee)交情甚笃。雅妹2岁时,父母因染疫症双亡,成为孤儿,被麦氏收为养女。麦氏在宁波传教施医28年,一度还出任过美国驻宁波领事。后首任日本帝国大学法律及博物学教授,即带年方7岁的雅妹同去。雅妹天资聪颖,在日本学习勤奋,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日文和英文。年满18岁时,麦氏送她去美国留学,进入著名的纽约大医院附属女子医科大学学习,是该校当时唯一的中国学生。她勤奋好学,善于思考,不仅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还注重实验和各种医疗器械的操作,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们的器重。1885年她以班上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继续在美研究实习,先后在费城、纽约和华盛顿一些医院工作。她理论知识扎实,医学技术精湛,尤其在利用显微镜技术方面,成绩十分优异。《纽约医学杂志》及其他医学杂志上,都刊登过她的学术论文。在当时的纽约医学界中,享有盛名。

1888年金雅妹学成回国。她怀著报效祖国的愿望,立即投身于医疗事业,决心尽上一己的力量,解除同胞们身心的疾苦。她先到厦门一家教会医院工作。由于工作艰辛,又患上疟疾,气候不适,以及举目无亲,只得去日本疗养。病癒后,在教会从事行医与传教工作。

1894年,30岁的金雅妹在日本与一位西班牙籍的葡裔音乐家兼语言学家结婚。二年后得一子。但异国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两人相处十年后离异。独生子归男方,但不久即牺牲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1905年金雅妹回国,在成都等地开设私人诊所。由于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对病人又和蔼可亲,深受病患者欢迎,求诊者络绎不绝。她在祖国各地行医20年,成为一名深受崇敬的女大夫,在当时我国医务界享有较高的声誉。1907年,她被清廷任命为刚创立的北洋女医院院长。北洋军机大臣袁世凯捐银二万元与该院,金雅妹即用此款创办了医院附属护士学堂,以培养护士人才。翌年,她又主持天津医科学校,亲自执教,将自己在国外所取得的近代医学科学知识和二十年行医的丰富经验,诊断技术,都无私地传授给学生,因此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与爱戴。

金雅妹又是国内红十字会最早的创建人。甲午战争后,金雅妹与泰西医师孙淦共同发起成立天津红十字会,向各方募捐,集得银元3000元,使战争伤残人员得到医治。

金雅妹身世坎坷:幼年丧亲,中年离异,晚年丧子。但这位有卓越才能与禀赋的女大夫,却将全部精力,献给了救死扶伤的医疗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她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参与了许多社团活动,关注社会问题,热心教育事业和农村卫生事业。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亲自带领一批人员,去北平孤儿院进行试点。既给孤儿们送医疗,送温暖,又得以了解实情,从而呼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怀。她慷慨捐助大洋3000元,帮助建立了“北平国立第一助产学校实习基地”。她还热情支援燕京大学社会部主办的旨在扶贫的清河实验中心工作。她所作的最后一次演讲,是在北平国际扶轮社。

1934年2月,金雅妹患肺炎住进协和医院,治疗期间,她把自己一生的财产和积蓄,全部捐献给了教育事业。其中有:她最后在北平的寓所——二套建筑及周围空地,并现金6000元,全都捐给了燕京大学。这是因为她是基督徒,她对燕大这所教会学校有特殊的感情。她又将外文书籍150余卷,捐给了天津木斋学校。1934年3月4日,这位杰出的女医师与世长辞,享年70岁。与她一起工作过的一位著名医生马克斯韦尔(Dr. J. P. Maxwell)在悼文中,称颂金雅妹为:“技术精通的显微镜照相专家,国际医学界的著名专家,伟大而独特的女性……。她是经历了如此之多的痛苦和不幸的女性,孤身一人,而又决不因此挫伤锐气或流露于外。更为崇高的是,她竟因而为这个国家的孩子和工人的利益做了很多工作,直至生命的尽头。”

金雅妹出生于现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韩岭村。如今,有关方面在建设旅游区的总体规划中,已把金雅妹故居列为重要景点之一,以追念前贤,激励后进。

关于作者

范爱侍

前浙江神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