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Li Chunsheng

1838 — 1924

李春生

台湾早期教会领袖、思想家、著作家。

  基督教长老会

  台湾

李春生于1838年1月12日出生于福建厦门。父亲李德声和母亲林氏共养育一女四男,在男孩中,李春生排行第四。

1852年(15岁)随父亲接受基督教长老会洗礼。1857年(20岁)担任厦门英商怡记洋行(Elles & Co.)掌柜,从事洋货及茶叶贸易。1875年(38岁)开始参加大稻埕教会的聚会(今大龙峒礼拜堂)。1897年(60岁)捐三百坪土地及日币二千圆,于台北西门街外建设济南街礼拜堂(今济南教会)。1901年(64岁)任大稻埕长老教会,大桥教会长老。1904年(67岁)代表大稻埕教会,参加台湾基督教长老会第一届“台北长老中会”,首议教会需用汉字、白话字记事,摒除罗马拼音记事法。1915年(78岁)在甘州街40号现址,独资兴建台湾基督教长老教会大稻埕教会礼拜堂,为当时台湾最美丽宏伟之教堂,系李氏仿故乡厦门礼拜堂设计。

1901年(日本明治三十四年),李春生出任大龙峒教会(今台北市大桥长老教会)长老一职。除了自己的教会之外,对于其他教会的各项硬体建设、宣教工作,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支持,现今坐落于台北市甘州街的长老教会礼拜堂,就是他一手奉献的,而在中山南路的济南长老教会,李春生也是主要的奉献者之一。现在在甘州街附近的贵德街有一座李春生纪念长老教会礼拜堂,是子孙辈与其信徒为纪念李春生而特别兴建的。

李春生于1924年10月5日去世,享年88岁。一生横跨三个政权:清末、日本据台时期、民国时期。

李春生之思想 台湾大学历史系黄俊杰教授称李氏为台湾第一位思想家,其思想混合著汉人的意识型态、西方的思维模式、企业理念,以及基督教的精神。他幼年信主,自修有成,经商致富。一生横跨三个政权,都曾积极参与,在言论上鼓吹变法,行动上支持台湾建设。1896年赴日访问归台后,鲜少过问政坛事,专心著述,晚年致力于基督教思想的诠释与宣扬。除对宗教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之外,李氏也关怀各种社会、文化现象。当时西方文化的势力强大,多数知识份子主张全面西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李氏对此提出反驳,认为“文化不是全盘都不好,将好的精神保留,不好的现象斩除,而不是为反对而反对,将它们连根拔起。”

李氏严厉批判演化论,认为物竞天择、强存弱亡的主张将使人违反道德,并且不符合是圣经中“各按其类”的启示。在他的价值观中,基督教较易受到演化论挑战,远比中国受帝国主义侵袭更根本;后者是特殊性个案,属一特定族群存亡问题;前者则是普遍性,是价值系统崩溃的问题。黄俊杰分析李氏对于演化论的各项批判,提出三个面向:一、宗教与科学的对抗;二、传统以“存有”为中心的世界观,与近代以“变迁”为中心的世界观的抗衡;三、价值渗透与价值中立两种态度的对垒。而李氏站在宗教的、传统的、价值渗透的立场,以宗教为基础,归结到“无形之神”的最高信仰。“无形之学”是李氏对演化论批判的论说基础。他认为宇宙万物源自于“无”,“无”是指著“无形之神”,而“无形”位阶高于“有形”,所以具有优先性,又在一切无形之中,上帝为最高的“无形之神”,是一切有形之物的创造者。李氏反对竞争而崇尚合作,认为世界大同的基础在于协同,而不是竞争。

李氏坚持以宗教作为道德的基础,这是需假借外力的他律道德,与自律道德为主的儒家系统、康德系统有本质上的分歧。他的思想紧密连结在对基督信仰的坚持与相信,除了认为圣经所言句句属实之外,也对圣经经文与现世的影响有著绝对的信心,深信照著上帝的话语必得其应许。

资料来源

李春生的著作与专论

  • 李春生,《主津新集》,台湾日日新报,1894年。
  • ______,《东游六十四日随笔》,福州华美书局,1896年。
  • ______,《主津后集》,台湾日日新报,1898年。
  • ______,《民教冤狱解》,福州华美书局,1903年。
  • ______,《民教冤狱解续篇》,福州华美书局,1903年。
  • ______,《民教冤狱解续篇补遗》,福州华美书局,1906年。
  • ______,《耶稣教圣典阐释备考》,福州华美书局,1906年。
  • ______,《天演论书后》,福州华美书局,1907年。
  • ______,《东西哲衡》,福州华美书局,1908年。
  • ______,《宗教五德备考》,台湾日日新报,1910年。
  • ______,《哲衡续篇》,福州华美书局,1911年。
  • ______,《圣经阐要讲义》,台湾日日新报,1914年。
  • ______, 一生评论时事95篇。
  • ______,“公事”七篇(1874年)。
  • ______,“家宪”八章45条。

与李春生相关之论著

  • 中西牛郎,《秦东哲学家李公小传》,台北,1908年。
  • 杜聪明,“台省茶叶之父李春生的生平” 讲稿。
  • 林藜,“思想先进——李春生”,《台湾名人传》,台北:新亚,1976年,496-504页。
  • 冯作民编著,“天演论书后的作者——李春生列传”,《台湾先贤列传》上册,325-335页。
  • 杨云萍,《台湾史上的人物》,台北:成文,282-283页。
  • 吴文星,“白手起家的稻江巨商李春生”,张炎宪等编,《台湾近代名人志》(二),台北:自立晚报,1987年,11-25页。
  • 廖仁义,“台湾哲学的历史构造”,《当代》(28期,1988年8月),27-28页。
  • 陈俊宏编著,《长春源流》,台北:南海,1990年再版。
  • 李明辉编,《李春生的思想与时代》台北:正中,1995年。
  • 洪碧霞,“李春生中国文化基督教思想之架构及其意义”,中正大学历史系研究所论文,1993 年。
  • 刘纪蕙,“一与多之间:李春生问题”,中正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1994年。

关于作者

游振宇

作者系台湾中华福音神学院研究生,在蔡丽贞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