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Lin Handa

1900 — 1972

林汉达

中国著名教育家、语言学家、翻译家;杭州之江大学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中国教育部副部长。

  基督教长老会

  北京 , 浙江

林汉达,浙江省镇海县龙山镇人(注:该镇于1954年划归慈溪市)。因家境贫困,无力上学,获免费就读于教会学校。先后毕业于宁波长老会所设的崇信中学及杭州之江大学。期间,曾在本乡观城约翰小学教课,及杭州基督教青年会夜校教英语,以积攒学费。他的英语极好,大学毕业那年,参加由世界书局举办的全国大学生英语比赛,荣获第一名,得到一枚金质奖章。毕业后,他回到宁波四明中学任英语教师。嗣去上海世界书局任英文编辑部主任。他才华出众,编写英语教材、英语词典、及英语翻译等,达20余种之多,畅销全国。1937年,他去美国深造,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之江大学英语教授、系主任、教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之江大学内迁,林汉达留在上海任华东大学教育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之江大学复校,林续返该校任教务长兼教育系主任。

1945年12月30日,林汉达与马叙伦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重要文件,提出立即还政于民、停止内战、保障人民自由等政治主张。1946年参与发起并组织上海北火车站十万群众参加的“反内战大会”,声势浩大。林汉达站在一辆敞篷卡车上,挥舞手臂,大声疾呼。后遭到国民党政府密令通缉,由共产党上海地下党秘密将他送往东北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林汉达历任燕京大学教授、教务长;中央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中央扫盲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语文》杂志副总编辑、总编辑;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等。

1941年,林汉达的一部重要理论著作《向传统教育挑战》出版,在国内教育界产生了振聋发聩的巨大影响。他对语文改革的研究,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此,他倾注毕生精力,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他素来又对民众读物和拼音文字深感兴趣,先后出版了多种读物,为中国推广普通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用拼音写的第一部书是《东周列国志新编》。后来又将拼音改译为汉字。他力求自己达到三点:文字口语化,辞汇规范化,语法精密化。此书1948年出版,深受读者欢迎。他编写出版的历史故事集还有很多,如《前后汉故事新编》、《春秋故事》、《春秋五霸》、《西汉故事》、《东汉故事》、《三国故事》和《上下五千年》等。

1956年6月,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代表的林汉达,回到故乡林家村。在龙场小学召开了座谈会,鼓励教师们在做好学校工作的同时,积极为本乡扫除青壮年文盲,多作贡献。当他听到师生们反映一些实际困难时,他除责成慈溪县将情况报告浙江省教育厅外,还当场表示,将他名下的房产,全部捐给学校,又将1200元稿费赠给学校。

此后,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文化大革命”期间,林汉达被关进“牛棚”,受到隔离审查。1970年被下放到宁夏劳动,身心受到极大摧残。1972年6月,因病被送回北京。同年7月,他受周恩来总理委托,完成审阅《国际主义还是俄罗斯化》一书的翻译稿。7月26日,他带著病痛,带著遗憾,永远离开了人世。1979年7月23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为他平反昭雪。

浙江镇海县人物中,被《辞海》收录的有二人:一是上海“宁波帮”元老虞洽卿,一是林汉达。

关于作者

范爱侍

前浙江神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