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Mei naide

1853 — 1929

梅耐德

美国长老会女宣教士;中国聋哑教育的先驱,山东烟台启喑学馆(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前身)的创始人。曾在烟台从事聋哑教育达四十年之久。

  美国长老会

  山东

梅耐德(Annette E. Thopson)于1853年出生在纽约波蒂奇镇,幼年丧母,曾随祖父母一同生活。1876年,为了继母所生的聋弟弟能够受到教育,梅耐德进入罗彻斯特聋哑学校成为教师。在那里认识了在中国传教的梅理士先生(Charles Rogers Mills),开始了一段影响中国聋哑教育发展的浪漫史。1884年11月25日,梅耐德远涉重洋来到烟台,与大她24岁的梅理士结为伉俪,成为他的继室夫人。这位为爱情而来的梅理士夫人,更肩负着一项天赋的使命:让中国的聋哑人也能受教育。

初到登州,梅耐德抓紧时间学习中文,为创办聋哑人学校做准备。她运用美国人教聋哑孩子时使用的方法,短短五周,她就学会了由220个汉字组成的190个句子,令她的中文老师大为吃惊。紧接着,梅耐德着手为中国聋哑孩子编写第一本教材《启喑初阶》。1886年,梅理士夫妇的第一个儿子出生,办学筹备工作因此耽搁。孩子一岁时得了严重的痢疾,一只眼睛几乎失明,梅耐德的工作再次被迫中断。儿子康复后,她重新开始筹备办学。1887年,梅耐德用美国罗彻斯特聋哑人学校“无声工作者”组织赠送的50美元,开始对外招生,就在烟台北部小城登州(今蓬莱)丹崖山下的一座平房里,催生出中国第一所聋哑学校。要知道,这比中国第一所官立学校——保定聋哑学校,早了22年。次年,学馆取名“登州启喑学馆”。它是烟台市聋哑中心学校的前身,中国的聋哑教育由此开始。

开学之初,只招来两名学生:李三元和刘堂凯。梅耐德分别给他们取名为“世界幸运儿”和“第一个”。刘堂凯进步神速,很快就学会书写700个字,认识1330多个汉字,并能分辨出方言在音节上发音轻重的不同。梅耐德不断宣传,派人四处调查、动员聋哑孩子来校就读。她在给朋友的信中写到:“每当遇到一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或小女孩,但他们的嘴却因聋哑而被紧紧地锁住、他们的心灵得不到丝毫阳光时,我就恨不能抛下所有的一切,对他(她)说‘我想帮助你!’”

正当学校渐有起色的时候,1895年,梅耐德的丈夫、终生致力于传教事工和聋哑人教育事业的梅理士去世,学校断了经费上的支持,被迫停学。当梅耐德计划重新复学之际,唯一的女儿又因病不治而亡。这重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自己的信念,她克服种种困难,将学校迁至烟台。为了筹资建学,她的足迹遍布欧美与中国16座城市,通过不断写信、宣传演说等,呼吁赞助,购置土地,兴建了教学楼。历经几十年的艰难奔波,最终建起了中国第一所男女混读全日制正规的聋哑学校。

长期的劳累和忧虑,使梅耐德的身体每况愈下,她患上了神经衰弱。但即使是在回国休假的日子里,她也一刻没有停止过募捐的努力。她随身携带一百多张描述中国人生活的幻灯片,希望借助它们向外国人介绍中国。她不停地演说,每次总以一句“为了烟台启喑学馆”而结束。在美国休假的最后33天(1906年初)里,她共举行了29次演讲,写了40多封信,接受了几次会见,其间还去参加了几次公益活动,其紧张程度可见一斑。她还被引见给罗斯福总统,罗斯福总统对她在中国所做的一切给予了高度评价。

师资培训是梅耐德对中国聋哑教育的一大贡献。面对中国当时40万之多的聋哑人仅有一所聋哑学校的状况,她决定将师资培训作为首要任务。从1898年至1941年间,学校多次组织师资培训班,先后培训教师44人,分别来自杭州、南京、上海、北京、成都、香港等地,其中还有一位来自朝鲜的平壤。这些人后来大都成为当地聋哑学校的创始人或骨干教师,在全国创建了11所聋哑学校,从而推动了聋哑教育在全国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开展。

由于引进国外先进的聋哑人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实施教学,烟台启喑学馆建校时就拥有很高的起点。特别是1906年,梅耐德的外甥女安妮塔卡特小姐的到来,使烟台启喑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又上了新的台阶,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学校的育人目标是“让学生且得人生快乐,毕业以后,能写能算,能谋生计,自立自养,不再专靠别人”。围绕这个目标,着重强调语言、文字、工艺等教学。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唇读及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当时国外最先进的“贝利字”、“赖恩语音手势”,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很大发展。梅耐德曾带聋哑学生到北京督学局考试,到全国巡回演讲,学生看口应答,不但获得了奖牌,也引起了轰动,让全社会对聋哑教育有了更多的关注。

1923年,年近70高龄的梅耐德光荣退休了。美丽的校园、教学楼、两所住处以及在中国其他城市逐渐开展起来的聋哑教育,都是梅耐德凭着自己执着的信念和热情,倾尽毕生精力所开创的事业。这一切都充分表明梅耐德不愧为一个真正的聋哑教育开路先锋、一个敢于实现梦想的人。烟台当局对梅耐德在中国38年来的工作给予了极高的赞誉,称她是“中国聋哑教育的先驱,她用自己全部的灵魂开创了这项工作,并通过自身的努力让他人相信这项工作,直到聋哑学校成为关爱饱受折磨的聋哑人解脱痛苦的化身。” 

但梅耐德却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她还没能将烟台这所学校完全移交给中国人自己去管理。虽然退休了,她仍牵挂着中国的聋哑孩子,牵挂她为之献身38年的聋哑教育。1924年,梅耐德回学校看望学生们时,写了一封公开信,在结尾,她恳切地说:“我把中国的聋哑人工作作为一份遗产留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继承下去!”

1927年,梅耐德被迫离开她深爱的中国。对于她来说,离开中国是一件痛苦的事,尤其是在局势混乱的情况下被迫离开,更是痛苦至极!中国已经成为她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这里留下了她太多的酸甜苦辣。在烟台,她结了婚,生下了三个孩子,又亲手埋葬了深爱的丈夫和唯一的爱女。她创建并发展了中国的第一所聋哑学校,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聋哑教育事业。她在中国生活和工作了40多年,早已把自己当成了中国的一员。

1929年4月19日,梅耐德那执着不屈的灵魂最终飞往天国,享年76岁。她无私奉献的人道主义精神受到了世界范围的赞誉,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关于作者

张军民

南京金陵协和神学院;韩国首尔长老会神学大学;现为韩国首尔新门内教会中国人礼拜传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