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7  — 1926

潘美顾

Mabel Pantin

潘美顾系英国圣公会医疗传教士,先后在福建古田、屏南、湖南湘潭等地从事医疗宣教逾二十载。特别在屏南棠口村留下了潘美顾教会医院、学校和教堂建筑群。

1867年12月6日,潘美顾(Mabel Pantin)出生于英国伦敦市上霍洛威(Upper Holloway)的一个基督徒家庭,年少时在布莱克希思(Blackheath)高中就读;后在英国皇家自由医院(Royal Free Hospital)接受培训,取得了药剂师协会的内科、外科医学执照。

1881年,潘美顾的姐姐Ethel Pantin受英国圣公会女传道会差派,前往印度宣教。1895年8月1日,在中国福建古田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古田教案”,当地的斋教暴徒闯入圣公会传教士史荦伯牧师(Robert Warren Stewart)家中,向在场聚会的传教士大开杀戒,当场有11人被杀,5人受伤,史荦伯夫妇惨死于乱刀之下。消息传到英国,举国震惊。潘美顾深受震撼之同时,也为传教士献身精神以及他们对中国人的基督之大爱所感动,遂毅然决定献身前往中国宣教。

1899年,32岁的潘美顾接受英国圣公会女传道会的差遣,与另外五名女传教士一起,远渡重洋,前往中国。她是该会当年派出的唯一一位医疗传教士。同年12月6日,恰好在她生日那天晚上,潘美顾一行抵达福建古田,入住在为主殉道的史荦伯牧师为女传教士修建的寓所里。不久她接手柴牧师夫人1898年开办的小诊所。1900年6月,因义和团运动之影响,诊所暂停9个月。1901年,义和团运动平息后,潘美顾被调往古田县城医院工作。

1902年3月20日,35岁的潘美顾和萧爱美等三位传教士来到乡村教会发达的屏南县棠口村。在那里,她们开始筹备资金,修筑医院和教堂等。最初的医院名为“妇幼医馆”,是由旧茶厂修葺而成的,专门收治妇孺。1905年3月,棠口医院仅有1名帮工,3间医护室,18张床位。1909年,女传教士住所“姑娘厝”落成;1910年又建成了新的棠口妇幼医馆。1913年,淑华女校建造完工。潘美顾几乎全靠一己之力,募集资金并监督建筑设计和施工,建成了壮观的西式医院和女子学校。这些连缀成片的教会建筑群,成为今之所称“棠口西洋建筑群”。

棠口医院(后改名为潘美顾纪念医院)是英国圣公会在屏南创办的第一个西医院,位于棠口村的龙身岗,占地面积为3.1亩,建筑面积1192平方米,院内设有内科、外科、手术室、检验室、门诊、妇产房、太平间、门房等。铁架病床60多张,护士10多人,医生3人。首任院长即潘美顾医生。建筑群内有宽广的操场,四周绿树成荫,环境清幽,空气清新宜人,医院的主体建筑和周围环境布局皆为典型的欧洲风格。该医院造福一方黎民百姓,当时靠近屏南的乡村,邻县建瓯、政和、周宁和古田等地的百姓都前来棠口医院就诊。 潘美顾在医院辛勤工作,给当地和周边地区的人民,特别是妇女和儿童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与希望。

1914年11月,潘美顾不幸染上痢疾,后转变为一种口炎性腹泻的热带疾病。至1915年夏,病情不断反复加重,她不得不离开棠口前往上海救治。经过数月的调理休养,1916年2月,潘美顾回到棠口继续工作。

1916年12月,因旧病复发,潘美顾前往苏州治疗,此后再也没能回到棠口。在苏州一年后,她先后转往马尼拉、南非等地救治,但病情依旧严重。1919年2月,疲惫的潘美顾回到英国,在英国又多次辗转几家医院,病情才得以缓解,体重稍有恢复。1922年6月,身体尚虚的潘美顾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心心念念的中国,在湖南湘潭从事单纯的宣教工作。

1923年,旧疾复发的潘美顾再次赴上海医治,虽然病情得到控制,但她虚弱得只能坐在轮椅上。1924年5月,潘美顾不得不离开上海,回到英国疗养。不久她的病情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转,于是她开始撰写回忆录。最后在1926年1月,其回忆录《在华生活的浮光掠影》(Flashlights on Chinese life)在英国出版发行,全书详细记载了她先后在福建、湖南等地的生活、行医和宣教生涯。

1926年1月21日,潘美顾在英国安然离世,享年59岁。1926年4月3日,中国最早的英文周刊《北华捷报》刊载了潘美顾医生离世的消息。棠口医院为了纪念这位医疗宣教的先驱,遂将医院改名为“潘美顾纪念医院”,以表达对她的崇高敬意和诚挚的纪念。

“棠口西洋建筑群”屹立至今已逾百年,曾经一度被荒废搁置。2017年,由收藏家马惠东先生投资,原样修建保护这些珍贵的西式教会建筑。该建筑群现被用作艺术文化中心。

资料来源

根据“寻访传教士足迹工作室:潘美顾|中国乡村里的英国女医生”,以及相关网络资料编辑整理。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