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Pei Aqian

1893 — 1969

裴阿欠

中国云南傈僳族早期基督教会领袖。曾先后担任云南省碧江县副县长、丽江专区副专员、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

  云南

裴阿欠于1893年生于云南省碧江县子里甲乡金秀谷村。11岁时,父母亲先后去世,与哥哥在叔父勒墨迪的帮助下,相依为命,度过孤苦的童年。叔父勒墨迪很早就从西方宣教士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在国民政府时期,担任金秀谷村的第一任甲长,同时也是该地教会的执事。他在处理教会事务时,总是把裴阿欠带在身边做他的帮手。久而久之,裴阿欠从叔父身上学到不少为人处世的道理。

1930年,勒墨迪因年事已高之故,遂把甲长之职推让给裴阿欠,从此裴阿欠在村中威望日升。1936年,他归信耶稣基督,成为基督徒。因其信仰虔诚且有工作能力,不久即被选为教会长老。又因其通晓傈僳文,在教会中能够主持公道,平等待人,故在信徒群众中口碑甚好。同年,裴阿欠升任为金秀谷地区的保长。

金秀谷地区位于怒江西岸的高黎贡山东岭,翻过山头就是缅甸的俅江。为方便双方边民的贸易往来,裴阿欠与俅江那边的独龙族头人结交朋友,建立关系,组织人力打通了金秀谷村到沙拉山顶的人行步道,此举深得民心。

裴阿欠身为村官,与民做主。1944年秋,棉谷村村民阿范因违禁种植大烟,被碧江县设治局投入大牢。但因看管不力,致阿范逃脱。设治局警队进山搜捕,因找寻不到逃犯,遂对棉谷村百姓胡作非为,大肆抢掠。村民只好求助于裴阿欠,他马上带入赶到碧江设治局,向局长陈情。局长立即写信交予裴阿欠,要他执信回乡处理,及时制止了警队的不法行为,为百姓收回财物。

1945年,裴阿欠再次被提升为嘉禾乡乡长,经常走村串寨,为政府摊派或收取税费。他办事公正,从不敲诈勒索,并且经常为百姓排忧解难,深得百姓称讚和信赖,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

1948年10月,裴阿欠因带领百姓反抗碧江县设治局官僚巧立名目,搜刮民财的行为,遭到贪腐官员的追杀。他不得不带著自己的两个儿子翻越高黎贡山,逃往缅甸腊干洛避难,直到1949年4月,设治局新官上任后,才得以重返家乡。

1949年6月10日,碧江县和平解放。同年9月,裴阿欠被选为碧江县第一届政务委员会委员。鉴于他工作认真,积极宣传新政府的边疆和民族宗教政策,对稳定民心,团结各族各界人士所起的作用,不久他即升任为政务委员会主任。10月,又被任命为碧江县副县长。

1950年10月,中共中央慰问团到达云南丽江,裴阿欠等各民族的代表出席欢迎会议,受到接见。他那质朴善良的农民领导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51年,裴阿欠被提升为丽江专区副专员,丽江地区联合政府副主席。1954年,又被任命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任州长。他仍然保持农民本色,经常深入基层,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为他们排忧解难,深受百姓拥戴。1957年,他赴北京参加代表大会,当周恩来总理向代表提问:“世界上什么东西最大?”时,裴阿欠诚实回答说:“理最大。”周总理听后表示赞赏,并夸奖了他。

裴阿欠还是一位出色的傈僳族民间艺人,对本民族的语言和民歌艺术十分熟悉,被誉为“傈僳族中最有学问的人”。

不幸的是,1958年初,由于泸水籍国民党少将茶树明等人在境外组织人员酝酿暴乱,怒江地区政府和公安机关将问题复杂化、扩大化,制造出特大”裴(阿欠)、霜(耐冬)反革命集团”假案。他们将裴阿欠和副州长霜耐冬列为反革命集团头目,有942人,包括傈僳族、怒族、拉马族、独龙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勒墨族和汉族的干部和普通民众,被牵涉进这起假案中。他们被当作反革命、特务和坏分子受到严刑逼供和残酷的批判斗争。有的人被打致终生残废;有的人自杀身亡;有的人被投入监狱冤死;有的人失踪。由于此案牵涉面广,打击面大,影响和后果严重,故于1959年5月,由丽江地委书记亲自出马,带领调查人员到碧江复查此案。最后写出调查报告,认定这是一起假案、冤案,“冤枉了部分民族干部、工人、群众、民族上层,形成了非常危险的局面,给党在政治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怒江情》,77页),正式为所谓“怒江州以霜耐冬、裴阿欠为首的勾结匪茶组织暴动案”平反。裴阿欠也因此得以平反昭雪。

为回避怒江疾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裴阿欠于1958年赴昆明参加为上层少数民族干部举办的学习改造班,直到1962年才得以返回原籍,官复原职。1962年10月,在怒江府碧江县举行的瓦碧公路通车典礼庆祝大会上,裴阿欠作为州长在大会上致词。紧接著,在裴阿欠主持下,又开始修筑从碧江至福贡、贡山的公路。可惜,因著文化大革命爆发,裴阿欠没有看到这条公路修通,即与世长辞。

1966年5月16日,中央下发《5.16通知》,文化大革命开始。在“打倒一切,横扫一切”的风暴中,身为少数民族上层干部的裴阿欠在劫难逃,被扣上“反动的当权派”、“反革命”和“坏分子”等多顶政治帽子。年逾古稀的裴阿欠多次被批判斗争,受到残酷的折磨和侮辱。在沉重打击下,他神智不清,卧床不起,在没有医疗,没人照顾的情况下,于1969年10月16日含冤而死,终年76岁。

亲属们把裴阿欠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在金秀谷。但他的妻子、儿女仍继续遭受残酷迫害。裴妻怒玛昌在严酷的批判斗争中,被破害致死;儿子阿坡四和阿邓四被打成“反革命”,被迫离乡背井,逃亡缅甸;女儿青玛仁原在怒江州文工团工作,后被开除公职,回乡务农。

裴阿欠,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教会的长老;后来成为民族宗教界的上层人士,曾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人物,却在文化大革命的风暴中,惨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噩运!

直到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裴阿欠的“罪名”才得以洗刷,子女们也随后得到平反,流亡海外的两个儿子才得以回到家乡,女儿也恢复了工职。1979年3月31日,怒江州政府为裴阿欠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充分肯定了裴阿欠在民族团结,巩固边疆,以及为边疆建设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他更被当地人民视为民族英雄和有功之臣。

资料来源

  • 胡保罗著,《怒江情——怒江大峡谷傈僳族的宣教史》,协传培训中心出版,2006年。72-79页。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