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恩(Frank A. Brown),1876年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诺福克市。美国汉普登悉尼大学毕业后,曾在弗吉尼亚联邦神学院学习两年。1910年,作为美国诺福克长老会宣教士被派往中国传教,在江苏省泰州短暂停留后即被派往徐州。自1911年始直到1949年,他在徐州教会侍奉长达38年,主要工作为乡村布道及成立乡村教堂,足迹遍及徐州周围乡村。抗战期间,彭永恩积极投入到对徐州民众的人道主义救援工作中,并不遗余力地在西方媒体上公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暴行,呼吁美国中止与日本的战备贸易。因此,他被徐州人民誉为“徐州的拉贝”。
福音初临徐州地区是在1890年,當時在山东宣教的英国浸信会牧师仲钧安 (Alfred G. Jones),曾数度造访徐州并为五位信徒施洗。仲钧安因路远不便,不能经常来徐州,就央请在淮阴传教的美国南长老会传教士赛兆祥(Absalm Sydenstricker)前往徐州地区传教。赛兆祥和另一位传教士葛马可(Mark Grier)于1895年到达徐州。后因赛兆祥健康欠佳,就把在徐州的教会工作交给了葛马可夫妇和白秀生(Hugh White)夫妇。1896年12月3日,他们在徐州西关购置了四栋老房子作为传教之地及住所。白秀生夫妇于1896年12月从宿迁搬到徐州。葛马可夫妇则于1897年4月迁到徐州。1904年,他們在徐州西关建成徐州第一所砖结构西式教堂。1908年白秀生夫妇调离徐州,安士东(Oscar Vance Armstrong)夫妇前来接替,任西关教堂牧师。由于教会发展迅速,为了容纳迅速增加的信徒,教会于1911年购置地皮筹建新教堂,1914年建成。在建造教堂的同时,他們还先后建成了几所教会医院,1897年建成“福音诊所”;1900年建成“博济医院”;后易名“基督医院”(今徐医附院);1914年,建成“坤维医院”。
1911年,彭永恩正式开始了他在徐州的侍奉工作,并且在那里得遇其人生的伴侣,就是先期来徐的传教士夏洛特·汤姆森(Charlotte Thompson)女士。夏洛特·汤姆森与妹妹玛丽·汤姆森(中文名陶美丽)于1910年创办桃李女学堂,1913年更名为正心女校,后成为徐州五中的组成部分。两姐妹一同组织“反缠足协会”,由夏洛特任副会长,一位中国女士任会长,鼓励女校学生反对裹脚或将已裹的小脚放开。
1914年,彭永恩与夏洛特结婚后,在牌坊街(中枢街一带)一个被他们称为“屋顶长满了草”的泥房子里安了家。夏洛特随丈夫中国姓氏,取中文名为彭夏丽。1922年,教会买下云龙山下“王嬷嬷墓地”(即王陵母墓)旁的土地,他们与两位美南长老会传教士海姆登(Hamilton)、蓝士登(Lancaster)一同建造了三座小洋楼,均为二层砖木混合结构,作为住所。彭永恩夫妇就搬到这里居住,即现今王陵路57号。
1921年山东饥荒,徐州教会接到美国红十字会救灾委员会的求助。彭永恩等传教士会同医疗人员,及一群大学生前往山东泰州地区帮助分发救灾物品。
1927年,国民革命军北伐,徐州地处津浦、陇海铁路交点,成为激战之地。双方大批伤兵均在徐州教会医院就医。由于战乱,外籍传教士被本国领事告知离境,以策安全。他们有些人北上青岛、天津,有些人前往他处。教会财产被占用、劫掠数月之久。外籍传教士离开期间,在彭永恩的事先安排下,中国籍教牧人员以王恒心为首,成立了十九人委员会,井然有序地处理各项事宜。王恒心,江苏铜山人,1920年金陵神学院毕业后,回到徐州教会侍奉,是徐州教会第一个中国籍牧师。战乱后,王恒心等中国籍教牧人员的工作赢得返回之外籍传教士的赞许,因而自此成立联合委员会,由外籍及中国籍传教士各五名组成,共同管理教会医院、学校及传教工作,此举在苏北地区开创了先例。在此之前,1924年王恒心牧师在《中国基督教会年鉴》第七期上的一篇题为《徐州基督教长老会概略》的文章中,希望中国人能在教会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主张中国人自己管理自己的教会。彭永恩对此也十分认同,他也主张教会应该由中国人自己管理。正是他们的共同努力,才促成该联合委员会的成立。
1928年,彭永恩的妻子彭夏丽创立妇女学道院,分春秋两季各上课两个月,据1934年统计,有从37个村子里来的117位妇女来上学。她们毕业后,有些在教会中帮助圣经教学,有些继续升学,也有些返回本乡。
1936年,黄河泛滥成灾,冲毁了无数道路和村庄,许多灾民流离失所。彭永恩被任命主持徐州地区国际救灾总署,他发动灾民修理徐州地区道路以获得粮食。据《徐州交通史》记载:彭永恩受华洋义赈会委托,主持徐州地区救济修路工作,他征募灾民2500余人修筑铁路、公路,工钱由救灾粮垫付。这些公路包括海郑路、徐丰路、铜沛路、铜睢路、铜宿路、铜萧路、铜邳路等共计113公里,新修环城路5公里。 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悍然发动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爆发。美国国务院发布警告,要求所有在华美国人离开中国。徐州作为铁路枢纽城市,必将是日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彭永恩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选择留下,并向领事阐述了理由:传教士的存在会遏制日本的残忍进攻,传教士们会将他们看到的任何凶残的行为写信报告给国内,日本不会对国际舆论无动于衷的。除了彭永恩外,当时留在徐州的美国传教士还有彭永恩的妻子、葛璧玺医生和麦克菲迪恩医生。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在相继占领南京、济南后,为了迅速实现灭亡中国的侵略计划,连贯南北战场,决定以南京、济南为基地,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徐州。大批在台儿庄会战中受伤的军人均在徐州教会医院中就医。由于医院药物短缺,有些伤兵因为缺乏抗破伤风药物正面临死亡,彭永恩获悉后十分担心,得知汉口有药,他不顾时局混乱亲赴汉口向当地负责医疗的官员说明情况,为徐州争取到了很多药品援助。
1938年,彭永恩夫妇在王恒心牧师的大力协助下,将位于王陵路的传教士住所、妇女学道院、教会医院、西关基督教堂等处设立为难民保护区。由于中国籍守门人员均将被日军射杀,葛璧玺医生和彭夏丽亲守保护区大门,日军虽然将刺刀伸进铁门却未能获准进入。这些传教士殒身不恤、全力以赴保护徐州平民。在徐州沦陷时期,他们救助了3000余名妇女儿童,最高峰时达到4300人。彭永恩是生活在徐州最长,留下东西最多的传教士之一。他在危难时期,主动留下保护徐州人民,并在日记里记下日军的暴行,他的日记文章被当时许多国外媒体报道。因为他的所为与约翰·拉贝在日本侵略军占领南京期间救助中国百姓的事迹有相似之处,故此徐州人称其为“徐州的拉贝”。
1939年5月7日午夜,徐州日军军警诡称基督教会内部设有“抗日救国会”,将王恒心牧师等17人逮捕,并进行严刑拷打。彭永恩、海姆登等美国传教士与日军反复交涉,并对徐州、南京、上海的日军指挥部提起诉讼,但一无所获。后来彭永恩夫妇利用休假期间,乘船经过神户,从神户急速赶到东京,直接与日本负责国外事务的高级官员进行严正交涉,要求立刻释放王恒心等人。由于其身份特殊,彭永恩的抗议,受到了日军军方的重视。7月30日,被逮捕的17人终于全部获释,所有的罪名也都不了了之。
彭永恩回到美国之后,并没有在远离战场的数千里之外度过自己的悠闲假期,而是利用所有机会公开谴责日本侵略的战争暴行,反对美国卖给日本废铁、飞机燃油和其他战略物资,要求美国中止与日本的战备贸易。
1941年夏天,彭永恩夫妇休假后再次返回徐州。看到战乱中的中国一片荒凉,民不聊生,他们就开始做分发粮食等救助工作。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随后美国对日本宣战。次年6月12日,包括彭永恩在内的美国传教士被迫乘车前往上海,随后不久回到美国。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刻关注着徐州时局的彭永恩夫妇,于年底再次来到徐州。此后四年,彭永恩一直致力于帮助徐州重建,救助贫苦百姓的工作。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彭永恩晚于妻子三个月离开徐州,1949年4月回到美国。1967年2月1日病逝,享年90岁。
由于彭永恩在中国的生活经历,他的后代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多从事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工作。他的孙子乔治·布朗为美国“国际友谊之力”总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展中美民间的友好交流,每年均组织多批团组访问中国,同时接待中国的民间友好使者在美国的交流活动。比尔·布朗曾在美国商务部工作,负责中韩贸易事务。孙女玛丽·布朗·布洛克为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资料来源
- 徐州基督教两会档案资料。
- 乔治·汤姆森·布朗:《遗产——传教士弗兰克·奥古斯塔斯·布朗在中国》。
- 李建华:《基督教在徐州的传教历史》。
关于作者
神学院毕业,现在安徽宿州从事教会及神学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