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Sai zhaoxiang

1852 — 1931

赛兆祥

​美国南长老会宣教士。在中国宣教和生活超过半个世纪,是美南长老会向苏北推进的总设计师,江北教区(North Kiangsu Mission)的开创性人物。

  美南长老会

  江苏

赛兆祥(Absalom Sydenstricker)于1852年8月13日出生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州(West Virginia),受家庭影响,少年时代即崇信基督,在华盛顿-李大学(Washington and Lee University)获神学博士学位之后,就立志去中国宣教。

1880年秋,赛兆祥受美南长老会派遣,携新婚妻子卡罗琳(Caroline Stultitng)登船离开美国来华宣教。他先在山东北长老会宣教士倪维思(John Livingstone Nevius)那里学习了几个月,熟悉了倪维思的宣教模式。同年10月,赛兆祥和妻子来到杭州,请求南长老会总会安排他去苏北工作,计划通过苏北宣教拓展,把在江苏和山东两地的教会连成一片。差会批准了他的计划,于是在1883年,赛兆祥奉派前往江苏镇江。

1887年,赛兆祥一家和另一宣教士林嘉美(Edgar Woods)一家乘小船经镇江渡江北上,到江苏北部清江浦开创江北教区。他们在西门大街购屋设堂,名曰“福音堂”;并协助林嘉善、林嘉美兄弟创办了仁慈医院。1916年由于钟爱华(Nelson Bell,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的岳父)的加入,使该医院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教会医院之一。赛兆祥经常到农村去巡回布道,由于他是最早来苏北农村的外国人,所到之处,常常被当地民众追在身后喊“洋鬼子”,用石头、树枝乃至唾沫来“欢迎”他。

为坚持在苏北农村传道,赛兆祥付出极大的代价。前后有三个孩子,皆在出生后不久,不幸染上霍乱而相继夭折。1891年,当他妻子再次怀孕时,为了能够顺利生下孩子并使之存活,妻子坚持己见要回美国生产,赛兆祥这才同意为家庭付出一次。而此时,赛兆祥在中国已经有十个年头。由于他信仰虔诚,宣教热忱,不避艰难,不辞劳苦,美南长老会在苏北的宣教事业终于打开了局面。

1892 年10 月,在小女儿赛珍珠(Pearl Buck)出生后的三个月,赛兆祥迫不及待地携家回到中国。1893年他选择到更为偏僻、贫瘠的宿迁开拓宣教工场。他们住的是用茅草和土坯盖的房子,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不久,妻子卡罗琳患了肺炎,差点丧命,因此她不得不带着女儿重新回到镇江。

1894年,赛兆祥调往镇江,参与创办了男子学校润州中学。润州中学虽小,却培养出了不少名流,如民主斗士、“爱国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即出自该校。后来,美国南长老会专门在镇江登云山顶为他家新建了一幢二层东印度风格的小洋房,至今保存完好。

1895年,赛兆祥应山东英国浸信会仲钧安牧师(Rev.Alfred G. Jones)邀请,同另一位传教士葛马可(Mark Grier)到徐州宣教。后来赛兆祥由于身体欠佳,就把在徐州的宣教工作交给了葛马可夫妇和白秀生(Hugh White)夫妇。1902年,赛兆祥亦曾去泰州布道,他是来泰州的第一个美国人。

赛兆祥对中国文化有很深刻的认识,1902年他给女儿请了一位饱读诗书的孔子后人,来教授赛珍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为赛珍珠打下坚实的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基础。

赛兆祥一直在苏北农村宣教,他了解中国底层民众对基督教认知之困难。因看到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懂当时的中文圣经译本,赛兆祥决定重译圣经,他要出版一本让中国人民大众都能够看懂的圣经,但却遭到美南长老会苏北教会团体的反对。赛兆祥不为所动,自1894年以后几十年间,重译圣经成为他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他不避艰难、不辞辛苦,分册刊印自己翻译的圣经,使之更符合中国老百姓的阅读习惯,并通过省吃俭用自费支付圣经出版的全部费用。1908年下半年,赛兆祥获邀加入富善(Chauncey Goodrich)领导的圣经翻译委员会,但只工作了三个多月便告辞职,转而继续独自翻译圣经。

1921年10月19日,赛兆祥夫人卡罗琳病故,安葬于镇江。到1922 年,也就是赛兆祥在中国宣教第四十二个年头,美南长老会苏北教团发布了新规定,年满七十岁的传教士必须退休。赛兆祥因此不得不退休,此时赛兆祥已经是美南长老会江北教区开创性人物,在他多年的努力之下,许多所教堂、育婴堂、学校和布道所在镇江、清江浦、宿迁、徐州等地区建立起来,信徒群众数以万计。

1922年赛兆祥离开镇江时,当地的士绅和教会在城南门为其竖立起一座“赛兆祥镇江传教功德碑”,碑文由其学生马逄伯撰写:“从来建非常之功者必具非常之才,具非常之才者必为非常之人,此定理也。赛牧兆祥莅镇传道三十余年,不避艰难,不辞劳瘁,虽彼时人心顽固谤渎多端,而赛牧待人以诚,爱人如己,救人之急,解人之危。卒能使教会由城而镇,由镇而乡,如江河之下流,沛然莫之能御,莫非我赛牧具非常之才为非常之人,安能建此非常之功哉!兹因师母逝世移铎金陵无法挽留,同深爱慕念丰功之不朽,徒增伊人秋水之思,勒片石以长存,聊作召伯甘棠之爱,谨铭数语,以志不忘。”

赛兆祥退休后,赛珍珠把他接到南京,并为他在金陵神学院谋了份教职,主授新约。期间,他撰写了个人回忆录《我在中国的生活和工作》,详细记述了他在中国宣教生涯的种种经历。

1931 年8 月31 日,赛兆祥在庐山牯岭的别墅中去世,享年八十岁。他的亲人把他安葬在山上,陪伴他的是一本希腊文的《圣经·新约全书》。从1880 年登船去国,赛兆祥来华服务共五十一年。到最后与他一起长眠中国的,还有他的太太卡罗琳、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

女儿赛珍珠后来成为闻名世界的女作家,她以中国苏北和安徽农村生活为素材所写的小说The Good Earth《大地》于1932年获得普利策奖。1934年,赛珍珠回美国后又写出多部优秀作品,其《大地》三部曲于1938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资料来源

关于作者

齐玉杰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学生,在李亚丁博士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