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2  — 1863

叔未士

John Lewis Shuck

美国浸信会首位来华宣教士,先后在澳门、香港、广州和上海宣教16年之久,为美国浸信会在华宣教及建立教会之先驱。

叔未士(John Lewis Shuck)于1812年9月4日生于弗吉尼亚州的亚历山大(Alexandria, Virginia)。年少时,在一次布道大会上,叔未士受感决志,愿意终生为主献上自己。当时他把写有“献我一身”的纸条投入大会的奉献箱里,当大会工作人员询问谁人所写时,他从座位上站起身来,勇敢地回答道:“是我写的。我没有钱献给教会,但我愿意把我的身心献给主。”他说到做到,自那次佈道会上决志献身后不久,他就进入美国弗吉尼亚州浸信会神学院(Virginia Baptist Seminary)读书,接受装备。毕业后,成为弗州雷蒙特城(Richmond)第一浸信会的宣教士。

1835年,叔未士与何显理(Henrietta Hall)女士结婚。婚后不久,这对志同道合的年轻夫妇为美国浸联会所差派,乘坐鲁芙尔号船,从波士顿港口启航,前往遥远的中国拓荒布道。当时叔未士年23岁,而何显理年仅18岁。当时的交通工具十分简陋,没有飞机轮船,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尚未开凿。这对年轻夫妇只能乘坐帆船经行南美,绕道南非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经过七个多月在惊涛骇浪中的颠簸,至1836年4月,他们才到达亚洲的门户新加坡。

因当时中国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他们一时无法入境,只好在新加坡逗留五个月,一边学习中文,一边等待时机。1836年8月29日,他们再次扬帆启程,向中国进发。经过19天的航行,抵达中国澳门。那时澳门已经由葡萄牙人统治,当地人排外情绪甚烈,加之葡萄牙天主教也排拒基督教新教。所以他们的船虽抵达澳门湾,却无法靠岸。后来在一个英国人的帮助下,他们才得以上岸,并受到其他宗派的宣教士的接待,得以在澳门居住。抵澳后不到十天,他就和马礼逊(首位入华英国宣教士)之子马儒翰同赴广州考察,无奈时机未到,他只好返回澳门安下身来。这一住就是五年半的时间,在此期间,他们一面继续学习中文,一面向当地人宣教。不久他们又在自己的居所裡办学,教养中国儿童。这些学童多是孤苦无依的穷孩子,有的是流落街头的孤儿,有的是忍饥挨饿,挨打受骂的婢女。叔未士夫妇不辞辛苦地教导他们,其中一个日后成为叔未士的得力助手,他就是杨庆牧师。

1842年,香港割让给英国。叔未士夫妇迁往香港,于上环百步梯设宏艺书塾传扬福音。由于经济上的需要,叔未士只好边传道,边兼任《中华友报》副编辑,并负有督印之责。翌年,他们在香港皇后大道上建立了首个教会,后称为皇后大道浸信会;其后,相继在长洲等地建立了三个佈道所和一所教士住宅,并开办学校。叔未士先后带领9人信主,成为浸信会在香港的早期会友,这在当时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叔未士之妻何显理女士除了协助教会事工外,十分热心于基督教教育。对于香港和中国教会来说,她可称为基督教教育事业的先驱,今日香港的显理中学就是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何显理于1844年3月1日在香港首创一所膳宿学校,随着入学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她又增设一所学校。正当教会蓬勃发展之际,何显理因积劳成疾,不幸于1844年11月27日去世,年仅27岁,遗下儿女五人。死后葬于香港跑马地坟场。叔师母在世年日虽短,且在港事奉的日子仅两年多,但她却是创下了四个第一:她是中国五口通商后首位到港的西妇;她是首位来港且受过神学训练的女宣教士;她是在港创办女校的先驱者;她是首位死在香港的宣教士。此后,叔未士除了繁忙的教会工作外,还有兼负父亲和母亲双重责任,照顾教育儿女,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1844年冬,叔未士离开香港赴广州宣教。他与美国浸信会宣教士罗孝全一起在广州联兴街租了一所房子,设立布道所。不久,他在澳门时带领信主并为之施洗的杨庆也来到广州,协助他传福音。布道所曾遭遇火灾,但叔未士毫不气馁,在断壁残垣上重新修建房屋,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在中国境内建立起第一个浸信会教会,故称之为“第一浸信会”。

1845年冬,叔未士偕杨庆去美国,安顿好自己的五个孩子,同时亦为修建新教堂筹款。期间,叔未士与薛士顿女士结婚。1848年,夫妇俩偕杨庆再度来中国。此番来华,他们受美南浸信会的差遣,去上海与晏马太(Rev. Matthew Yates)夫妇和託弼(Rev. T. W. Tobey)夫妇一起拓荒佈道。当时在上海宣教比在广州尤为艰难,这六位宣教士协同两位从广州带来的中国助手,在上海老北门建立了第一浸信会。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才得到三位中国人信主,在住所前的池塘里为他们施洗。1855年,一位姓叶的妇女受洗归主,成为上海浸信会的第一位女会友。

1851年,叔未士第二任妻子薛士顿亦因病辞世;叔未士自己也因多年辛苦劳累,身体大不如前,只好返回美国。但他仍然心系华人,于1854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沙加缅度市首创了华侨教会。此后他在这个教会里辛勤耕耘,带领16位华人信主。其中有一位名叫黄梅的弟兄,后来继承叔未士的遗愿,回到广州传道,并成为一位颇负盛名的牧师。叔未士还创办了《浸信会日报》,以文字传扬福音,对旅美华侨贡献甚大。

叔未士在华侨教会中辛勤工作七年,1861年因病回到故乡亚历山大休养。两年后病情恶化,弥留之际,他对前来探望他的友人说:“我一生的快乐,完全得自于传扬福音的工作。”1863年,叔未士息劳归主,享年51岁。

资料来源

  • 欧阳佐翔着,《前贤景行录》。香港:浸信会出版社,1984年5月。
  • 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