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书,原籍浙江省吴兴县。于1918年1月20日出生于山东省潍县(今潍坊市)一个基督徒家庭里。先后入读广文中学的附小及广文中学(后为潍坊二中)的初中、高中。抗战时,曾经参加当地抗日游击队。1939年入山东滕县华北神学院就读,1942年毕业,获神学学士学位,传道于滕县北关教会。父亲去世后,家境贫寒,他亦沦为流亡学生,在成都四川大学读书。1948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任教于成都华西神学院和无锡华北神学院。1950年在无锡被按立为牧师。1952年迁居南京,任教于金陵协和神学院,长期从事神学教育工作(1952-1966)。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金陵协和神学院关门。“文革”期间,孙汉书倍极艰辛,时而待在家中“听候发落”,时而参加学习班劳动学习。曾先后在金坛和政协大院,以及江苏省统战人员学习班劳动,接受教育。这样的日子长达13年之久,直到1979年南京大学宗教研究所成立,他才成为其中的研究人员之一。
1980年代初,金陵协和神学院复课,孙汉书被聘为教务长;1986年被评为教授,曾任江苏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南京市基督教协会会长。1990年退休。孙汉书牧师致力于基督教历史学的研究,热心侍奉教会。有著作《细拉》、《读提摩太后书》、《彼得前书的教义和教训》、《从教会史看三自爱国运动》,主编教材《教会史讲义》、《宣道法讲义》,参与翻译冈察雷斯著的《基督教思想史》。
孙汉书是一位信仰虔诚,中国文化功底深厚的基督徒学者;慧眼独具的基督教史学家。他道德生活高洁,为人极为柔和谦卑,讲道深切感人。凡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为其信仰、灵性、学识和高尚气质所感动。他一生经历坎坷,晚年体弱多病,皆靠赖基督胜过一切艰难与病痛。在他离世前,曾嘱咐家人,不得为他举行追悼会。2003年3月6日他最终安息于南京家中,享年86岁。金陵协和神学院汪维藩教授的一副挽联概括了他敬虔、淡泊和谦卑的一生:“来时谦恭,去时无语,八旬青山十架路;毕生敬虔,半生寂寞,五秩金陵一圣徒。”
孙汉书夫人王秀清系生物教师,一生与夫相偕相伴,一同经历风雨坎坷。他们共育有三子一女。
资料来源
- 作者访谈及“孙汉书个人履历材料”。
关于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