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Tian Jingfu

1911 — 2002

田景福

曾任西安市青年会总干事,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会员主席、陕西省基督教协会会长,陕西圣经学校校长。

  基督教青年会

  陕西

田景福出生于山西汾阳董家庄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从小酷爱读书和创作,17岁就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主办的杂志上发表了小说《蛇与桥》,自此开始了他文学创作的生涯。中学时代,他作为学生代表,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的纪念会上,发表题为“化悲痛为力量”的演讲。

1930年田景福中学毕业后,到山西中阳县城工作,担任教会职工和小学教员。这一段时间内他创作了许多短篇小说,如《钱的作祟》、《刘二哥》、《卖鸡子的妇人》等,这些作品真实反映了旧中国农民的苦难生活,被称为“旧中国农民的血泪史”。1932年田景福进入燕京大学读书。期间,进步作家郑振铎、许地山、刘廷芳和冰心等人对他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一时期他创作了圣诞歌曲《一轮明月歌》,被广为传唱。1935年,田景福燕大毕业,到太原青年会担任学生干事,发起和组织了太原青年文学研究会,被担任主席。该会成为当时几个进步团体之一,并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这一时期是田景福创作的高峰期,创作出如长篇小说《厨子的故事》,中短篇小说《水警》、《割禾》、《偷柴》、《一个楼顶上的朋友》、《冬天的故事》、《一个院子里》等反映人民疾苦和斗争的进步作品。1935年田景福请求鲁迅为他的小说集《冬天的故事》写序,鲁迅在回信中说:“惠书收到,您的作品要我作序,不妨寄来,不过我有两点得预先声明:一、一时不能看好;二、有我的序与通行有碍。”由于种种原因此书当时未能出版。尘封50多年后,终于1985年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七七事变”后,田景福全身心地投人到抗日救亡运动中,在太原发起并推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他负责全国青年会军人服务部在太原的工作,组织学生为第二重伤医院伤病员服务。晋北沦陷,太原告急,田景福担任青年会军人服务部第三支部任主任,先后在介休、临汾、风陵渡等地为过往军人服务。后来他又在潼关开设军民俱乐部,出版抗战壁报,教唱抗日救亡歌曲。

1938年,田景福被调到宝鸡工作。宝鸡是陇海铁路的终点站,一些西迁的政府机构和工厂学校,沦陷区难民和敌占区逃出的学生,纷纷云集这里,使一个人口不到一万的山城,人口突然增加了十余倍。田景福在宝鸡设立了军民俱乐部、学生接待站,还建立了学生救济委员会,服务广大军民和学生。1939年宝鸡正式成立基督教青年会,田景福任总干事。青年会设立了学生救济委员会和国际救济委员会,专门救济学生和难民。一些学生从这里辗转到延安参加革命;国际救济委员会为难民建筑了窑洞300间、平房200间,定名为复兴新村;又设立诊所,为难民免费治病。同时青年会还开办了化工班、会计班、英语班、青年剧社、学术讲演等活动,培养教育抗日青年。抗战期间,田景福还被全国青年会总会聘为国民精神总动员会设计委员、中国工业合作协会聘为西北区推进委员会秘书等职。“工合”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业合作组织,组织难民在后方生产,支援前方抗战。为此,他编写出版了《抗战歌声》、《工合歌声》等书宣传抗日救亡,宣传“工合”运动,为抗日救亡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8年,田景福出任西安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西安解放的第三天,他联络基督教9个团体,发出慰问和欢迎解放军的致敬信,送致贺龙将军;并组织其他活动庆祝西安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田景福又投身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是该运动西北五省的发起人。1950年7月28日,吴耀宗等40人发起了“中国基督教在新中国建设中努力之途径” 的宣言,田景福和刘配芳、王存义、胡焕堂、孙瑞英等人起而响应,签名支持。1954年,在第一届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议上,他当选为常务委员;1958年当选为陕西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文革”后,他长期担任陕西省基督教两会和西安市青年会的领导,1983年当选为陕西省基督教协会会长。1988年,他又同陕西其他教会领袖一起创办了陕西圣经学校,并担任校长。2002年田景福病逝。 

关于作者

陈鼎亮

陜西圣经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