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  — 1982

王恒心

江苏省基督教名牧,徐州第一位中国牧师。

王恒心于1894年生于江苏铜山县黄集乡一个农民家庭。自幼勤学,只因家境贫寒,无力支付学费,无法入学。直到1910年经外籍牧师推荐到徐州培心书院免费就读。该校系美国传教士葛马可于1894年创办。在培心书院读书期间,王恒心受洗成为基督徒。1914年,从培心书院旧制中学毕业后,王恒心被派至徐州东南的袁家洼教会小学任教。1916年入金陵神学院深造,1920年毕业回徐州。1921年,他被按立为徐州西关(原牌坊街教堂,现淮海西路基督教堂)教堂牧师,成为徐州基督教会的第一位中国籍牧师,时年二十七岁。西关教堂历来因其会友人数之多、人文历史之厚重在徐州乃至江苏颇有知名度。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基督教界兴起基督教本色化运动,迫切要求建立独立自主的教会系统,寻求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资源的圣化,使基督教教义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王恒心牧师对此有一定程度上的认同,这从他1924年发表于《中国基督教会年鉴》第七期题为“徐州基督教长老会概略”的文章里可以看出。文中提到“徐州教会就整体而言,现在仍旧是个西差会式的教会,因为一切医药、教育、产业等主要事务,统由西差会调度管理,华人不得过问;而且从前的教友对于教会没有什么责任心,凡教会中所有的设施计划,一切皆听西差会安排处理,自己毫不闻问”。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徐州教会事业一切皆受外国差会控制的局面的不满,希望中国人能在教会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927年,在外籍宣教士撤离的特殊时期,徐州城乡各教堂的中国教牧人员成立了“徐州基督教城乡布道促进会”,王恒心当选为会长,并且出任正心女校代理校长。正心女校原为美国宣教士夏洛特·汤姆森与妹妹玛丽·汤姆森于1910年所创办的“桃李女学堂”,1913年更名为“正心女校”。1928年7月,为恢复被军队占用的正心女校校舍,王恒心曾前往南京与国民政府交涉。他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先后担任培正中学校长、培真中学校长,为当地教育事业作出过卓越贡献。 

1932年,当王恒心被推上培正中学校长职位时,办学困难重重,办学资金等物质条件严重匮乏。为解决校舍问题,他向差会提出租借校舍办学,却遭到某些外国宣教士的否决。后来他在黄集借用一教堂、租用两处客店和数间民房办学。著名音乐家、抗日名士马可就是从培正中学投笔从戎的。徐州沦陷时,学校被迫停办。王恒心于1942年假原培正中学一隅,继续办学,为蒙蔽日寇起见,命名“培真”中学。因“正”与“真”的罗马字母拼音相近,“培真”就是“培正”的化身。培真中学成为当时徐州市区仅有的三所中等学校之一,另两所是徐州市立中学和私立昕昕中学。王恒心以坚强的信仰及其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在艰难与危机中寻求突破与发展,在培正中学、培真中学任校长职近二十年,直至1952年卸任。    1938年,日军攻占徐州前夕,王恒心与美国诺福克长老会宣教士彭永恩(弗兰克·奥古斯塔斯·布朗)夫妇,将位于王陵路57号的传教士住所与女子圣经学院以及西关基督教堂等处设立为难民保护区,在徐州沦陷时期,救助了3000余名徐州妇女儿童,最高峰时达到4300人。 

1939年5月7日午夜,徐州日军军警诡称基督教会内部设有“抗日救国会”,将王恒心牧师等17人逮捕,并进行严刑拷打。彭永恩夫妇利用休假期间,乘船经过神户,直接与日本负责国外事务的高级官员进行交涉,终使被逮捕的17人全部获释,所有的罪名都不了了之。

1948年12月1日,徐州解放。徐州基督医院由医院董事会主持工作,王恒心任董事长,直至1951年7月该院被人民政府正式接办。该院系美国宣教士葛马可之妻葛璧玺于1897年开办的福音诊所(后称“坤维医院”)与美国传教士慕庚杨于1900年开办的“博济医院”合并而成的。现今更名为“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王恒心牧师在建国前还曾先后担任长老会江北区会主席、中华基督教徐州区会主席、苏淮中华基督教大会主席、中华基督教江淮大会主席、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常务理事、以及淮海省基督教联合会会长等职。建国后曾先后当选为徐州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江苏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一、二、三届常务委员;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一、二届委员。徐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第一、二届代表;徐州市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和常务委员。 

王恒心牧师一生侍主忠勤,尽心尽职,服务江苏教会长达60年之久。于1982年辞世安息,享年88岁。

资料来源

  • 徐州基督教两会档案资料。
  • 曹良质:《抗日战争中徐州师生反日爱国斗争记》,江苏民革网,2009年。
  • 乔治·汤姆森·布朗:《遗产——传教士弗兰克·奥古斯塔斯·布朗在中国》。
  • 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作者

黄幸平

神学院毕业,现在安徽宿州从事教会及神学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