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Wang Shijing

1879 — 1983

王世静

著名的基督教女子教育家,福州基督教大学——华南女子大学的首任华人校长。

  基督教卫理公会

  福建

王世静,1897年1月29日(光绪二十三年)出生于福州,祖父王仁堪是光绪三年的状元。王世静从小在教会学校念书,因而接受基督教信仰。1914年入华英女子学堂学习;1918年远赴美国入读晨边学院,1920年毕业后,又到美国密执安大学读书,1923年获化学硕士学位。由于出生於望族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人后的王世靜气质高雅,学成后即献身于教育事业。

1923年,王世静回国,执教于厦门大学。1928年,应母校之召,回福建华南女子学校任教。1927年,中国教育界掀起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收回教育权运动,华南女校外籍校长辞职。翌年,校董事会决定聘请王世静担任校长。上任前,她再次赴美深造,除进修有关专业课程外,她经常到美国各地演讲,介绍华南女子学校的现状和困难,吁请热心人士给予赞助。她的游说活动得到美国同行的高度评价, 并为华南女校争取到可以持续派遣一名教师到密执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待遇。1929年1月18日,华南女子大学为王世静举行了校长就职典礼,使之成为该校第三任院长,第一任华人院长。就职典礼上,王世静踌躇满志地誓言:“本人王世静,为见证上帝的荣耀,为中国基督教女性的进步,仅此接受美国托事部和校董事会赋予我的责任,就任华南女子大学校长一职。本人当竭力所能履行职守,提高大学学术水准;培养中华女界的领袖,丰富国人的家庭生活,促进教会活动;永远保持大学基督教的性质和牺牲服务的精神……。”正式上任后,她克服重重困难,致力于争取国民政府对“华南”的承认。在其全力争取下,1931年10月,王世静向国民政府中央教育部提出申请,其后多次亲自前往南京斡旋,终于在1933年获准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临时立案,该校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获得承认。翌年6月,华南女校获准永久立案。在争取学校立案的同时,王世静积极招聘在美国获得硕士、博士的校友回校工作,加强华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1934年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该校具有文学士和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35年,华南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当时王世静主要负责与官方的联系。

抗战期间,福州两度沦陷,“华南”也经历了搬迁、教员和经费紧缺的等困难,王世静四处奔波,联系教师,筹措资金,支撑“华南”度过难关。

福建华南女子学院的校训是“施当受”(Having received,I ought to give), 以王世静为首的校方提出“华南”办学的宗旨是“本中华民国教育宗旨,以栽培中国女子青年得受文学、科学上、职业上之高等教育,并养成牺牲服务之高尚人格。”正是这种精神激励和造就了“华南”学子,她们在社会的各个行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如此,当“华南”处于艰难时期,“华南”校友积极捐资出力,帮助母校度过难关。1985年,“华南”复校,也是海内外“华南”校友通过多方努力和积极筹备而成功的。

王世静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她献身与基督,也献身与“华南” ,她给“华南”奠定了大爱和牺牲的人类精神。王世静一身扑在“华南”, 用她自己的话说:“过去、将来,我都属华南。华南为我敞开了大门,在华南求学的时候,我听到基督的召唤,‘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他得安息’。……正是在大学的殿堂里,在爱的生活中,我找到了耶稣基督的道路,从此人生变得开始光明起来,生活中充满着各种应许和奇遇。我开始意识到,帮助广大中国妇女追求更充实的生活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机会。”她认为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意义是人类进步的意义,她教育学生要安安静静地读书,以奉献自己给社会和世人。

王世静与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长吴贻芳既是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校友,又是办学的朋友。她们与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关系甚好,她们的“华南”与“金女大”是当时中国女子教育的典范。1947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校长授予王世静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

王世静美丽、端庄的外貌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有“华南”校友这样回忆说:“当年王世静正年轻。在我院的外事处,我终于见到了当年的美人照。我不想用细长的眉毛,大大的眼睛,双眼皮,长睫毛,高鼻梁,含笑的嘴,瓜子脸这样的词汇来形容她。不能,在我可怜的词汇中,找不出可以形容她的字眼。她给人的是一种完整的美感:是她的神,而不是 外貌,是她那双凝神的眼睛里深深蕴藏着的美。”王世静也曾有过一段男女爱情经历,男友后来在美国结婚,她可能因此终身不嫁。她与她姐姐王世秀住在一起,姐夫是陈芝美(男友的哥哥)。

1951年3月,“华南”与福建协和大学等合并为福州大学,以后又有些院校合并成为福建师范学院(即现在的福建师范大学)。王世静曾先后在名义上担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和图书馆馆长等职。自50年代开始,她为人变得很低调、消沉,常常“低着头上班,不和人打招呼,沉默寡言” 。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她大都在图书馆里度过。据福州《仓山区志》记载,“1957年,华南开展反右派斗争,一些与其共事多年的原华南校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她心存疑虑,思想负担很重” ,以致她的精神崩溃,于是回家,闭门不出,极少说话,不理头发。上个世纪70年代,王世静患了青光眼,什么也看不见,之后在病榻上度过了20多年,直到1983年9月9日去世。

资料来源

  • 潘丽珍:“伊人宛在——守护精神”(福建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8月
  • 《福州仓山区志•教育卷》

关于作者

黄时裕

福建神学院教师、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