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  — 1975

王载

Leland Wang

著名基督徒布道家,有“中国慕迪”之称;中华国外布道团主席。

王载于1898年出生于福州南台岛一个非基督教家庭里,祖辈亲族中没有一个人是基督徒。王载从年幼到年少,在平凡而安定的环境中长大。1913年,当王载15岁时,得入上海新式学堂——南洋公学读书。1915年毕业后,出于个人的兴趣与志向,他进入烟台海军学校(Chefoo Naval College)学习,谋求以海军为其终身职业。从海军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到吴淞、南京等地军舰上服役。1916年,他在福州与自己相恋有年的未婚妻潘少容成婚。二人婚后生活不仅十分美满,也因此改变了王载的人生轨迹。

和王载一样,潘少容原本出生于一个非基督教家庭,与王载订婚时,也还不是一个基督徒。但当其在校求学期间,有机会参加基督教布道会而听信了福音。那次布道会是由著名女布道家安汝慈(Ruth Paxon)主领的,她大有能力的宣道深深打动了潘少容的心,遂决志接受了基督。信主后,她真诚希望自己的未婚夫也能够接受福音,就写信给在外服役的王载,向他传福音的同时,也希望他能够到附近的教堂做礼拜,却受到王载的反感与嘲笑。当王载回福州准备与潘少容结婚时,潘坚持以基督教仪式举行婚礼。王载当时觉得无所谓,只要成婚就好。于是二人在华南女校的礼拜堂以基督教婚礼仪式,正式结为夫妻。婚礼后,王载领著新娘回到王家老宅,按当地规矩要到王家祠堂向祖先牌位敬拜。但身为基督徒的新娘坚拒敬拜祖先牌位,此举引起王氏亲族的不解与不满,也使得王载非常尴尬。

婚后第一个主日,潘少容要去教堂做礼拜,为不使新婚妻子扫兴,王载随其前往。虽然他对牧师的讲道无甚兴趣,但讚美诗“愿与我主相亲”却深深打动了他。此后他改变了对基督教的偏见,愿意追求基督教信仰。在其妻的帮助下,他开始查考圣经。当读完新约《马太福音》时,他已完全为耶稣的生平与教训所折服,遂决定接受福音,并于1920年受浸成为基督徒。

随著在信仰上的追求不断深入,王载奉献自己做一个传道人的心也愈加强烈,但若放弃自己所喜爱的,且前途似锦的海军生涯,心中也不免觉得可惜。当时他已升为大副,在江贞舰上服役。1921年,当他内心正在激烈挣扎,难做取舍之时,一日他在舰上阅读旧约《以赛亚书》,当读到:“离开吧 …… 要从其中出来,你们扛擡耶和华器皿的人,务要自洁。”(以赛亚书52章11-12节)这节经文时,内心大受感动,并以此作为神呼召他出来为主宣道的凭据。于是,他不顾一切拦阻与艰难,毅然离开海军,回到家乡福州,成为一个传扬基督福音的使者,时年23岁。王载此举非同小可,可谓独辟蹊径的创举。因他从未接受过任何神学训练,又无西方基督教差会的任何支持,他是完全凭著信心出去宣教的。因此,他被称为国内“自由传道人”或“走方宣教者”第一人。

王载起初传道时,采取最为简单可行的走街串巷,露天布道方式。他身背一只装有圣经和福音单张的木箱,手拿一个铃铛,边走边摇铃边唱诗。遇有合适的场地,就放下木箱,借歌声聚拢路人,向他们分发福音单张。然后,他或读一段圣经,或讲一个福音故事,或作一个见证,就这样在福州各处播撒福音的种子。

不久,王载得遇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轻同工,他们多为福州圣公会三一书院的学生,其中除王载的弟弟王峙外,还有倪柝声、缪绍训、陆忠信和魏光禧等人。他们不仅在校内传福音,还常利用节假日,成群结队上街张贴海报,手拿标语,身穿红字白底的“福音背心”,敲锣打鼓地进行福音布道,在福州造成轰动性效应。

在现代中国教会有著重要历史地位,后来遍及全国乃至世界的“基督徒聚会处”,就是从王载家里开始的。初始时,他们只是一小群人聚会,不久,他们在福州仓前山的十二间排租了房子,有了固定的聚会地点后,“基督徒聚会处”正式成立。这是一个没有任何差会背景,完全由中国基督徒自发的教会,不隶属于任何宗派,因此他们可说是中国自治、自养、自传教会的先驱和典范。此后,他们在一起同工五年之久,宣教工作大有成效,发展很快。除宣教外,他们亦十分注重个人属灵的敬虔生活,“不读圣经,不进早餐”之语,即是王载为后世教会所留下来的一句名言。基督徒聚会处的兴起,使福州成为中国现代教会史上一次极有影响的福音运动的发源地。

1925年,可能因教会的发展方向问题,王载和倪柝声发生了分歧,以致两人分开,按各自的恩赐和领受继续影响著中国乃至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华人教会。此后不久,王载扩展了自己的布道地域,不仅限于福州,也远赴香港等地巡游布道。1928年,来自加拿大宣道会的传教士翟辅民牧师(Rev. R. A. Jaffray)在香港与王载恳谈,希望他能去南洋诸国布道,因翟牧师内心一直对居住南洋的土著和华人怀有宣教的使命。在翟牧师的建议与恳请下,王载于1928年冬开始了他南洋宣教之旅,足迹遍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群岛,以及东婆罗洲等地,最后经香港返国。王载此行坚定了他和翟辅民向南洋诸国宣教的信心,故于1929年,他们与黄原素、赵柳塘、吴济华和刘福群(William C. Newbern)等人,共同发起组织了“南洋布道团”,在行政与经济上独立,由王载担任主席,并将该机构总部设立于广西梧州,全力推展对南洋诸国的布道工作。

1929年10月,王载先后到上海、杭州、青岛、济南和北京等地主领奋兴布道大会,向各地教会传递资讯,以唤起中国基督徒对南洋宣教的责任感,各地反应十分强烈,纷纷捐款支援。由此,南洋布道团已成为完全由中国基督徒支援的差传机构,故此该团更名为“中华国外布道团”。这是第一个中国教会面向海外宣教的差会。

此后,王载完全投身于海外布道团工作。在他的领导下,取得可观的成就。到1955年时,中华国外布道团已有三十多位同工,分布于越南、印尼各地。从1945到1955十年中,共建立了九所新礼拜堂,信徒达五千余众。在四十多年里,王载不辞辛苦,往来奔波于南洋诸国,港、台、美、澳等地,主领布道会和奋兴会无数,直到他人生的最后几年,才定居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王载是一位出色的布道家,讲道别具一格,每次讲道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但讲道内容却很有份量,也十分生动感人。

1975年12月13日,王载走完他一生的路程,安息于加州的一所医院,享年77岁。在众亲友为他举行的追思礼拜上,其胞弟王峙在颂词中所讲的四句话:“主拯救他,主选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可作为王载事主一生的最好诠释。

资料来源

  • 查时杰,《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中华福音神学院岀版社,1983年。
  • 王载,“仆仆风尘三十年”《灯塔》第九期,1957年3月。
  • 王载,“未读圣经,不进早餐”《福音报》,1967年9月17日。
  • 王峙,“主仆王载”《福音报》,1976年6月27日。
  • 王峙,“蒙召四十年”《福音报》,1964年10月18日。
  • 郭懿纯,“难兄难弟”《福音报》,1964年8月23日。
  • 林证耶,《翟辅民传》,香港:宣道书局,1962年12月。
  • 《蓬岛开荒记》,印尼:基督教银号出版社,1954年5月。
  • 王峙编,《王载见证录》,台北:中信印务部,1980年6月。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