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Wang Zheng

1521 — 1644

王徵

明代科学家、机械学家。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杨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

  Catholic Church in China

  河北 , 陕西 , 山西

明代科学家、机械学家。天启、崇祯年间,任直隶广平府推官、南直隶杨州府推官,及山东按察司佥事等职。他毕生致力于传授西方学术,在晚明时期对传播西方科学和促进文化交流方面卓有贡献。他亦是晚明第一批天主教徒之一,是中国天主教会四位重要领袖之一。

一、被人淡忘的王徵

在中国天主教历史人物中,王徵的名声比起徐光启、李之藻等人逊色不少。但从生平事迹来看,他对国家、对天主教会有着相当的贡献,特别在介绍西洋科学方面,其功不在徐、李之下。王徵之所以未受重视主要原因大致有二:

第一,王徵曾被论罪下狱。一个曾为阶下囚的人,自然难以被列为典范。不过后来已有文献证实,王徵是因受诬陷而获狱,实乃怨狱。

第二,王徵曾违反教规而纳妾。此点的确是有违天主教一夫一妻制,不过按当时社会背景来看,纳妾是一普遍的社会风尚。重要的是,王徵日后坦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回头改过。他曾专为自己纳妾认罪,并写了“祈请解罪启稿”。无论如何,像王徵这样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教会等均有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不应为后人所忽略。

二、生平简介

王徵,字良甫,号葵心,陕西泾阳鲁桥镇人。生于1571年(明隆庆五年)。其父应选公是乡里的教书先生,教授经算;母亲张氏慈惠勤俭。他家中还有两个弟弟:王徽与王彻。王徵自幼随父读书。无疑,父亲的教诲,母亲的照顾,以及家庭生活的温馨,为他日后求学、求职铺就一条坦途。除父亲外,对其影响甚多的还有舅父张鉴。父亲开始他的启蒙教育;自七岁起,王徵又随舅父读书。舅父任官外出,他也随行。因此,他称舅父为“舅师”。

王徵早年信佛,但在其母于万历二十三年去世后,因偶见道书中有“一子成仙,九祖升天”之语,思欲藉悟道以报亲恩,乃转而笃信道教达二十余年,并编撰有《周易参同契注》、《百字牌》、《辨道篇》、《元真人传》、《下学》、《了心丹》等道教书籍,但他同时仍与佛教僧人往来密切。

王徵17岁时入庠就读,24岁中了举人,52岁时考中进士,曾先后出任直隶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县东南)、杨州府官和山东按察司事监辽海军务。在杨州做官时,对魏忠贤的生祠,王徵和另一陕西三原人拒不朝拜,被当时人誉为“关西二劲”。

明末,建州叛乱和流寇猖獗使得许多有识之士大力提倡实学,希冀能藉此富国强兵。王徵在入京会考时曾以举人身份上书皇帝,愿以“布衣从戎”报效国家,积极练兵备战。后来,他参考古代诸家兵书,写成《兵约》一书。不久又著《客问》一书,具体提出制敌方略。

王徵做官以前,在家乡以著书讲学为务,精研理学,以经算教授乡里,并从事一些农具和日常用具的改良和发现,研制过水力、风力和载重机械。他这一时期的科学成就,后被收入《新制诸器图说》一书;其理学著作《两理略》、《辩道说》等,均在这一时期完成。

王徵在京求取功名,以及出仕为官数十年间,适逢利玛窦(Matteo Ricci)等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因此他与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龙华民(Niccolo Longobardi)、邓玉函(Johannes Schreck)等人交往甚密,并师从他们学习拉丁文和西方科学知识。根据邓玉函口授,自己笔译,王徵于1627年写就《远西奇器图说录》一书,以达到他科技救国的目的。王徵一生勤于撰述科学,主要著作有:《学庸义解》、《两理略》、《辩道说》、《历代发蒙》、《百字解》、《兵约》;科技著作有:《西儒书》、《圣经直解》、《西书释译》、《新制诸器图说》等。

王徵晚年正逢李自成起兵反明,面对国破家亡的残酷事实,他必须在“大节”和“十诫”之间立做判断,深浸于儒家传统的王徵,最终毅然选择了自杀尽节,时值1644年,享年73岁。

三、王徵的宗教思想

王徵早年是一个充满人世精神的青年士子,常以范仲淹以天为已任的精神自勉。他对宗教发生兴趣,是因其母病逝而使他开始探究生死之问题。由于儒学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此他由佛而道,但都没有“得其至当不易之实理”,直到归信天主教才使他获得安身立命的依据。王徵也希望天主教为道德提供价值渊源,他批判理学以气或理为世界本原,认为人们在道德上缺乏敬畏之心,“皆此说恣之也”。王徵归信天主教的一个直接契机就是受到耶稣会士庞迪我(Diego de Pantoja)伦理学著作《七克》的影响,认为天主教信仰使其行为得到准绳。

王徵为儒学“仁”的概念增加了爱天主的内涵,表现出一种超出血缘与政治从属关系的博爱精神。他并且把这种精神带到了其政治实践中。为官期间,他没有沾染到官场陋习,“独时时将畏天爱人念头提醒,总求无愧寸心,曾书一联曰:‘头上青天,在在明威真可畏;眼前赤子,人人痛养总相关。’”王徵这种情怀,既来自儒家的传统,也来自其宗教信仰的热忱。怀着这种救世的热忱,王徵不畏强权秉公执法,兴修水利,为民造福,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始终无法放弃对人世苦难的关注,正如他自己所说:“天付热肠,脉脉难冷”。

崇祯四年(1631),王徵由徐光启门人孙元化举荐,任山东按察司佥事辽海监军,直接参与明末维新运动。万历末年,徐光启等维新派提倡以西洋枪炮加强军事防守,但是不断遭到保守派的阻挠。在后金对明侵扰日益严重之时,徐光启等人的提议被接受。孙元化与王徵企图在登州建立一炮兵基地,以图恢复失地。但是维新运动终难挽狂澜于既倒,维新派对国家民族的“一片痴肠”,只能“终成大梦”。孙元化反而无辜被戮,王徵则以非罪遭流放,此后十余年被摒弃于仕途之外,使之感到报国无门。他一度由积极入世转向回归自然的消极道路,企图在自然的抚慰下冷却其救世热肠:“听几曲琵琶,把多少热肠都丢罢,看几缕烟霞,将这些好风光打当咱。”但是凭持“百样真危赖主扶”的信仰,他超越了大多数中国士人“儒道互补”的思想模式,从回归自然的生活中走出来,重新燃起对苦难世界关注的热情。他在陕西家乡创立了天主教民间慈善团体——仁会,以救济战乱中的难民,用爱心来“补此有憾世界”。他立“会约”,兴教堂,往返三原、西安,专心于“天学”(传教)活动;同一时期内,王徵还撰写出《仁会约》、《两理略》、《山居自咏》、《崇一堂日记随笔》等有关慈善、政绩、科技、奇闻、词曲的晚年作品。在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里,王徵反复阐释的就是“畏天爱人”的观念。

自从皈依天主教之后,王徵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深受天主信仰的影响。他的《畏天爱人极论》一书是其天主教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在三个方面:

第一,王徵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天主。首先,他指出“天主”是宇宙的本体,是根本的存在,是“所以然之初所以然”,即生天、生地、生人、生物之大主,“天主”把握、主宰了宇宙一切事物。天地间凡物无不有一主宰,喻如一人之身,有一主焉,心神是也。而且,天主是全在、全知、全能的神。天主的“天”是形而上的天,而非形而下的天,因此,天主无所不在,他的存在超乎一切空间与时间之上:举四海万国之大,视同弹丸,若运旋一掌之内,无所不照临,无所不赡养,无所不震摄而提扶;而且无远弗届,无微弗入,无隐弗烛;不疾而速,不行而至,天上地下,总皆临莅之区,逞古来今。全知的天主不仅能够深谙每个人的内心,甚至清楚掌握个人独处时的言行。天主不但是人心神之主宰,而且还为人类制定世间规则“十诫”,供人类遵守,并在人身后世设天堂、地狱以扬善惩恶,使顺之者升天堂受福,逆之者堕地狱加刑。

其次,王徵论证了“天主”独尊的唯一存在性。他说:盖天既有主,则不得徒视为形色苍苍之天。主而冠之以天,则一尊而更无两大。讵但一人、一家、一国之主莫之敢并,即一世之共主,千万世之共主,莫不在其统领纲维中,同受其赏罚也者。

再次,王徵着意论述了“天主”与物质的“天”的不同,说明“天主”是人格化的神灵,是超越一切的主宰。他批评了中国理学中的“理”或“气”为世界本体的说法:惟其不知天上有主,且不知有赏罚。王徵认为“理”或“气”不是世界本原,因为它们“冥然空虚”,无法解释“天命”为何,无法解释世间一切“福善祸淫”之“所以然”。实际上,使天地气机而动者,是“天主”这一“主人翁”使然;人格化的“天主”才是万物之本原。

四、王徵的科技成就

因受父亲和舅舅的影响,王徵从小就对自然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他父亲在乡里教授经算,著有《算数歌诀》和《浒北山翁训子歌》各一卷,是家乡经算专家。他的舅舅曾任河东都运司,对机械、经算颇有研究。这对他后来热衷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和从事发明创造、产生了直接影响。

王徵7岁时随舅舅读书,除学习《四书》、《五经》外,他还尽得舅师机械方面之真传。王徵24岁中举人,但直到52岁时才登进士。晚明之时,随着利玛窦、汤若望等耶稣会士来华,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大规模接触。王徵一生广交“奇人”,喜读“奇书”,善制“奇器”。他与西方传教士交往甚密,从他们学习掌握了许多先进的科技知识,成为第一个学习拉丁文的中国人,亦成为中国“第一位机械工程学家”,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的学者。他不仅接受了西方自然科学、语言学等知识,同样也接受了天主教的教义和教理,受洗入教,成为晚明第一批天主教徒之一员,和其他三位著名科学家和天主教徒徐光启、杨廷筠、李之藻被合称为天主教会“四贤”。

王徵对明末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曾起到重要作用。天启六年(1626) ,他协助法国耶稣会士金尼阁完成《西儒耳目资》一书的写作,这是我国第一部用罗马字注音的语言学专著。

天启七年(1627),由瑞士耶稣会士邓玉函口授,王徵译绘的《远西奇器图说》出版问世,成为我国第一部介绍近代欧洲机械工程学、物理学方面的专著。早在万历四十六年四月,金尼阁、邓玉函等22位耶稣会士来华时,带来7000余部书,其中有部分书籍记载有当时先进的科技知识。《远西奇器图说》正是源于其中的三部书:当时欧洲最新出版的荷兰数学家、工程学家斯蒂芬(Stephen)的著作《数学通论》(1608);德国矿冶学家乔治.鲍尔(George Ball)的划时代巨著《矿冶全书》(1556);意大利工程技术家拉梅理(La Merced)所著《论各种工艺机械》。

《远西奇器图说》一书共分三卷。第一卷论重心、比重等各种力学原理;第二卷论述杠杆、滑车、轮轴、斜面等各色力学器械;第三卷绘有54幅机械样图并附有解说。这些机械以农业用具居多“皆裨益民生”,并且制作精巧,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其“实为甲于古今”。《远西奇器图说》的翻译和出版充实了我国古代机械工程学和物理学的内容。它不仅介绍了当时先进的科学知识,也给我国古代在这方面的发明创造以第一次理论上的说明。

王徵除翻译西方科学知识以外,还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对知识较强的理解力,发明创造出许多新颖、实用的机械,并将这些机械绘制成《诸器图说》一卷附于《远西奇器图说》后流传于世。其中大部分为日常生活用具,例如有由低向高处饮水的“虹吸”;灌溉农田的“鹤引”;以风力带动磨盘的“风”;报时机器“轮壶”等等。在其《新制诸器图说》一书中,记录了他个人的发明如自行磨、自行车、轮壶,以及代耕等等。其后王徵在《新制诸器图说》补充手稿中,新增加了二十四种机器:“天球自转,地堑自收,……水轮自汲、水漏自升、火船自去、火雷自轰、风轮转重、风车行远、云梯直上、云梯斜飞、气足发矢、……、自转常磨、自行兵车、活台架炮、……神威惊敌”。在其他著作中,还收录有王徵的其他一些发明,如运重机器、活动地平、生火机、西洋神器测量定表、活闸自动开闭及常闸上下转移之器、榨油活机,以及螺丝转梯等等。王徵所从事的科学活动,不仅是为了欲显主荣的耶稣会士的宗旨, 而且是为了简单、易行,且有利于社会与民生。因其在传播西方科学,以及促进文化交流方面的卓越贡献,故得享“南徐(光启)北王”之誉。

归属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 Dictionary of Asian Christianity, copyright © 2001 by Scott W. Sunquis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Grand Rapids, Michigan. All rights reserved.

资料来源

  • 宋伯胤著,《明泾王徵先生简谱》,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
  • Nicolas Standaert (ed.), Handbook of Christianity in China: 635-1800, vol. 1 (Leiden, Brill, 2001)。
  • 戴念祖,《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第一版)力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
  • 王徵,“祈请解罪启稿”,《王徵遗著》,李之勤编。西安:人民出版社,1987年。
  • 刘先洲,“王徵与我国第一部机械工程学”,《机械工程学报》第6卷第3期,1958年。
  • 郭熹微,“‘百样愿危赖主扶’王徵的信仰源头”,《维真学刊》,第199801期。
  • 相关网络资料。

关于作者

钱立风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