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Xie shaoying

1884 — 1955

谢绍英

美国康奈尔大学第一位中国留学生;教育工作者。倡导和推动中国女子教育的先驱者之一。

  美以美会

  福建

1884年,谢绍英出生在福州,是美以美会牧师、教育家谢亨韬(Sia Heng-To)的女儿。她的叔叔谢锡恩(Sia Sek Ong)是福州最早接受基督福音的信徒,并很快成为美以美会的牧师,后来被尊为福州美以美会教会的“七灯台”之一,也是中国教育西化的先驱者之一。他曾经访问美国,获颁好几个荣誉学位,并且受到过美国总统格罗佛·克利夫兰的接见。父亲和这位叔叔对谢绍英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谢绍英自幼在卫理公会所办的一所走读学校接受教育。1900年,谢绍英到美国的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求学,成为康奈尔的第一位中国学生。从1900-1904年,谢绍英先后就读于该校的音乐学院和艺术学院。

谢绍英于1910年从康奈尔大学毕业后,回国在中国第一所女子学院——福州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工作了15年,期间积极倡导中国的教育改革。她还担任过福建基督教教育会总干事、福建青年会会长和农村实验站及教育中心负责人等。谢绍英还在福州花了19年时间监督农村教育,其中一些时间与她在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的工作重叠。在中国,她付出最多的是教育和教会。

1936年,谢绍英访问美国,从早春到夏天,到各地举行巡回演讲。1936年6月,康奈尔大学校长Herbert Burgstahler授予她荣誉博士学位。在二战期间及之后,谢绍英继续从事中国教育改革事业,直到1953年。

谢绍英是中国教育体制现代化建设和推动女子教育的重要人物。早在康奈尔大学求学期间,她就有志于回国后倡导教育改革,特别在推动女性教育方面。从1904年至1937年,一直保持着与康奈尔大学领导层的信函往来。在1904年11月26日她写给康奈尔大学教授James Elliott Harlan的信中,谢绍英提到她已经开始帮助福州神学院的女孩子们组建了一个以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社团命名的文学社团。

在1937年10月18日写给Herbert Burgstahler教授的信中,谢绍英义愤填膺地控诉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并且希望西方列强能够从道义出发,干涉和阻止日本的侵略行径。

谢绍英终身未婚。1953年,她从福州搬到上海,与侄女同住。1955年1月24日病逝于上海。

资料来源

黄时裕、李亚丁根据林轶南、杨嘉妍、曹叶晨、孙菁鸿等与穆言灵(Elyn Maclnnis)合作编写的《福州鼓岭历史文化研究报告》第53-56页编辑整理。

关于作者

黄时裕

福建神学院教师、传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