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惠庆于1877年4月2日出生在上海虹口的一个基督教家庭里。其父亲颜永京是上海虹口区圣公会教区牧师,也是圣约翰大学的创办者之一。颜惠庆早年就读于圣约翰书院、英华书塾、同文书院。1885年,他与内地会的教友结伴去美国读书。
1897年,颜惠庆高中毕业后,进入弗吉尼亚大学学习。大学期间,他有机会担任主日学学校的老师,这给他带来很好的体验。颜惠庆也加入了基督教青年会,但因为他觉得基督教青年会对宗教活动不够重视,于是他就在维吉尼亚州的一个乡间教会成立了儿童主日学学校。每个星期日,颜惠庆都会与一位同学骑自行车前往这个乡间礼拜堂,教导一班儿童。
在大学的几年当中,颜惠庆每个星期日都会徒步到镇上的礼拜堂做礼拜。他还参加各个宗派的聚会,如圣公会、长老会、监理会、浸信会等宗派的聚会。他也会与同宿舍的一位天主教同学去往天主教堂做礼拜。
夏天的时候,颜惠庆也会与同学来到当地的小镇消夏。他与大学的同学、当地圣公会的牧师的儿子在一起,参加所有乡村里的活动,比如跳舞、游泳、爬草堆、野餐、主日崇拜等。
1900 年,颜惠庆终于在维吉尼亚大学修满了文学学士学位所要求的所有课程,得到了学士文凭。他是这个大学历史上第一位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也是所有在这个学校留学的外国学生中第一个顺利毕业,取得文凭的人。
1900年8月,颜惠庆离开了美国。当时他仅凭领事馆秘书出具的一份介绍公函,就先前往加拿大,然后从加拿大乘船踏上回国的路程。当他抵达上海之时,正值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他就与其大哥全家在上海同住。至此,颜惠庆的学习生涯结束,即将踏上自力更生的人生阶段。
由于颜惠庆是幼年时期离开中国,去美国求学,在美期间都是用英文来学习的,等到回国之后,已经是成年的他对于身边的许多事物都不熟悉,甚至连上海方言都讲不清楚了。
回国后不久,颜惠庆到梵王渡面见圣约翰大学的校长。面谈之后,他被圣约翰大学聘为负责大学和中学两部的教员,月薪为一百银元,这对于一个新任大学教员来说是很高的待遇。除教学外,颜惠庆经常参加很多课外的活动——到学生主办的文学会演讲,担任当地辩论会、运动会的裁判员等。此外,颜惠庆还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国文。为此他请了专门的中文老师,参照当时影响力很大的新闻报纸《万国公报》来学习中文。
1905年,上海的《南方报》增设英文版报纸,报道时事新闻。颜惠庆应该报刊聘请担任英文编辑。
1906年,颜惠庆参加了清政府举行的针对留学欧美毕业生的考试,获得第二名的成绩。此后他被政府安排到学部工作,同时仍然担任大学的教师,并参与编撰中英词典《英华标准双解大辞典》。
由于颜惠庆具备英文能力,不久他应征担任伍轶庸先生出使美洲的使馆二等参赞,负责处理一些英文案件。在美国期间,颜惠庆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系统进修了外交理论和国际法知识,并加入美国国际法学会。
1910年,颜惠庆回到国内之后,第三次来到北京,进入外务部工作,先后担任外务部主事、参议。
辛亥革命之后,颜惠庆代表袁世凯造访各国驻华公使,获得各国的支持,因此取得了袁的信任和赏识,不久获任外交部次长。
1912年,孙中山先生辞去参议院的职位,不久又发生了兵变,袁世凯出任临时大总统。新内阁组成时,颜惠庆被提拔为北洋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外交部次长,后来又升任为总长和内务总长。
1913年,颜惠庆携家人前往欧洲,出任驻德国、瑞典、丹麦三国公使。
1916年,正在德国任职的颜惠庆遭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亲眼目睹了战争时期德国人民缺衣少食的惨况。
1919年,颜惠庆以顾问身份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巴黎和会。
1920年(民国9年)颜惠庆回国。同年8月至1922年,颜惠庆奉大总统徐世昌之命出任外交总长,任内基本采取亲英美路线,重视对日本的交涉,尤其是有关山东问题的交涉。1921年5月,恢复和德国的邦交。同年12月18日,颜惠庆任代理国务总理;1922年6月12日颜惠庆正式出任国务总理。1923年,颜惠庆又担任财政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北京外交使团领袖公使。
1924年,颜惠庆担任农商总长。任内,他尽全力改进工作,为节省开支,他裁掉多余的人员;改组商标局,尽力争取外国对于中国商品的信任度;召集国内的工商界代表,一起讨论国内的工商问题。
1927年,颜惠庆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驻美公使。
1928年之后,由于张作霖攻入北京,颜惠庆搬迁至天津。在天津,他被邀请参加几家公司的董事会,包括大陆银行董事长、天津自来水公司董事长。除此之外,颜惠庆也担任南开大学的董事会主席。
颜惠庆于1932年至1936年出席了联合国大会,代表中国在国联大会上提交了日本侵略中国提案,促请国联大会和行政院制裁日本。
1937年,日本开始侵华战争。当国家处于危难之时,颜惠庆四处奔走,领导万国红十字会,在上海主持难民和伤兵的救治工作。
1939年,颜惠庆以国民政府特使身份再度赴美担任驻美公使,两次拜见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中国争取到大量的美国援助。
1940年12月,颜惠庆从旧金山返国,居住于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占领香港,颜惠庆被软禁。期间他拒绝了日方要其出任亲日政府职务的要求,后被逮捕解往上海关押。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颜惠庆担任了上海市参议员、联合国远东救济与复兴委员会主席,还当选为第一届中华民国立法委员。
1949年2月,颜惠庆受代总统李宗仁的派遣,前往西柏坡同中国共产党和谈。和谈失败后,颜惠庆返回上海。中共攻占上海前,他留在上海,拒绝随国民党撤离。
1949年以后,颜惠庆担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950年5月24日,颜惠庆因心脏病病逝于上海,享年74歳。
资料来源
- 颜惠庆,《颜惠庆自传》,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年。
- 卓新平,《中国基督宗教史词典》,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年。
- 陈旭丽,《中国近代史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年。
- 李景田,《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1921-2011)》人物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
- 陈雁,“颜惠庆:北洋外交的领军”,《CNKI》,2007年。
- 刘寿林,《民国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5年。
关于作者
作者系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班学生,在李亚丁博士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