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亚,独龙族人,生年不详。自幼随父母侨居缅甸,1943年从西方传教士接受基督教信仰。1951年,美国内地会传教士在缅北浦萄举办了一期传道人培训班,伊里亚特地前往浦萄参加培训,结业后就回独龙江传道。
1953年,伊里亚回国在独龙江定居。1956年,他代表独龙族参加了“全国少数民族国庆参观团”,到北京观光学习。返乡路上,接到丽江地委通知,要他参加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同前来我国访问的缅甸总理吴巴瑞、副总理苏卓昆、吴党印等贵宾,在德宏州的芒市举行的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暨中缅边界问题座谈会。在这次大会上,伊里亚根据中缅两国边民长期往来的历史,实事求是地就中缅边界北段,即属独龙江上游地段的有关历史问题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他的发言为中缅为独龙江区域划定边界的工作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为合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事实依据。
1958年,伊里亚被送到昆明学习,1962年返回贡山。“文革”期间,他不被获准回独龙江,被安排在查腊定居。直到1986年9月,他在泸水县上寨坪子教堂被按立为牧师,从而成为首位独龙族牧师。此后,他先后担任云南省基督教协会副会长,怒江州政协副主席,贡山县基督教爱国会主席,以及怒江州基督教协会会长。伊里亚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经常不顾年迈体衰,深入基层教会,在传扬基督福音的同时,也帮助贯彻落实民族宗教政策。
在贡山,由于教牧人员缺乏,受个别自封传道人的影响,个别教会在信仰上出现偏差,甚至出现异端。1984年7月,在茨开区阿嘎腊村有15个信徒,因受到一个自封传道人的蛊惑,砍掉尚未成熟的苞谷,宰杀了牲畜,只带着少量的粮食,爬到海拔三千多米的山头上去祈求“升天”,有一位年近80岁的老人也被他们背上了山。当地政府得知此事后,立即派人偕同他们的家属上山,力劝他们下山,但他们坚持不肯。若强迫他们下山,又恐怕闹出人命。正当人们束手无策之时,伊里亚牧师从省里开会回来。闻知此事后,他心里非常焦急,于是他不顾旅途劳累,年老体弱,第二天就偕同有关人等,背上粮食和药品上山看望,本着圣经真理劝慰他们。他恳切的言行感化了那些信徒,遂在亲人的搀扶下返回家中,恢复正常的生活。
对贡山教会出现的非正常的宗教活动,以及混乱现象,伊里亚总是以疏导的方式,团结各村教堂的教牧人员和信教群众,使教会生活趋于正常化。他对教会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为人所称道。
伊里亚牧师另一值得称道的事是,在他的影响与带领下,其独龙族同胞、民族头人孔志清晚年归信了基督,受洗成为基督徒。
孔志清是独龙江孔当村人氏,其父孔目金是当地开明人士,曾在国民政府时期出任独龙江乡乡长。他注重子女的培养和教育,于1934年把孔志清送入茨开县省立小学读书,孔志清因此而成为第一个独龙族接受汉文化教育的人。
1938年,孔志清以翻译和向导的身份,随同中国着名植物学家俞德骏到独龙江进行植物考察。1939年5月,经俞德骏保荐,孔志清得以到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大理分校深造,成为独龙族第一个知识分子。
1950年10月,孔志清被推选为独龙江区区长;1951年被保送到云南民族学院学习。1952年,他赴京参加中央民委扩大会议,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当周恩来总理同他握手,并询问他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时,他回答说:“总理,我叫孔志清,是云南最边远的独龙江来的。”继而又对周说:“过去汉族和其他民族都叫我们俅子、俅扒。”周问他:“那你们民族是怎样自称的?”他回答:“我们历来都自称是独龙人。”周恩来听了当场就表态说:“那你们就按自己的称谓叫独龙族好了,而不要用其他民族对你们的称谓。”并当场指示西南局的领导王威周,该民族的族名就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叫独龙族。其他民族从今后,一律不准使用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从此,独龙族的族名就这样确定了下来。
孔志清于1954年当选为贡山县副县长,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届政协副主席,第一届云南省人大代表。1956年10月当选为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第一任县长;1964年被选为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1977年被选为云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1983年又当选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副州长、云南省第六届人大代表。自1986年起,他连任政协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一、五、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席,且先后当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六、七、八届委员。这样一位政坛的风云人物,在晚年时能够归信基督,完全是因伊里亚牧师带领之故。
伊里亚牧师于1997年在其家乡贡山病逝。
资料来源
- 胡保罗著,《怒江情——怒江大峡谷傈僳族的宣教史》,协传培训中心出版,2006年。119-123页。
关于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