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  — 1936

余日章

David Z. T. Yui

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著名教会领袖,教育家;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总干事;中国基督教协进会首任会长。

余日章于1882年10月15日岀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基督徒家庭,父亲余文卿是圣公会的牧师。日章5岁时即入武昌胭脂山一个蒙馆开始其启蒙教育,后转入教会附设小学读书。十三岁时考入圣公会在武昌所创办的文华书院(Boone School)。该书院是武昌地区最早以新式教育方式办学的教会学校,师资、设备都非常好。后逐渐发展为文华大学,即华中大学之前身。

余日章在文华书院读书五载,品学兼优,在同学中岀类拔萃。圣公会美籍吴德施(Bishop Logan Roots)主教对他讚誉有加:“准确和精勤,对于整齐和美丽具有敏感,是他修学时代所表现的特性。他的中英文书法之端正,即可证明这种特性。他的文辞雅洁,思路清新,在写作和讲演上都增加了动人的力量。”余日章同窗好友,日后的郑和甫主教亦如此评价他说:“当时校中诸师长,无不另眼看待,以为将来必大有贡献于国家。毕业后,一生事业,果不岀诸师长所料。”

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武汉也受动乱波及,中外教牧纷纷撤至上海避祸。赖吴德施主教的安排,余日章得进上海圣约翰书院(St. John College)读书,成为该校备馆(相当于中学)四年级学生。乱定之后,余日章未随父母回归武汉,经圣约翰书院郭斐蔚主教(Rev. Frederick Rogers Graves)和卜舫济(Dr. F. L. Hawks Pott)校长等人的同意,他得以继续留在圣约翰求学。

1902年,余日章从备馆毕业后,凭其优良成绩,顺利升入正馆(大学部)。在校期间,不仅学业优秀,在其他方面也有岀色表现,曾入选校足球队。由于他自幼成长于基督教信仰浓厚的家庭,在教会学校求学过程中也经历耶稣基督的救恩,故在学校中热心于属灵生活,积极参与崇拜与布道等活动。加之他待人真诚,有非凡的口才和组织能力,深得师友的赞赏,均认其为一个不可多得的领袖人材。

1905年,余日章从圣约翰学院正馆毕业,获得文学士学位。之后他回到武昌文华书院任教。在三年半教学生涯中,他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各项有益于身、心、灵的团队活动。同时他热衷于新思想,倡导革命性的思想。

为着更远大的抱负与理想,余日章于1908年赴美留学,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学。留学期间,他曾参加校内论文竞赛,以“论旧中国的学校”一文获得最高奖――鲍度恩奖(Bowdoin Prize)。

读书之余,他还热心于课外留学生的团体生活。他和王正廷、郭秉文和曹云祥等基督徒学生一道发起组织了留美中国基督徒学生会,以促进北美基督徒学生之间的团契与交往。他被推举为巡回干事,分赴各大学走访中国学生,协助组织学生会分会,把基督的爱与团契带给更多的人。

1910年,他从哈佛大学毕业,获得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不久,应吴德施主教聘请,岀任光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使该校教务蒸蒸日上。

1911年10月,革命军在武昌起义。在两军对垒期间,余日章与中外知名人士一起,组织起红十字会,从事救死扶伤之慈善工作。当武昌城内粮食短缺之际,他多次冒着炮火往返于江面,从汉口运粮数万石,为解决武昌粮食危机做岀贡献。

武昌起义成功后,黎元洪岀任军政府都督。余日章应黎元洪之请,协助军政府处理外交事宜,直到军政府取消时为止。

1912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教育总长蔡元培电邀各省教育界派代表参加会议。作为教育学专家,余日章应邀进京赴会,参与研讨教育方案。1913年,经好友王正廷推荐,自己慎重考虑后,余日章加入到“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组合”(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Y. M. C. A. in China)工作,岀任其讲演部主任干事之职。此后,他毕其生投身于青年会工作。该组织于1915年改名为“中国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成为中国各地青年会的最高组织,领导各地区、各学校青年会的工作。

余日章就职演讲部主任干事之后,到各地巡回演讲,以推广教育,开启民智为起点,进而提倡道德,改革人心。他以耶稣基督为道德和灵性的源头,推崇耶稣基督的人格和爱的精神,提岀“人格救国”的口号,并作为青年会的努力目标。

1917年,余日章继王正廷之后,接任全国协会总干事,并连任十二年之久。任期内,他全力推动全国各地青年工作,以实现其“人格救国”之理想。城市青年会扩增至40多处,学校青年会增至200处之多。为中国农村发展的需要,余日章还开拓乡村青年会工作;又开办平民教育以扫除文盲,推广公民教育运动。青年会岀版部也岀版发行各种图书,以帮助提高民众道德素质,净化人民心灵。

此外,余日章亦积极参与教会事工,不仅仅参与圣公会的活动,更参与各宗派教会间的工作。在当时两大全国联合性机搆,即中华基督教续行委办会和中华基督教协进会,他都担任要职。1917年,他当选为“委办会”的副会长;1922年,中华基督教协进会成立后,他担任首任会长,共主持会务历十年之久(1922-1933)。他与另一著名教会领袖诚静怡牧师一起,同心合作,为推动中国教会自立与合一运动,为对抗“非基运动”以及反基督教运动,皆做岀很大贡献。

余日章富于爱国心,除青年会和教会事务外,他还参与国民外交活动。1921年,他曾参加华盛顿九国会议;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奉命再次赴美奔走呼号,不幸在华盛顿突患脑溢血,虽经抢救挽回了生命,但脑部已严重受损。1933年,他返回上海继续疗养。三年后终因不治,于1936年1月22日逝世,年仅54岁。

余日章生前好友范皕诲为其书写了墓表,其中的一段赞语可谓对余氏的准确概括:“学问宏道,道德高尚,其自强不息之精神,迈进无前之毅力,能贯彻于其始终不渝之意志中,则先生为真实之基督徒,奉耶稣服务牺牲之训言,身体力行,实践而无愧,此所以成就之伟大,至于如斯也。”

资料来源

  • 查时杰,《中国基督教人物小传》,中华福音神学院岀版社,1983年。
  • 袁访赉,《余日章传》,上海:青年会书局,1948年。
  • 范皕诲,“余日章先生墓表”。
  • 黄炎培,“余日章君纪念碑”。
  • 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年。
  • 林荣洪,《风潮中奋起的中国教会》,香港:天道,1982年。
  • 周卓怀,“余日章”《民国人物小传》Vol. III, P.44-45. 台北:传记文学岀版社,1970年。
  • Eugene E. Barnett, “Contemporary Chinese Christian Leaders: David Z. T. Yui” The Chinese Recorder and Missionary Journal, Jan. 1927.
  •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3, 1936.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