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Zhang chengzhai

1840 — 1927

张澄斋

浙江基督教名牧,“杭州基督教第一任牧师”、杭州思澄堂原始创立者。

  美国基督教北长老会

  浙江

张澄斋,原名张迎奎,字澄斋,1840年出生于宁波鄞县。他年少时失去父母,后得其三兄弟帮助才有机会读书。14岁(1854年)时,入读美国北长老会在宁波创办的甬北圣经书院,翌年与其三兄弟一起受洗。从圣经书院毕业后,张澄斋即赴镇海任教会传道。

1858年(清咸丰八年),张澄斋、金麟友与信徒龚坤荛、王孝丰等人从宁波来到杭州,寓于紫阳山汪王庙内剪刀巷开始宣教工作。1859年,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倪维思(John L. Nevius )夫妇从宁波来到杭州,最初住在钱塘江畔的六和塔下一座寺庙中,后来在紫阳山上的道观租房布道。此间,张澄斋曾协助过倪维斯注释圣经。数月后,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他们的宣教工作暂告停顿。张澄斋遂转往上虞、绍兴等地传道。1859年6月,倪维思向宁波北长老会差会报告了杭州的情况,建议在杭州开辟宣教站点,这正是差会和传教士们所期待的。于是在1864年11月,美传教士葛宁(又译葛琏)牧师与张澄斋由宁波来杭暂住马所巷圣公会教会内,12月租赁皮市巷五开间楼厅一所作为礼拜堂。

1865年2月,张澄斋携家眷来杭入驻。次年宁波长老会派教师葛宁和谢行栋两位牧师来杭州成立支会,张澄斋被公举为宁波长老会杭州支会治会长老。1868年(同治七年)12月,张澄斋又被公推为杭城牧师,兼理绍兴曹娥、新市、上柏、瓶窑等处教会。来自各地教会的信徒40余人,在皮市巷堂为他举行了按牧典礼,张澄斋便成为该堂第一任牧师。

1872年,美国传教士来恩赐来杭,与张澄斋购得丰乐桥畔关姓房屋一所共四进,后三进改造成洋房作为牧师住宅,前面平厅改为礼拜堂。此后,张澄斋又相继开创嘉兴和海宁等处教会。当长老会皮市新堂成立之时,张澄斋又独立捐建钟楼一座。

除牧养杭州及周边地区众教会外,张澄斋还兼任杭州育英书塾教师等职,直到1902年因病辞职。1917年8月22日,张澄斋牧师因病去世,享年78岁。他多年的事奉与劳苦为其家乡鄞县,为宁波、杭州地区众教会所纪念,被誉为“杭州基督教第一任牧师”。

张澄斋之子张葆卿(1864-1927)于1889年毕业于杭州广济医校,是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他是杭州基督教青年会早期发起人之一,最初青年会的临时会所就在其私人医院——保庆医院内,他自任会长。张葆卿也是杭州青年会第一任董事长,从1914年至1925年(第一届至第十二届董事会),他历任董事,直到去世。张葆卿一生勤俭节约,待人和善,诚实厚道,救死扶伤,也经常出资帮助那些有困难、有需要的人。

1921年,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多,皮市堂容纳不下,故决定再建新堂。当时张葆卿带头奉献一万银元,又从他处募得五万元,共计六万元。1924年,新教堂开始在原丰乐桥教堂旧址上兴建,历时三年多,于1927年落成,取名“思澄堂”,寓纪念张澄斋牧师之意。堂内可容2,000人做礼拜。建成后,思澄堂成为杭州最早、最大的一座基督教堂。

思澄堂建筑采用中国式屋檐翘角的风格,整体建筑呈十字形状,外墙青砖实叠,内用洋松木做梁柱,采用对称格局,木饰精美。一楼讲台下有一浸礼池;二楼主会场,一面是讲台,三面是座位;三楼采用回廊格式,坐在二、三楼任何一角,都能够看到讲台,视角非常好。二楼、三楼的地面,均用木板铺垫;尤其是窗门,采用中国园林的支摘窗式。在教堂的东南角尚有“万世磐石”汉白玉基座石碑一块嵌于青砖墙体之中,整座建筑既有西方教堂建筑的特点,又有中国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

据悉,思澄堂初建时的范围和规模比现存的教堂还要大,一直延伸到解放路中间,并有一座中国典型楼阁式钟楼,共三层。底层是教堂正大门,与周围附属房连成一片,上书“中华基督教会”六个大字;从正大门房小屋楼梯上到二层,可以俯瞰整个教堂内外;第三层原有一口大钟,整座钟楼与教堂建筑浑然一体,后因解放路拓宽而被拆除,殊为可惜!

思澄堂于1930年复活节才首次正式使用,开堂时聘请范光荣牧师,当时参加礼拜的会众有200多人。据《通问报》1936年报道:“中华基督教会杭州思澄堂,位处杭市中心,且屋宇宽敞。杭市信徒不论大小聚会,每假该堂举行,盖因足容二千人故。”  

思澄堂建成后迄今已历百年沧桑,默默地承受、见证了历史。1937年12月24日,杭州沦陷日军手中,思澄堂成为难民收容所,在范光荣牧师的坚守下,救助难民。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后,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正式开战,思澄堂因此成了敌产。驻杭日本宪兵搜查英美传教士住宅,监视他们的行动,教会教产全部被侵占。1945年,日军竟把思澄堂改作“中日文化馆”,作为奴化思想的场所。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思澄堂重新回到中国基督徒手中。“胜利后,长老执事相继回杭,重睹圣堂无恙,衷心无限快慰!”

解放后,思澄堂成为杭州基督教会重要的活动中心,许多重大会议在这里举行。1958年9月,杭州实行教会联合礼拜,合并为五个教堂,思澄堂是其中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思澄堂被杭州图书馆占用,辟为藏书库。直到1981年落实宗教政策,教产才得以归还。这座杭州城区内唯一幸存下来的老教堂,成为第一座开放给信徒聚会的教会。百年前思澄堂建成之时,会友只有200多人,却凭信心建造出一座可容2,000人的大教堂。今日思澄堂主日聚会人数已达3,000多人,远远超过了先人们当初的异象。

资料来源

  • 舒华,“杭州第一任牧师,张澄斋与思澄堂”。《基督时报》,2023年3月13日。
  • 晨旭,“杭州思澄堂——基督教中国化的“百年见证”。载于《杭州历史建筑》,2020年11月18日。
  • 杭州市基督教会思澄堂,“杭州市基督教会思澄堂简介”。思澄堂网站,2022年3月26日。
  • “思澄堂”。网站Wikimapia。
  • 《百度百科》等其它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