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  — 1950

张雪岩

Chang Hsueh-yen

​著名基督徒报人,中国现代著名的基督徒学者、传播工作者,是为中国农民办报第一人;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

张雪岩,原名张松峰,于1901年出生在山东省潍县大常疃村的一个贫苦家庭。他5岁丧母,小时读过两年私塾,后在族兄张贯道资助下在潍县教会办的乐道院(后改为文华中学)读书,但因家境过于贫寒而不得不中途辍学,15岁的他就到药房当了小伙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法等国因战争造成国内劳动力短缺而来华招募华工,17岁的张雪岩就应召远渡重洋前往欧洲战场当了劳工。由于他曾在教会学校学过英语,到欧洲后又继续苦学,故每当外国工头和中国劳工发生劳资纠纷,而双方语言又无法沟通时,张雪岩就从中充当翻译,因此不久,他就被聘任为专职翻译。

1919年张雪岩回国后,正值“五四运动”时期。作为有志青年,他一方面盼望着祖国的强盛,另一方面也看到当时社会的腐败,以及民不聊生的惨状。为谋生计,他受聘于广文中学担任英语教员。在此期间,他与文华中学校长、美国宣教士维里华森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受其影响接受了基督教信仰,从而成为基督徒。

1922年,张雪岩为实践其实业救国之抱负,放弃其教师工作,到天津正记轮船公司任职。但不久因目睹公司老板勾结外商欺压工人而愤然辞职。接着他又尝试走投军报国之路,到南京参加国民革命军北伐队伍;1928年又回乡组建革命军。但旧军阀军队的腐败黑暗,终使他在痛苦郁闷中离开军队。1929年春,他受聘于上海广学会担任助理编辑,此间他经常发表文学作品,曾荣获李提摩太文学奖。1930年9月,张雪岩在老朋友维里华森的帮助下进入南京金陵神学院深造;1933年毕业后重返上海,在中华基督教男、女青年会工作,不久出任全国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

1934年8月,张雪岩辞去青年会工作,与孙恩三一起回到济南创办了旨在普及科学文化,提高农民素质的《田家》半月报。其办报宗旨正如他所写:“农民是国本,知识是力量。”张雪岩在《田家》半月报上写道:“农民是人类最大的恩人,因为人类衣食住行的一切基本生活需要,都靠农民的生产创造。就是最现代化、最科学的机械工业,也是依赖农民生产挖掘出来的原料。所以说农民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文化发展的源泉,一点也不夸张,丝毫不算过火。……至于自古到今创造人类生活需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功德齐天的农民,倒被人们遗忘漠视甚至歧视鄙视,这是多么不应该的事!”张雪岩通过将在国外考察到的情况和中国的现状对比,意识到:中国以农民立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最大多数,国家经济大部分仍旧建立在农业基础上。于是他把科学教育救国同农民问题联系起来,“由八年抗战的痛苦经验中我们了解了中国问题的根本所在,是一个农村大众文化水准提高的问题,新中国的国力潜在于这三万万多人口中,倘若能将他们的认识水准普遍提高, 能分辨善恶,了解是非,并能提高科学生产技能,提高生活水准,过合理的科学生活,农业工业化的口号自然可以逐步实现,把中国变成真正现代化科学的强国。”基于此,他大力提倡文化教育下乡:“下乡吧,教员和学生,医生和护士,牧师和传道人,艺术家,音乐家,电影家,分给农民科学文化知识,改善他们的生产技 能,提高其生活水准,促进其健康的发展。”

张雪岩先后担任《田家》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等职务。《田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面向农民的报纸,成为中国农民学习新文化、新知识,以及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媒介。该报实为16开本的综合性杂志(1949年后改称为《田家半月刊》),办报目的是报道国际国内以及地方的新闻;教导农民科学种田和健康生活;倡导家庭和谐,各尽其责;宣传基督教义,建立本色化的教会。主要栏目有言论、天下大事、农业生产、卫生、宗教、读者园地、学习专页等,该报的口号是“农民是国本,知识是力量”,它隶属于华北基督教农村事业促进会文字部,社址设在齐鲁大学院内,名曰:“田家村”。《田家》以农民为办报对象,办报经费由教会资助,作为民国时期适合农民阅读的杂志,该报刊是最成功的,发行量最大时达到十几万份之多,它将基督教信仰与乡村教育理念作了很好的融合,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张雪岩一生清苦,童年痛苦的生活,使他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坚定了他献身农村,一心要改变农村面貌的信念。他为《田家》操劳16年,正是这种信念的体现。 
为充实自己,张雪岩在1937年8月,暂时离开《田家》出国深造。他先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再赴美国康奈尔大学求学,获得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学位。张雪岩全身心都系在《田家》上,即使在美国留学期间,他也一边读书,一边为《田家》募捐和撰稿。1940年9月,张雪岩学成回国。当时正值抗战期间,他去到大后方成都,在继续编辑《田家》 半月报之同时,出任齐鲁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系主任,所得收入大都用在了办报上。

《田家》问世后,也成为农村基督徒们最爱读的刊物,因为《田家》成为生活在落后农村的信徒们的喉舌,并且为真理、为正义发出了强有力的呼声。在八年抗战期间,《田家》还发表了大量唤醒民众抗日救国的文章,张雪岩本人就撰写了《我们要永远纪念双十》、《中华民族不可动摇的自尊自信》、《正义之声》、《军事第一与士气民气》、《国内战局与国人信念》,以及《纪念抗战五周年》等文章,号召广大民众,只有全民团结,一致对外,才能最后取得胜利。抗战胜利后,他又撰写了《庆新年哀国是》、《求上帝保佑青年学生》、《哭国运招国魂》、《为什么要打仗》、以及《反对内战》等文章,呼吁停止内战,“和平第一、建国第一、民主 第一、自由第一。”

张雪岩亦热心于爱国民主运动,投身于人民权利保障的工作。他痛恨黑暗的封建社会,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与权威作斗争,始终不渝地为争取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及世界和平努力奋斗。1944年底,他同许德珩、潘菽等人在重庆发起并组织了“民主与科学座谈会”,在此基础上,他们于1945年9月3日,创建了“九三学社”。张雪岩被推举为理事,后任常务理事。在1946年2月重庆“校场口事件”中,他和郭沫若、李公仆等人一道遭受到殴打。1946年5月,《新华日报》记者采访他时,他发表谈话:坚决反对“警员制”, 反对国民党独裁,呼吁全国人民起来制止内战。1948年他在《田家》上发表社论,“人类要相谅相爱,才能和平相处。达到此目的,非建立公平合理的社会经济制度与实现真正意义的人民的民主政治不可。”

张雪岩是一位不受任何势力左右的、具有自主精神的基督徒。抗战胜利后,张雪岩针对国内和国际形势写了“基督胜利了没有”一文,指出:“基督教信仰的中心,是两千年前耶稣揭橥的人类互爱的和平教旨。所以举世信徒,自古到今都一致将‘和平’的王冠加在他的头上。但回顾历史,旷观今世,究竟谁在统治着世界,不是基督教拥戴信奉的和平之君——耶稣基督,乃是毁灭人类的‘战争恶魔’”。他“特把耶稣请来向全世界信徒发问:你们真信我吗?”对于教会革新运动,张雪岩不遗余力。1948年他写了“教会应当革命了”的文章,呼吁基督徒为真理和正义而奋斗,宣传科学民主的宗教方针,建立公平理想的社会,创造牺牲无我的教会。   

因其积极参与爱国民主运动,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1948年初,应美国教会的邀请,在吴昑的帮助下,张雪岩取道香港到达美国。1949年夏,他放弃了国外的优越生活,返回祖国,应邀以宗教界代表的身份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并复刊了《田家》半月刊。1949年10月1日,他参加了在天安门举行的开国大典之后,在《田家》上发表两篇热情盛赞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成立的文章。此后张雪岩为宣传国家政策不遗余力,奔走各地,四处演讲,在教会中宣传“共同纲领”的精神,推动教会开展工作。由于工作繁重、操劳过度,于1950年1月28日,他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去世,年仅49岁,其遗体安葬在北京万安公墓。

如今在他的故乡山东潍坊市寒亭区设有“张雪岩纪念馆”, 馆内陈列着张雪岩所用过的书籍,其中厚厚的一本《新旧约全书》尤其引人注目;还有他参与编写的书籍、刊物,如《田家半月报》、《圣经及教会人物》、《灵修进程》等资料。他写给以马内利神学院诸位同学的“基督精兵”赠言亦收藏在馆内。

资料来源

  • 欧阳康著,《张雪岩与〈田家〉半月报》,《人物》,2002年。
  • 陈建明、刘路著,《中国基督教传媒领袖张雪岩与〈田家半月报〉》,《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 网络相关资料。

关于作者

黄幸平

神学院毕业,现在安徽宿州从事教会及神学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