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世华中国研究中心 主页 主页
Mountains

1880 — 1964

张子宜

陕西省知名牧师、慈善家和社会活动家。

  陕西

张子宜,名典尧,字子宜,后以字行。清末时(1880年)生于西安府兴平县南韩村(今兴平县南位乡南韩村)。1907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10月23日在兴平响应武装起义,张子宜被推举为兴平县民团团长,驱逐清吏,宣告保境安民。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后,他投身于“反袁护国”斗争中。为了联络革命同志,进行革命活动,他与南南轩等集资在西安东大街创办“精业有限股份公司”,作为秘密联络地点,并商议准备在西安举事。1914年,由于密谋起义的人员名单被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陕西督军陆建章侦知,张子宜和十多个同志被捕入狱。在西安陆军监狱,遭敌人严刑拷打,他大义凛然,毫不畏惧。 张子宜出狱以后,看到当时因为参加反袁护国斗争,牺牲了许多革命志士,其中有不少烈士遗属处于饥寒交迫的境地,便要求曾经是革命党人的陕西督军陈树藩予以救济。但多次请求,均遭拒绝。张子宜十分气愤,遂放弃政治斗争,立志从事社会福利和救济事业。

早在光绪三十三年(1907)前后,张子宜在兴平基督教堂结识了外国传教士,该堂牧师颇有学识,并同情中国革命,宣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理念。受其熏陶,张子宜接受信仰,成为基督徒。辛亥革命前后,由于反洋教运动日趋激烈,各地基督教会纷纷成立独立于外国传教差会之外的自立教会。1913年,张子宜与三原浸礼会的刘丹芝牧师、户县协同会王树棠牧师、西安基督教青年会聂梦九董事长、西安基督教青年会张亚雄总干事等人,和西安市几十位信徒发起成立了“西安市中华基督教自立会”。该自立会会址设在新城西门外,所有教会的房地产,都由张子宜经手购置,并长期担任自立会牧师圣职。

1922年,张子宜创办了西安孤儿教养院,并任院长。孤儿院在筹建前后,得到不少知名人士的赞助,其中冯玉祥捐地100亩、汽车5辆,于右任、张季鸾、张静江、李仪祉等,都给孤儿院捐赠了不少银元。孤儿院占地190亩(西安120亩、翠华山70亩),盖房近千间,设有一所小学、一所初中,初中附设职业班,有织布、油漆、皮革、裁缝、制鞋、地毯、木工等20个科,各科生产的产品质量都比较好。产品一部分外销,一部分自用,地毯还远销欧美。院内辟有10亩大的一块菜地,所产蔬菜足够全院人员常年食用。他们还自己饲养猪、羊、鸡、鹅、兔、蜂,另有三辆汽车对外运输,一个乐队对外演奏。这些多种经营收入,加上所收院内房屋的出租费,成了孤儿院经费的重要来源。1926年镇嵩军围攻西安期间,城内粮食奇缺,居民多有饿死。张子宜全力奔走呼号,得杨虎城和国民军总监吉希文救助,使孤儿院100多名师生幸免于难。张子宜还经常带领孤儿院全体师生体参加主日礼拜。而在孤儿院内,每天都有晚祷,并设有布道所对外宣教。1927年,张子宜还当选为西安基督教青年会董事长。

张子宜经办孤儿院长达30年,先后收养孤儿近万名。这些孤儿以兴平、岐山、扶风、武功、郿县(今眉县)的为多,也有其他县份及河南、山西等省的,大多是破产农民子女。院内凡有能力学习的孤儿一律入院内小学学习,毕业后入院内初中学习。初中课程分文化课和职业训练课两种,时称“工读并进”。初中毕业后凡能考上师范的孤儿,院内还给以资助。于右任曾说,陕西有三位受社会称赞的人,一是水利专家李仪祉,二是报人张季鸾,三是慈善事业者张子宜。

1949年全国解放,从1950年起,孤儿院院务由西安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为“西安人民育幼院”,一切经费均由国家负担,张子宜仍为院长。在五、六十年代,他曾连任政协西安市新城区第一、二、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64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84岁。

关于作者

陈鼎亮

陜西圣经学校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