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  — 1996

赵君影

Calvin Chao

二十世纪华人教会名牧和教会领袖、神学教育家。曾先后担任中华传道会总干事、中国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总干事、基督教中华归主协会创办人,和中华归主神学院院长。

一、早年背景

赵君影于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的汉川县。父亲在清朝是一位县级官员,民国后失意成为一个吸毒者,无法自拔,使家庭陷于贫困。赵君影自小便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饱受贫穷与困苦。6岁时母亲病死,临终前要她做一个好人,他答应了母亲的要求,也终身遵守不渝。母亲去世后不久,父亲將君影送入一所教会学校——江苏盐城的基督书院读书。他虽出身贫寒,却在课业上名列前茅。基督书院院长贾嘉美(James Graham III)和另一外国传教士Bridgman Hugh White对他非常关心,在经济上对他多有帮助。贾嘉美讲一口纯正的中国官话,也会说地方俗语。讲课时完全不带洋腔,有声有色;讲道时常令人哄堂大笑。他也非常喜爱体育运动,在校组织了美式足球队,赵君影曾担当四分卫(quarterback)。校长及其一家对赵君影的一生影响很大,特别在圣经基要真理,和基督徒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事为人方面影响尤大。

二、信仰经历

1922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等学校中爆发了“非基督教运动”,掀起了反基督教风潮。1925年趙君影中学毕业那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同年又爆发了“五卅惨案”,反帝爱国运动席卷全国。赵君影积极参加爱国活动,开会、贴标语、游行、演戏、抵制英货。在“非基运动”中,中国知识分子高举科学与民主,攻击基督教是帝国主义的先锋。赵君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空前的挑战。16岁的他挣扎于丢弃基督教信仰,从事爱国运动;还是退出爱国运动,专心追求基督教信仰。那时他虽然心里很矛盾,但还是持守住了自己的信仰。但在现实中,虽然他很爱国,但因为他是个基督徒,而且在外国人兴办的教会学校里读书,与外国人为友,因此他总是感觉受到排斥。

赵君影年轻时热爱运动,在杭州之江大学四年间,为大学篮球校队队员,曾任队长。后转到南京金陵大学,读至四年级时,仅差三个月就大学毕业,却肺病复发,被迫立时退学,到杭州松木厂一间教会办的肺病疗养院(Love and Mercy Hospital)养病。Dr. Nelson Bell 是他的主治医生。不久,贾嘉美校长的母亲Aunt Sophie Graham接他到她家,像母亲一样照顾他。由于当时肺结核几乎无药可救,赵君影面临死亡,精神上倍受打击,就好像晴天霹雳一样。他以为只能再活两年,有一晚竟拿起安眠药,差点自杀。在这段时间里,他阅读了很多有关生死的书籍,在孔子的书中找不到生死的答案;在一位佛教法师的演讲集中,也得不到安慰。刚好同房病人在看托尔斯泰的《忏悔录》,他就借了来读,因此就被托尔斯泰带上了一条基督教解决生死问题的途径。托尔斯泰功成名就之时,却思考着走上自杀之路,这引起了赵君影的共鸣,托尔斯泰使他看到了基督教对生与死的答案。随后他又阅读了更多的托尔斯泰的作品和大量的中英文属灵书籍。结果形成他日后大学生工作中几篇重要的讲章:“神观——我为什么相信有神”;“我的人生观”;“我的宇宙观”和“我的伦理观”,这些信息带领不少的青年学生信主。特别在江苏江阴教会学校教英文时,他甚至带领95%的学生信主。

在病痛与绝望中,赵君影学到了宝贵的信心功课,当他的肺病得到神奇妙的医治,又经过了一段短时间的教学生涯之后,他决定一生走上全时间事奉的道路,要把自己所走过的路,以及内心对信仰挣扎的经验,告诉在校的大学生,引导他们走上真理之路。

1931年初,赵君影参加了苏北淮阴教会的布道会,当时邀得著名布道家计志文牧师及上海伯特利布道团来主领聚会。计牧师传福音,简单而直接地引用圣经,并且穿插着一些动人的故事,使与会者非常受感动,结果有不少人走到台前悔改信主。赵君影虽然心受感动,但不愿当众决志,顽梗不肯屈服。到了第七个夜晚,他最终被计牧师的话“人人都是罪人,即使受了大学教育,仍是罪人,应该悔改”所感动,觉得这话明明是指向他讲的,于是他就一面祷告,一面哭泣着走到台前彻底悔改认罪。六个月后,他又前往江西省九江县庐山的牯岭,参加王明道先生的布道会,这是赵君影平生第一次听王明道讲道。日后,两个人成为最要好的朋友。赵君影是由计志文带领真正重生得救,而由王明道得着了救恩的确据,从而使赵君影走上一条信心之路,能够终生依靠永不改变的基督度敬虔的信心生活。1933年,赵君影参加了一场七天的培灵会,会上由张性初女士传讲圣洁生活之道,劝勉听众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弃绝卑贱的事,就必做上帝贵重的器皿。听过之后,赵君影大为感动,写信给多人认罪。但有一件牵涉20元钱的事,让他心里一直过不去,以至于三次走到邮筒又走了回来,犹豫再三才最后将认罪的信投进去。后来赵君影在主日讲道时提及这事,引起多人的共鸣,进而流泪悔改,这使他第一次看到自己被破碎过后发出的能力。次年,赵君影与张性初同心相爱,最后在神的带领下走入婚姻的殿堂。此后,张性初在他事奉的道路上成为贤内助。

三、初期事奉

1935年,赵君影决定奉献当全时间传道人。虽然当时有十几个地方在等着他,但他和妻子经过长久祷告,却决定去扬州一间不能付给他们生活费的教会做传道人。初到这间只有十几位老太太和老先生的教会,他曾有两个半月没有收入。而这时他父亲和妻子的父家还需要他们寄钱帮补。

有一次,赵君影父亲对他大发脾气,要与他断绝父子的关系,并且拿刀要杀他,因为他视传道人如同讨饭的乞丐,他不想要这样一个讨饭的儿子。因此父亲一面大叫“我今天非把你杀掉不可”,一边举起菜刀要砍他,亏得被别人架住。在那段日子里,赵君影晚上不敢睡觉,用桌子抵住门,又往窗外垂了绳子,以便逃跑。但他没并有迴避父亲,搬到别人家里去住,而是靠着祷告面对困难。他痛苦的在神面前祷告说:“我是一个讨饭的传道人,我枉费了人生,毫无志气,连父亲都养不活,难道我虚度人生了吗?有什么比遵行你的旨意更高贵、更美好呢?”他就这样仍然决心走传道之路。为此,他父亲耿耿于心,在十年期间,只看望过他三次。

有一次,江苏海州的一个长老会教会请赵君影去主领聚会,但苦无旅费。他禁食祷告几天后,心里有感动,觉得上帝要他去当掉结婚戒指。当时赵师母在另一个房间祷告,也受了同样的感动,于是她发出了这样的祷告:“戒指虽是我们结婚纪念品,但我曾说过,我爱主胜过一切。故现在将戒指的所有权完全交托给你,戒指也不再在我心中占有任何地位,因为它已经属于你了。”

既已决定,事不宜迟,赵君影马上要去当铺典当戒指。那时已经入夜,赵师母说,“男人去当戒指,成何体统?”赵君影回答,“这么晚了,怎能让你一个女人出去?”于是两人决定一起去,走了一个半小时,没有一家当铺是开门的。赵君影打算要赵师母坐车回家,自己走回家。赵师母说,“这时候我怎能撇下你一个人坐车呢?”最后俩人还是一起走回了家。到家后,他们只能喂小孩子一点糖水,因为没有钱买奶粉。第二天一早,赵君影出去当了戒指,所得钱款一半留作家用,一半用作路费去江苏领聚会。在火车上,上帝的爱浇灌下来,赵君影写下了诗歌“主啊,我心爱你”。这首诗歌后来经由苏佐扬牧师谱曲,流行于中国各地教会。其中一段歌词是:“我眼流泪,我心破碎,主啊,我深爱你!或遭敌对,或遭误会,主啊,我深爱你!”

四、布道十字军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西雅图的一些爱主的商人,参与发起Duncan McRoberts所倡导的中国本土学生福音布道团(Chinese Native Evangelical Crusade),赵君影将此直译为“布道十字军”。他们在经济上直接支持中国人自己做宣教的工作,这可以解决西方宣教士到中国宣教的很多困难,诸如语言上的障碍、生活上的适应,以及路费的支出等。当时许多西方差会的工作方式,大都由外国宣教士领导、带领教会,甚少起用中国信徒成为教会的领袖,这大大不利于中国教会的自立,以及福音工作的扩展。1944年冬,赵君影与内地会的艾得理合作,在重庆各大学校园内开展福音的工作。赵君影担任布道十字军的总干事, 艾得理为副总干事。在此期间,赵君影受到不少的攻击与非议。一方面来自某些西方宣教士,他们不能接受华人自立、自养、自传这一崭新的异象;另一方面亦有多人怀疑中国人的行政及管钱的能力。但赵君影从小就养成了坚强的毅力与不屈不挠的精神,犹如在球场上的比赛,拼搏到底。加上他能言善辩,并具有美好的灵性,因此往往能够力排众议,为日后华人教会的自立与学生复兴运动,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为了有效开展大学生校园工作,赵君影特别邀请了年青的于力工与他同工,培养他成为其重要助手,协助他大力推动大学生的福音与复兴运动。甚至后来他们到了美国,仍一同致力于中国留学生的福音工作。1938年,赵君影向全湖南的县长证道,使得湖南教育厅厅长归主,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五、全国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

当时中国的大学生多集中于大后方的几个城市,工作上比较容易开展。当时有内地会宣教士在不同的大学任教,建立校园团契。计志文牧师的巡迴布道团,以及赵君影负责的“布道十字军”则致力于向学生传福音。

1944年冬,赵君影在重庆沙坪坝,向中央大学和重庆大学的师生做了三天的布道。他以“到底有没有神﹖”作为第一天的布道题目,将神学道理用当时大学生所熟悉的处境和言语加以讲解,深入浅出,给青年学生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则讲“基督徒的人生观”,前来听讲的人坐满了礼堂,连窗边和门口都站满了人。其它题目如“基督徒的宇宙观”,以及“基督徒社会伦理观”等,均引发知识分子的共鸣。诗班则在于力工的手风琴伴奏下,唱出中英文诗歌,配合着赵君影清楚有力的讲道。最后呼召时,有不少人走到台前决志信主。

1. 全国第一届大学生夏令会

1945年7月,中国基督徒布道十字军改组为“中华传道会”。赵君影主持召开了第一届全国基督徒学生夏令会,地点在重庆南山的灵修学院。当时前来参加的有41所大学基督徒团契的153位代表。由于抗战时期交通不便,由西北大学来的滕近辉在路上要花七天时间才到;由广西来的学生更是步行了43天才最后到达。由此可以看出圣灵在作工,竟然感动那么许多学生如此不辞劳苦地前来参加聚会。当时主要的信息由赵君影主讲;贾玉铭牧师负责查经;何赓思负责专题。特约讲员中有张治中、朱经农、张静学、江守道,和尹任先夫妇等政经界名人。第一晚的开幕礼由赵君影主讲,除证道外并阐明了大会的意义。当晚整个南山礼堂都坐满了人,参加者约有600人之多。

据于力工牧师回忆:“大会中我也领祷告,那种如火如荼的同声开口祷告,有如山东大复兴时的宋尚节、计志文奋兴会中的祷告,认罪流泪的祷告。”滕近辉牧师也提到:“会上圣灵大大工作,我得到了复兴,再一次将自己献给主,一生事奉他。当时有十六位学生奉献,其中有陈终道牧师。” 除滕近辉决志奉献自己外,其他带职奉献的人也很多,将整个聚会带入到属灵的高峰。复兴之火不断地燃烧,全时间奉献及蒙召的学生很多,为日后的中国教会带来了新血与动力。在夏令会结束前的7月12日,成立了“全国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简称“学联”)组织,赵君影被选为总干事。

随着抗战的胜利,大学生的福音工作得着很大的发展。据估计到1951年为止,共有两万多学生因校园福音工作而信主。这段时期“学联”的全职干事一般都维持在30人以上,其中西洋人和中国人各半,而西洋人则以内地会的同工为主,包括孔保罗、赖恩融及任职副总干事的艾得理。1946年1月,内地会将艾得理牧师借给“学联”,他便由伦敦搭大型水上飞机飞来重庆,刚到重庆便参加了一个冬令会的祷告会。当时聚会人数极众,会场充满祷告、认罪和以神为乐的气氛。学生们聚在一起,每个人自由开口,彼此代求。这个冬令会后使华西各大学的基督徒团契人数不断增加。

2. 中国学生基督徒团契

1946年,赵君影在上海又成立了“中国学生基督徒团契”(China Inter 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并于1947年正式加入在美国波士顿(Boston)刚刚成立的“国际学生基督徒团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为会员。当时国际学生基督徒团契的主席就是著名的福音派教会领袖钟马田(Martyn Lloyd Jones)。

3. 第二届全国基督徒大学生夏令会

1947年7月,“学联会”举办了第二届全国基督徒大学生夏令会,地点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国军烈士遗族学校,这是赵君影在中国带领的最后一次全国性聚会。中国从没有这么多来自各地的基督徒学生在一起聚会,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聚会,好像是为将来火一般的试炼而准备的。大会主席由仍是学生的焦源濂担任,林道亮主领早餐后的一小时查经。讲员包括赵君影、贾玉铭和杨绍唐等人,会中更有蒋夫人宋美龄到访鼓励。精力十足的贾老牧师讲道喜用大图表,还常常即兴唱起诗歌来,尽力将学生们带入到靠基督得胜的生活中。赵君影所主讲的罗马书,对当时的学生有着特别的意义。因为当时的政治情势,需要基督徒将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甘愿为主的名和荣耀受逼迫。赖恩融对这个夏令会有这样的记述:“那真是一次令人难忘的聚会,上千位中国各地的学生蜂拥而至,有从海路来的,有搭飞机来的,也有坐火车的。……在那值得怀念的数天之中,有三百位青年男女不管前途如何,也不管将来有甚么困难和危险,均热切地表示愿意奉献他们的一生为主作活的见证。”由于聚会实在非常的蒙恩,在最后一晚的聚会中,杨绍唐牧师主领的圣餐聚会作为高潮的结束,但学生们却不愿离开,争着作见证,在短短的时间之内,竟有80人见证神对他们的爱,直至深夜聚会才结束。

六、赵君影的神学理念

要了解这次大学生复兴运动背后的神学理念,可以从赵君影的成长过程去分析。赵君影曾说过:“我在当时所作的学生工作,在教义上是与贾玉铭一条路线;工作上是与王明道相呼应的;在奋兴的事工上是宋尚节式的。现在回想起来,抗战期间大学生的复兴工作在基层上的教义都是基要派的,也就是贾玉铭所教授的。”于力工牧师曾评论到赵君影所领导的大学生复兴运动,是以“加尔文信仰为重,用的却是卫斯理·约翰派的方法。……故要再重生再悔过,这也是说,人需要经过危机感的经验(Crisis Experience)才能成圣,才能完全不犯罪,过得胜生活,不致再从罪中堕落。”可见赵君影的神学观念,是植根于加尔文主义,也注重约翰卫斯理的成圣理念,因此他在讲道中经常要求会众悔改认罪,追求成圣。

赵君影的思想和讲道跟他的成长的背景有很大的关联。他走过的路,是大部分穷人走过的路;他与其同时代人有着共同的生活经历,所以他的信息颇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共鸣,进而接受基督教信仰。赵君影曾经过非基督教的风潮,长时期被科学、理性、民族感情、不平等条约、社会的黑暗,甚至教会的黑暗等所折磨。他也是一个喜好阅读,更是认真思考的文化人。他对信仰深入的研究,以及他对当代名人有关信仰言论的思考,都深深打入听众的脑海,很多大学生都认同他的看法,因为这些也是他们脑海里的问题。例如他对陈独秀、朱执信、胡适、梁启超等人在五四时期对非基督教宣言所发出的言论,与其后来对托尔斯泰和叼雷博士等人思想的探索。这些不单只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千千万万当代人,特别是知识份子的问题。他在摸索一条出路,很多人也在摸索一条出路。所以他向知识份子讲解圣经与科学、圣经有无错误、基督教的人生观、基督教的宇宙观、我为什么信神、什么是神的旨意等专题。赵君影不逃避时代赋予他的责任,更不放弃被人视为畏途的宣教工场,那就是向知识份子传福音。终至挑起基督徒大学生联合会总干事的重任,向全国的大学生宣教。

七、海外服事生涯

赵君影于1948年11月迁居海外,传道于香港、新加坡和马尼拉等地。他仍然致力于学生福音工作的同时,更培育出许多忠于圣经的教会领袖。他还开创出多项事工,其中包括创立国际学生团契、新加坡神学院和香港培灵学院等。1956年赵君影举家移民美国,1959年创立了基督教中华归主协会,在洛杉矶、柏克莱、圣荷西、海沃德、芝加哥和纽约等地均有其教会。他多次到台湾举办“日月潭大专英语夏令营”,并以“知识的开端”为题,制作广播节目六年。

赵君影在晚年,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写作上。在其著作中用了很多篇幅来论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基督徒学生福音运动和共产党学生革命运动,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这两个运动几乎同时在各大学校园中展开, 同时在争取有追求和有热心的青年,因此冲突是无法避免的。基督徒以抢救人类灵魂为事业,劝人信耶稣为救主、为神;而共产党人不信神,干的是革命事业,不惜以生命相搏来推翻政府。因赵君影是基督教学生福音工作的负责人,又与国际大学生基督徒团契有着紧密的联系, 自然成为他们攻击的对象。到1948年时,赵君影被冠为“帝国主义的同路人”,因此非离开中国不可,是年42岁。

赵君影一直对哲学很有兴趣,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从事大学生的福音工作,习惯以理性的讨论和文字工作来接触知识分子,来传福音。他自己就是看了托尔斯泰有关信仰的书籍,而解决了生死之难题,并且坚定不移地走上信仰之路的。赵君影还读过许多哲学书籍,特别是具有基督教信仰的哲学家,如存在主义的祁克果、实用主义的詹姆士、有机体哲学的怀特海,以及唯心论的潘恩等人的著作。后来他写了三本书来讨论古往今来西洋哲学家对上帝的信仰。他也鼓励基督徒要装备好自己,走进高等知识分子的圈子去传福音,不至于碰到理性的讨论就一筹莫展。赵君影那个年代,中国人能上大学的不多,他的讲道独具特色,是一位善讲哲学的福音派牧师。

1985年,赵君影在晚年创办了“中华归主神学院”于洛杉矶。王明道先生在1980年出狱后,中华归主神学院欲向王明道颁发荣誉博士证书,但因王明道不肯接受而作罢。1996年,赵君影以90岁高龄谢世,逝世后神学院改名为“赵君影中华归主神学院”。

资料来源

  • 赵君影著,《漫谈五十年来中国的教会与政治》,中华归主协会出版,1981年。
  • 赵君影著,《我的宗教经验》,台北巿中华归主协会出版,1982年。
  • 赵君影著,《西洋古代哲学家的上帝信仰》,台北巿中国主日学协会,1983年。
  • 赵君影著,《西洋近代哲学家的上帝信仰》,台北巿中华归主协会,1983年。
  • 赵君影著,《西洋现代哲学家的上帝信仰》,台北巿中华归主协会,1983年。
  • 陈福中编,《王明道小传》第七章,基督徒出版社,2011年。
  • 安达姬著,黄从真译,《艾得理传》,校园出版社,1994年。
  • 于力工,“赵君影与抗战期间的基督徒学生运动”,《传》1996年,7/8月号。
  • 查大卫,“纪念我的恩人赵君影牧师”,《传》,1996年,7/8月号。

关于作者

徐英朗

作者毕业于台湾基督教中原理工学院电子系,现为美国加州基督工人神学院硕士研究生,在李亚丁教授指导下撰写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