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Odoric de Pordenone

1286 — 1331

和德理

羅馬天主教聖方濟各會修士、來華傳教士、著名旅行家和探險家。元代天主教三柱石之一;中國天主教歷史上被列入真福第一人。

  方濟各會

  北京

和德理(Odoric of Pordenone,又譯鄂多立克)於1265年出生於意大利小公國弗瑞尤里的珀德農(Pordenone,Friuli),其父母都是熱心的天主教徒。1280年,15歲的和德理加入聖方濟各會,開始在烏迪內(Udine)修院內修道。他嚴守紀律,克苦己身,終年打赤腳、穿褐衣,以面包、白水度日;又以謙卑為懷,謝絕各等榮位,立志做一名苦行修士。1290年和德理晉升為司鐸(神父)。

由於搶救靈魂心切,和德理向會長申請到遙遠的東方傳教,獲準。大約於1314年,和德理從意大利威尼斯啟航,開始其傳奇性的東方之旅。他從君士坦丁堡前往濱臨黑海的特拉比松,然後到埃爾茲倫、大不裏士,及孫丹尼牙等地,並在這些城市履行教職。接著,和德理又前往喀山和耶茲特,並轉道百世玻里,經由設拉子到巴格達。不久他離開巴格達去往波斯灣,在奧爾木茲登船,駛往沙爾塞特島。逗留期間,他將幾年前在那裏遇難的數位教友的遺骨收集起來裝入行李,然後繼續東行。到印度東岸的梅利亞堡(Meliapur),和德理拜謁了耶穌十二使徒之一聖多馬的墓;之後又經行錫蘭、蘇門答臘和爪哇等地,終於在1322年抵達中國廣州。

和德理登岸後,深為廣州密集的人口、繁榮的經濟以及港口眾多的船只所驚嘆。在其回憶錄裏他如此記到:“一個比威尼斯大三倍的城市,恐怕整個意大利都沒有這個城的船只多。” 當然,廣州居民所拜之神的數目之多也使他大感驚訝。

離開廣州後,和德理到了被馬可·波羅稱為“東方第一大港”的刺桐(今福建泉州),受到當地天主教方濟各會安德肋主教及其他會士的熱烈歡迎與熱情接待。他對同會弟兄們所建的大教堂和山間修道院稱贊不已,在其遊記裏寫道:“離開廣州,經過許多城鎮,來到名叫刺桐的城市。在這裏我們方濟各會有二座會院,我把為信仰而殉道的會士遺骸安葬在這裏。” 刺桐的繁華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和德理在泉州休息數日之後繼續北上,經過福州,越過險峻的仙霞嶺進入浙江。在溫州他看到漁夫使用魚鷹捕魚的情景。再前行,就到達杭州。當時杭州的天主教教務已頗為發達。他在遊記中記述說:“這裏是南宋皇帝時的京城,在這城裏,我們有四位方濟各會的會士,他們曾勸化了城中的一位顯貴進教,我並曾受過他的款待。” 和德理與這位蒙古顯貴成為好友。在他的幫助下,和德理得以訪問一座佛教寺廟,並與廟中的和尚們探討了人類靈魂歸宿等問題。在杭州逗留期間,和德理遊覽了西湖、飛來峰和靈隱寺等名勝,令他驚奇不已:“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坐落在兩湖之間。像威尼斯一樣,處於運河和環礁湖之間。”

和德理從杭州繼續北上,六天後抵達金陵(今南京)。他盛贊金陵的雄偉、橋梁的眾多,以及市井之繁榮。然後渡江到達揚州。在其遊記中他如此記載說:“我渡過長江,行經許多城鎮,來到揚州。揚州城內有方濟各會院一座和景教教堂三座。”

遊歷揚州後,和德理乘船沿著京杭大運河北上,途經山東濟寧和臨清等地,終於在1325年(元泰定帝至治五年)抵達元代都城汗八里(今北京)。從1314年離開威尼斯到此時已歷十年之久,沿途他歷盡艱辛,並多次身歷生命危險,端賴天主護佑,終安抵東行之目的地北京。

和德理受到汗八里總主教孟德高維諾(Giovanni da Montecorvino),以及在京傳教士的熱烈歡迎。其後,他留居北京協助孟總主教從事傳教工作三年多,深得總主教的賞識。在此期間,他協助孟德高維諾授洗教友3萬多人,服務了無數的窮人和患病的人;而且他還得到了元泰定帝也孫鐵木兒的接見。在《和德理遊記》中,他如此描述道:“大汗駐於此,有一座非常大的宮殿,圍墻至少有四英里長,其中有許多較小的宮殿,帝王城是由若干同心的、漸次向外擴大的圓圈組成,每一圈城池內都有居民。在第二圈,是大汗及他的家人和隨從們居住。在這一圈內,堆有一座人工小山,山上築有主要的宮殿。小山上種著美麗的樹,故名綠山。山周有湖和池塘環繞。一座極美的橋橫跨湖上,無論是從它的大理石色澤的鮮艷,或者是建築結構的精細上,都是我見過的最美的橋。池中有無數野鴨、天鵝和野鵝。大汗不需離開宮殿所在的圈,就可以享受打獵的樂趣,因為圈墻內有一個大公園,園內有許多野獸。”“當大汗登上寶座時,第一位皇後坐在他的左手邊,比他矮一級;接著在第三級是三個妃子。在妃子下面坐著王族的其他貴婦。大汗的右手邊是他的長子,長子以下各級坐著宗王們……。”

“我在中國多年,見皇帝如何崇信教士,大有開教之望。宮廷內特設款待教士之館。皇帝有事出京,必求教士祝福,而其欽敬十字聖架,尤其令人欣慰之極,一日皇帝(泰定帝)自京都外出,總主教孟高維諾和我及其他會士二人出迎,行近鑾車,我等即高舉十字聖架,齊唱伏求聖神降臨之經,皇上聽見經聲,問左右說,此何人也?左右回答:泰西修士。即傳旨命我四人近前,一見十字架,即免冠起身敬拜,又用口親,以示敬慕之意。我又以蘋果一盤奉上,皇上欣然賞收,和藹熱情,絕無小看之意。皇上的近臣侍衛中,亦多奉教之人……。”

1328年,和德理奉命離開大都,啟程回國,欲請求教宗派遣50位傳教士,與他一起來華傳教。為探尋新路,和德理此次西返改走陸路。取道天德(今河套),再經由陜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回國。因此和德理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中國天主教歷史上第一位到達中國西藏地區的歐洲人和天主教神父。他在其遊記中詳細描述了元代西藏拉薩達賴喇嘛所居之地的風土人情。

離開西藏後,和德理又途經中亞、波斯和阿拉伯等地,步行一萬二千多公里,橫跨歐亞兩大洲,於1330年回到意大利的帕多瓦。回國後,他口述了東方之行的所見所聞,各地風土人情,以及他傳教的經歷,由他人記錄成為《和德理遊記》。此書與《馬可·波羅遊記》和《孟高維諾遺劄》一起在歐洲廣為流傳,也見證了中國元代天主教的歷史。

可惜的是,這位偉大的傳教士、旅行家和探險家尚未及赴亞威農覲見教宗之前,就因病逝世於其年少時修道之地——烏迪內修道院內,時為1331年1月14日,享年 66歲。1755年,教宗本篤十四世宣布和德理為真福,成為在華天主教傳教士列入真福的第一人。

1881年,國際地理學會為了紀念這位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貢獻的傳教士和旅行家,特地在威尼斯為他豎立了一座銅像,以表達敬仰之意。2004年,意大利“朱利亞論壇”協會制作了一部《在天盡頭》的電影,生動地記述了和德理14世紀在中國元代的傳教事業和感人故事。

歸屬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 Dictionary of Asian Christianity, copyright 2001 by Scott W. Sunquis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Grand Rapids, Michigan. All rights reserved.

資料來源

  • 勒內·格魯塞著,《草原帝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4年。
  • 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