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Laura A Haygood

1845 — 1900

海淑德

​美國美南監理會傳教士、教育家;女性平等教育的宣導者。在華從事宣教、教育17年,創建了中西女塾(McTyeire Home and School),並任校長。

  美南監理會

  上海

海淑德(Laura Askew Haygood)於1845年10月14日出生在美國喬治亞州的沃特金斯維爾(Watkinsville)。父親是格林·海淑德(Green B Haygood)是一名職業律師,母親瑪莎·安·阿斯丘(Martha Ann Askew)是一名教師。夫婦倆育有五個兒女。海淑德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父母親皆熱心於教會事工,致力於孩子們的教育和培養,並注重家庭成員間的情感關係。

海淑德於1865年畢業於佐治亞州梅肯的衛斯理安學院(Wesleyan College),獲得文學學士學位。同年她在亞特蘭大開設了一所高中,開始了她的教育生涯。後來該校與一所女子高中合併,她在那裡擔任教師兼校長。她的工作得到了董事會、學生及朋友們高度讚譽。她的善良、敬業和對神的愛,深深影響著周圍的人。她還組織了家庭宣教會,為亞特蘭大的弱勢群體提供食宿。

早在1878年,美南監理會在上海傳教的林樂知牧師(Young John Allen)回國休假時,曾邀請海淑德來中國一同工作,當時海淑德並未答應。1881年,林樂知創辦了中西書院,招收上流社會子弟入學;他還計劃創辦一所同樣類型的女子學校,並為此物色合適的校長人選。林樂知寫信給海淑德,邀她前來任職。海淑德在亞特蘭大因聽到海外傳教士講道而受感動,因此立志前往中國宣教。1884年,海淑德受美南監理會差派,來到上海。抵達後,她即全心投入林樂知的計劃,並一再寫信回國,闡明開辦女校的重要性,要求美國南方教會(當時美國內戰後,南方經濟面臨困難)在各方面大力支持。1892年3月26日,中西女塾(McTyeire Home and School,後改為中西女中)舉行開學典禮,校址在上海漢口路西端、慕爾堂的西側,海淑德擔任第一任校長。

在中西女塾成立之初,海淑德向海外和中國各界積極宣傳並獲得支持。該校的教育特色是:自由化的中文和英文教育;給中國女性以健康的精神和道德影響;最為重要的是以基督的真理和原則教育學生。“McTyeire Home and School”的意思是“家庭”和“學校”並重,家庭和學校在教育中的地位相互影響並又互相獨立。

海淑德在中國的事工遇到很多挑戰,如中國人對待女性教育的態度、政治騷亂、個人的身體坐骨神經痛等。但她克服了種種艱難,她的信仰支撐是“我活著就是基督。”(To me to live is Christ)在寫給她姐姐的信中,她如此寫道:“……如果我還有其他一百條生命可以奉獻,……我會非常高興地把每一條都獻給中國。”

作為先鋒教育家和宣教士,海淑德被選入“佐治亞州成就女性”(The Georgia Women of Achievement),這是對她一生對女性教育工作貢獻的褒獎。

如她的宣教夥伴林樂知所言:“海淑德擁有堅定的信念、單純的信仰追求以及一顆憐憫的心;再加上她的自立、融宣道思想於工作中,同時她有著驚人的承受苦難的能力。”這也許是海淑德留給後人最寶貴的精神和屬靈財富。

海淑德終生未婚,全身心致力於教育工作,贏得許多榮譽,並為後人所紀念。她在中國工作17年,直到去世。1900年4月29日,海淑德病逝於上海,葬于靜安寺路公墓(現為靜安公園),享年54歲。1926年,美國聯合衛理公會在亞特蘭大晨邊社區建立了一座紀念館,以紀念海淑德和她的哥哥阿提庫斯主教(Atticus Haygood)。1902年,美國南方衛理公會婦女部在中國蘇州創辦了景海女中(Laura Haygood Home and School),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景海”的意思就是“景仰海淑德”。今蘇州大學本埠內仍留存有紀念她的一座建築物——紅樓,紅樓的門楣上刻有“THE LAURA HAYGOOD MEMORIAL 1903”,以紀念她。

資料來源

關於作者

馮靈巧

作者系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道學碩士班學生,在李亞丁博士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