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  — 1984

韓偉

Paul Han

基督徒領袖。醫生、科學家、教會長老。

早期影响

韓偉於民國十七年(1928)十二月十二日,生在江蘇徐州。父親韓時俊,母親范忠恕是一對虔誠基督徒父母,共育有三男三女。他排行第三,為長子,九歲時信主受洗。

當二次世界大戰時,韓家隨着舅、姨家逃難去內地。由於韓父在途中决定再回徐州取些物品,就此與家人分散有四年之久。當年,韓母先把兩個女兒安置於內地的江蘇聯中住讀,自己就帶着下面二男一女(屆時,小弟尚未出生)進入政府所辦的兒童保育院當媬母。那段時間韓家母子們在內地的生活是相當艱苦﹔韓偉還記得當年在學校所發生的一些糗事。原來他的同學們常取笑他只穿條內褲上學。有一天為了要矯正同學們對他的嘲笑,竟穿了兩條內褲去上學,並且還理直氣壯地指給他們看,他裏面有穿內褲,外面穿的不是內褲。

雖然當年韓家的子女生活是如此清苦,母親却每晚帶着他們向父神感恩。在母親虔誠信仰的熏陶下,養成了韓偉感恩、不抱怨的個性。縱然以後他的生活環境大有改善時,卻仍力求自己過一簡樸的生活﹔甚至在婚後,有時會要求妻子在週六祗有預備湯及麵包與孩子們一起享用。他不僅要教導子女學習感恩,同時也要他們學習過簡樸的生活。

由於韓偉早年在保育院曾受到政府的照顧﹔在台灣國防醫學院借讀受醫科的栽培﹔後來又考取教育部公費出國深造。他既一生如此長期受過國家栽培之恩,以及本身的敬虔信仰,確實是成為他日後甘願回國效忠之動力。

首度赴美進修

韓偉十歲時即立志要學醫。他先考入蘇州東吳大學醫預科攻讀,後因全家遷台而轉入國防醫學院借讀,於1954年畢業。求學期間,他參與了校內排球、籃球及橋牌等課外活動,並且也在教會參加詩班,畢業時名列第三。1955年,因考取教育部公費留美獎學金後,於翌年一月出國進修。

當年韓偉進入美國費城著名的私立賓夕凡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專修神經生理共達四年之久。他的主系及指導教授約翰‧布羅白克博士(Dr.John Brobeck)是位舉世聞名的神經生理專家,也是位非常虔誠的基督徒科學家,韓偉日後学成歸國並帶職事奉的見證深受其恩師的影響甚大。

1957年夏天,韓偉參加使者協會所舉辦的首屆美東華人基督徒學生夏令會,而認識了他未來的配偶吳期敏女士。營會後,期敏搭韓醫生的便車去費城轉車,不料因在費城過夜後,翌日早晨發現期敏留在韓偉車內的一隻皮箱,竟遭人打破車窗而窃去。他倆就因着那一段“失箱記”而譜出了一段戀曲。事後,韓偉不僅幫助了期敏轉入賓州大學附屬醫院護校,而繼續她的學業,而且還等了她三年畢業後,才蒙女方家長同意而結婚。為此,期敏常如此見證說﹕神讓使我失去一隻箱子,却使我得到一個丈夫。

第一次回臺

1960年暑期,他們在費城著名的第十長老會舉行婚禮。韓偉於當年冬天即帶着新婚妻子飛往西岸,在柏克萊(Berkeley)加州大學作了半年的博士後研究工作,而長子中天於1961年就是在該州誕生。一等兒子滿月,他即帶着妻兒一起回國。

當年回國服務的公費生極為稀少,韓偉是其中的第二個博士學成歸國,由此可見他為人正直,即使對自己有損,也不肯食言。當時他歸國的消息及照片一經報導及刊登後,成為一時轟動的新聞人物。但那年對韓偉全家而言,却是喜憂参半。原來母親已於當年五月逝去,身為長子的韓偉在其取得功名後竟未能見到慈母最後一面,實在令他感到莫大的遺憾,然而却因此成為他靈命成長的轉捩點。

在其母校國防醫學院服務四年期間,韓偉在教學方面,因開放自己的實驗室,而深得學生的愛戴,在研究方面,因發表不少論文而受到美國生理學界的注意,他又開放家庭,邀請學生參加查經班來分享他的信仰(日後該聚會已發展為一個醫學院的學生團契直到如今)。一旦服務期滿後,他想繼續從事基礎醫學的研究工作,因此蒙其恩師Dr. Brobeck再度的提攜,而得以返回賓大醫學院担任生理系的講師一職。於是在1965年夏天,韓偉夫婦帶着三個孩子(幼子中地及女兒華寧均在台北誕生)移民美國。

二度出國定居

在美國工作三年後的韓偉,確實帶給他事業的成就和生活的安定。 他不但取得了永久留居證,而且也擁有了教授終身職。於是韓家搬到費城郊區居住,以便孩子得到更好的學區就讀。同時,夫婦倆在費城又開放家庭,開始投入學生查經班及費城福音堂教會的事奉。當年,也有八、九個在費城西敏寺神學院進修的華人神學生也参與該兩處的事工。後來,他們都先後在台灣、香港和北美推展華神學教育、研究和宣教方面都扮演了相當重要的領導角色。 1969年,台灣私立中原理工學院(中原大學前身)來信邀請韓偉回台接任院長一職。他感到非常驚訝和榮幸,要期敏一起尋求神的印證。當神沒有明確地回應禱告時,他們以為也許那不是 神的呼召而回信婉辭。然而,神却繼續在他倆夫婦心中作工。就在那年冬天的一主日早上,因下大雪而使講員不克來費城,由韓偉臨時上台分享信息。那天神竟用復活的主查問彼得“你愛我比這些更深嗎?” 這句話,同樣地來查問韓偉和他的妻子。藉此,神終於讓韓偉認清了自己內心驕傲與自信的光景,而期敏也同時在主面前看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所愛的“這些”是甚麼﹔原來她愛丈夫的研究成果、兒女的教育環境、以及美國的生活方式這些是比愛主更深。如果不願回去,她將如何能坦然地回答說:“主啊!是的,我愛祢比 ‘這些’更深?!” 在1970年上旬,當中原再度來信邀請韓偉回台時,他們終於毫不猶豫地决定在年底全家再度遷台定居。

盡忠職守於台灣

韓偉當年在中原的職位實在不是一個輕省的工作,一方面固然由於他對校務不熟、行政經驗又不多,而且他的處世為人正直、率真,他對工作又講原則、效率和公平。再加上還要顧及華人社會的人情世故、和繁瑣禮俗,那真是難上加難。

因此,無論在行政、人事、經費、校風等各方面要有所改進及創新等措施,也不易受人接訥。中原雖是一基督教大學,且已有悠久的傳统歷史,然而韓偉在四年的任期中,他不遺餘力地提昇該校的教育理念以及加強帶職宣教事奉的觀念。

靠着神的恩典,他在中原四年的事奉中,他在七十年代帶動了一批基督徒留美學人,先後響應獻身回國服務,以授業、解惑和傳道為己責而加入中原的專業事奉行列,並在中原首創國內的第一個醫工系,且因擁有熱受主心的一批基督徒老師們的委身,而帶出了團隊事奉的影響力。

1975年,在台灣首創以公費制的國立陽明醫學院(為陽明大學前身)終於成立。其創校宗旨為要鼓勵學生畢後,去到台灣偏遠地區服務兩年。當年韓偉竟蒙層峯召見,且選任為陽明的創校院長,當此消息發佈後,確令不少人大為震驚,而韓偉事後却曾如此分享過, 神以使徒行傳23:11向他如此說:“當夜,主站在保羅旁邊說:‘放心罷,你怎樣在耶路撒冷(在中原)為我作見證,也必怎樣在羅馬(去陽明)為我作見證’。” 而韓偉的英文名字就是保羅,因此,他確信那是出於神揀選的恩典。

去陽明的任職,對韓偉而言確是適合他的工作,但也是極富挑戰性。從就任為院長的第一天開始,他就期許要將陽明的學生培養出一獨特的服務精神,號稱其為“陽明精神”,將在台灣醫學界中獨樹一格。他更期盼陽明雖小,却不輸於人,因此,他常以“We are second to none”來勉勵師生們。 在他九年任期中,也有不少師生們批評他所作的一些决策是由他個人信仰而激發的﹔譬如當年在校區內禁煙之例,曾有一位老師因不肯遵守其諾言而被解聘。然而歷史已證明當年大多數韓院長所定的政策是基於充份的理由,甚至有其科学根據的。當第一屆的陽明畢業生時,韓偉為要以身作則,特向教育部申請准其以休假年與學生一起下鄉,去偏遠地區服務,他選擇恆春基督教醫院作了半年的臨床工作。

1984年一月,韓偉院長曾被指派與一批政府要員同赴北美,參加白宮總统早餐會。那不僅是他個人的殊榮,而且可能在其陽明九年任期後,政府將對他的工作有所安排‧雖然,他們夫婦都盼望能在陽明任期後能搬去北美與兒女們相聚,然而却也願意繼續留台服務公職。為此,他有兩個週六早晨禁食禱告,求神指引他前途的去向。 該年三月下旬,韓偉因腦癌開刀,於八月初竟蒙神召回天家,享年56歲的韓院長可說正值壯志未酬的年齢而與世長辭。

韓偉對台灣的貢献是多方面的,不僅對高等教育和醫學界的影響,而且也加強了台灣的醫療宣教及協肋不少外國宣教醫院本土化。因他熱愛學生,因此兩度回國後,都積極參與校園團契的學生事工。另外,他也非常支持文字宣教事工,從事翻譯及撰文來見証其信仰。其中計有護道、基督教與科學以及與妻子一起編寫教材來推動教會的家庭事工。

韓偉所事奉的台灣中華基督教長老會台北信友堂,是一個獨立的國語長老會。早期由美國長老會宣教士的協助而建堂,並各有中、英文聚會,但却不屬於台灣長老會体系的。韓父韓時俊長老乃是早期創立該教會的長老之一,韓家父子兩代都曾先後任為長老及執行長老之職。在韓偉為執行長老的任期中,除了每月一次固定在主日講道外,他也推動了成人主日學事工、修改並建立教會全職同工的薪支和福利制度、積極推動植堂的福音事工、以及訓練及培植教會年青一代的接棒人。

韓偉生前,不僅在台灣各地熱心服事眾教會及一些福音機構,而且也是常受海外華人教會邀請為一講員的對象,他也曾参與一些全球性的福音機構的會議。例如在1974年参加洛桑大會、第一屆的華福會、以及在葛理翰佈道大會中作見證及翻譯。 他生前有一未了的心願,乃是如何向大陸的知識份子傳福音﹔尤其是那些在無神論環境長大的下一代。

真如希伯來書所說:“他雖然死了,却因這信,仍舊說話。”

[韓偉醫生,雖然鼓勵華人教會之本土化的領導,却是外國宣教士有力的好朋友。當我的妻子在台灣生女兒而有較長的產程時,他竟與韓太太在深夜趕去醫院探訪﹔要確定她會得到最好的照顧,並為她祈禱。韓院長在很多方面與一般華人不同:譬如他勇於認錯,自謙是個不稱職的丈夫,却常在他家聚餐後會帶着弟兄們一起洗碗、筷。有一年他在教會每月固定的講道信息,他就是以清新的教導和切題的應用而講完了整本的約翰福音書,為信友堂留下可紀念性的印象,也樹立了解經講道的榜樣。韓偉生前結合了其信仰熱忱、專業卓越以及愛人真誠而活出了一個突出的生命。 ——戴德理(G. Wright Doyle),編者]

關於作者

Aaron Han

Aaron is the eldest son of the late Paul Han. Following in his father's footsteps, he pursued a career in medicine. He served as an Elder his church in Pennsylvania, and has a heart for mobilizing Asians for kingdom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