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Hu lanting

1865 — 1936

胡蘭亭

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先驅。武昌聖公會牧師,聖公會鄂湘教區吏總。武昌“日知會”會長。

  美國聖公會

  湖北

胡蘭亭,亦名齊勛。1865年出生於湖北漢川一個船工家庭。因幼年喪父,流落漢口街頭,以乞討度日。後為基督教倫敦會福音堂所收養,並得以進入該會所辦之教會學校讀書。完成中學部學業後,深得英籍傳教士楊格非(Griffith John)之器重,親自為其施洗,並推薦他到武昌文華書院學習。 1882年,胡蘭亭又被保送到上海聖約翰書院攻讀神學。1886年畢業後被派至湖北宜昌傳道。不久返回武昌,任職於文華書院。1902年調任武昌高家巷聖約瑟教堂牧師,武昌聖公會會長;後任鄂湘教區吏總。

1902年,武昌聖公會牧師黃吉亭在聖公會救主堂創辦了書報閱覽室“日知會”,以“日求一知,不斷進取,開啟民智”。“日知會”之名取自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顧亭林的《日知錄》,此書原有“明道救世”之意。日知會取其名、其意以明日知會創立之宗旨。當時他們所購買的書籍與報刊多是基督教廣學會出版的“泰西維新政藝書及時事報章”,擺放於教會閱覽室中,任人閱讀。日知會創立後,胡蘭亭擔任日知會司理。不久,黃吉亭被調往長沙開辟新堂,胡蘭亭便接任武昌日知會會長之職。接任後,他除了更多訂購新書報刊外,還經常舉行公開講座,“批評政俗,無所忌諱,一時知識分子、憂國志士咸嚮往之。”

胡蘭亭執掌日知會後不久,聘請聖公會救主堂教友劉靜庵為司理。他向胡蘭亭建議藉日知會以革命救國,說:“國勢誠岌岌矣!公中國人,當不忍其淪胥。下走愚妄,竊愿藉此謀革命以救國,公能許我乎?” 胡蘭亭對劉靜庵此言深表贊同,答曰:“愿與君共為其難,即如君言,弟好為籌劃也。” 劉見胡至誠慷慨,遂深受感動而泣。胡蘭亭就此委托劉靜庵改組日知會,隨即二人和曹亞伯共同策劃,將之改組為革命機關。胡蘭亭既走上革命道路,就努力鼓動反清,和劉靜庵及一些基督徒組織了以學生為主的“救世軍”,向學生抨擊和揭露清廷的腐敗,鼓吹革命。至此,武昌日知會從一個宣傳新知識、新思想的機構,轉而成為一個在教會的掩護下以推翻滿清皇朝,成立新中國為目標的革命組織。有人為胡蘭亭牧師擔心,但“蘭亭一笑置之。” 當時的人形容“牧師胡蘭亭有新思想,果敢有為,凡百事得其輔助”,所以“日知會工作推行極為順利”。胡蘭亭和聖公會另外兩位牧師黃吉亭、劉藩候一起,相互配合,全力以赴,藉其在教會的身份地位來發展日知會,使之為醞釀武昌起義起了重要的作用。

1904年,黃興、陳天華和劉揆一等人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為宗旨,創立華興會於長沙。隨即聯絡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會黨,策劃起義。1904年11月,黃興計劃乘慈禧太后慶賀大壽,湖南全省大吏參加慶典之際,在會場引爆預埋炸藥,以引起混亂,並乘機在湖南起事。不幸起義計劃泄漏,官府衙門隨即大肆搜捕革命黨人,長沙城內一片恐怖。在這危急關頭,黃吉亭派人暗通消息給革命黨人,幫助多人逃跑,或藏匿他們於教會中。當時黃興被困於友人龍璋的家中,黃吉亭知道後,親赴黃興之藏匿處用“美國聖公會”的轎子接載黃興,成功地將他轉移到聖公會教堂樓上藏匿。十幾天後,黃興計劃脫離險地前往別處。為使他安全轉移,胡蘭亭牧師特地趕往長沙,與黃吉亭、曹亞伯等人密謀送他出城。胡蘭亭將黃興的鬍鬚剃掉,然後由黃吉亭和黃興一起喬裝成海關人員離城。當黃吉亭護送黃興離城時,曹亞伯虔心祈禱上帝保佑黃興平安。曹後來回憶說:“予……惟在寧鄉中學操場默禱上帝,求上帝護佑黃克強平安出城,予且愿終身為上帝作證,無論在何人面前必相告曰:我乃信上帝之基督徒也。” 是日夜晚,黃興得以安全離城,登上日本“沅江丸”號輪船。黃吉亭親自陪伴黃興到漢口,直到把他送上駛往上海的“江亨”輪上後,才與他道別。胡蘭亭和黃吉亭的救國救人之舉是出於其基督教信仰和耶穌的愛,誠如其教會教友兼革命同志的張純一所讚:“丹誠水火救斯民,耿耿耶穌博愛心。” 許多日知會革命黨人,包括那些非基督徒都驚訝於基督教信仰對這兩位牧師的影響,一提起他們對兩湖黨人的保護與貢獻,均贊不絕口。日知會志士張難先日後如此評價說:“武昌光復,黨人多頌胡蘭亭、劉靜庵兩先生功。”

1906年10月,日知會密謀策動江西萍鄉和湖南醴陵的革命志士聯合會黨舉行起義。12月,孫中山派遣胡瑛、朱子龍和梁鐘漢等人赴武昌,與劉靜庵等人一起,準備依靠日知會的力量,策應起義。不幸因叛徒郭堯階告密,起義行動再告流產。湖廣總督張之洞隨即大肆捕殺革命黨人,由於劉靜庵被誣告為長江會黨首領劉家運,故以“匪首”之名予以通緝。當時武昌聖公會會長余文卿之子余日章是日知會成員,他在衙門中有相熟朋友,得悉清吏緝捕劉靜庵的消息後,迅速通知了劉靜庵。在胡蘭亭師母安排下,劉藏匿於胡蘭亭大姐家中,但終因叛徒出賣,劉靜庵等九人相繼被捕,解往武昌下獄,成為當時轟動全國的“丙午日知會謀反案”。不久,張之洞下令要把劉靜庵和胡瑛等人處決。後在中西教會人士的戮力營救並美國的外交斡旋下,清廷外務部妥協,下令張之洞“從緩處理”,故免了劉靜庵等九人死刑。1909年,劉靜庵和胡瑛被改判終身監禁。

劉靜庵等人被捕後,胡蘭亭和黃吉亭等人也上了清衙門的黑名單,但當時胡蘭亭正在日本。他於1906年8月赴日本留學,先後在崇文書院和帝國大學讀書,期間結識了孫中山和大批革命黨人。1909年回國後,胡蘭亭常以傳道勸化為由,到監獄中探視劉靜庵,並曾設法營救。在此期間,他寫出《獄中信徒》一書,並將探監時拍攝到的獄吏虐待革命志士的照片帶出,公諸於世。劉靜庵終因飽受摧殘,於1911年6月病死獄中。胡蘭亭為其料理喪事並贍養其母,並將劉靜庵之言行整理成《劉靜庵》一書,鉛印出版發行。

辛亥革命成功後,胡蘭亭不求權位。孫中山曾邀他出任政府官員,卻被他婉謝絕。當時“日知會員顯貴者其多如鯽,(胡蘭亭)訖不與通,仍致力於社會慈善事業及佈道,老而不衰”。孫中山曾書贈其“博愛”橫匾,以示勛獎。

1938年,前日知會會員張難先等人在武昌日知會故址上豎立起一座纪念碑,碑文寫有“故日知會者,武昌革命之源泉也”,表明了武昌日知會在辛亥革命中的重要地位。而作為日知會領導人之一的胡蘭亭更是功不可沒。

1936年4月19日,胡蘭亭病逝。在其葬禮上,張難先敬奉“吾黨長城”直軸一幅,並題詞予以評價:“蘭亭先生,鑒清末吾鄂革命自科學補習所失败後,合城幾無托足之地。其時,蘭亭先生主持聖公會教務,即本大無畏之精神與劉公静庵,就日知會為機關,作大規模之運動,軍學界加入本黨者以數千計。吾鄂辛亥革命,實立基於是,因題此以挽之。” 胡蘭亭長子胡慶生是中國首位留美圖書館學碩士,亦是一位銀行家,現居武昌。

資料來源

  • 梁壽華著,《革命先驅——基督徒與晚清中國革命的起源》。香港:宣道出版社,2007年。
  • 相關網絡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